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8000亿元的旅游总花费,地方文旅赚了多少?

2025年黄金周已经落幕,全国各地的文旅市场都迎来了一波小高峰。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庆中秋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同时,全国不少省级行政区也披露了黄金周的文旅成绩单,从接待人次到旅游花费,数据背后还有很多真相值得我们思考。1、这场流量大战,谁赢了?

据迈点研究院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过26个省级行政区披露了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的旅游数据,其中河南、广东、江苏在全省累计接待人次上位列前三,而从旅游花费来看,江苏、广东、浙江则是当之无愧的“吸金王”。

​制图:迈点研究院,数据来源:地方政府官网

同时部分省份虽然没有公布详细的数据,但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如河北省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总花费同比分别增长14.8%和14.4%,接待京津游客同比增长18.3%,京津游客占比17.1%。辽宁省累计接待游客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5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8.20%。江西省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11.38%,国内游客花费同比增长15.14%等。

2、数据背后,有哪些真相?

尽管各地文旅数据都在增长,但对比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花费数据来看,还是有一些现象值得行业思考:

一方面,还是“旺丁不旺财”。目前接待游客人次靠前的几个省级行政区,如河南、四川、福建、山西等地,旅游花费数据都与流量并不对等,这种“高流量低消费”的反差,绝非游客“抠门”那么简单。

拿河南举例,作为 “文化大省”,其核心吸引物多为历史遗迹类景区——龙门石窟、少林寺、殷墟等5A景区占比超 60%,这类景区的共性是“观赏属性强、体验属性弱”。简单来说,游客到龙门石窟看佛像、到少林寺看武术表演,大多是 “半日游”“一日游” 模式,看完就走,很难形成过夜消费。《携程2025国庆中秋双节旅游报告》显示,外地游客在郑平均停留1.7晚,低于全国平均的2.3天。

而四川作为旅游大省,既有九寨沟、稻城亚丁这样的自然景区,也有成都这样的网红城市,但消费数据依然一般的核心症结在于“资源分散+消费断层”。川西的自然景区距离成都市区动辄4-6小时车程,游客在路途上消耗大量时间,成都虽然能吸引大量游客,但消费集中在春熙路、宽窄巷子等,高附加值的项目少。

另一方面,地方文旅的“马太效应”还是挺明显的。现在的文旅市场已经不是“大家一起赚”,而是“20% 的景区赚走80%的钱”。江苏、浙江这些东部省份为啥能稳住?人家玩的是 “组合拳”:既有5A景区撑场面,又有小众目的地分流,比如浙江海宁搞“短途休闲+夜间消费”,江苏东台做“生态研学+民宿集群”,客流和消费能同步涨。

但有些中西部省份还在“内卷”,同一片区域的景区为了抢省内客源,互相拼免门票,你免三天我免五天,最后游客是来了,景区却亏得底朝天。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玩法,本质是没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只能靠低价换流量。

还有个误区就是,不能把“搞活动”当作文旅。今年黄金周,一半省份的成绩单里都提了“音乐节”“灯光秀”,马鞍山、泸州靠音乐节拉动民宿订单涨了1-2 倍,看着挺成功,但细想就有问题——这些活动大多没文化内核,游客来一次就不会再来,长尾效应还是比较差的。

3、地方文旅,还能怎么玩?

其实对于各地文旅来说,游客量是一方面,但核心除了“拉来人”,还要“留住人、赚住钱”,推动行业从流量驱动转向价值驱动,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怎么做?在今年11月20日举办的迈点文旅节中,第五届迈点文旅景区运营盛典会将会探讨这个问题,而在这里,迈点认为有以下几个方向共行业思考:

第一个路径,是斩断“门票依赖”的惯性,重构营收体系。很多地方把“免门票”当成吸引游客的“万能钥匙”,却忽略了门票本应是“流量入口”而非“收入终点”。当前行业的核心矛盾,在于门票减免后二消体系的断层:多数景区仍停留在“门票 + 简单商品售卖”的初级模式,缺乏能让游客主动付费的深度消费场景,真正的破局逻辑,或许是把门票转化为 “消费纽带”。

对头部景区而言,延长消费链条,将景区资源与餐饮、住宿、文创、体验项目绑定,把游客的“停留时间”转化为“消费时长”;对中小景区,则需放弃“大而全”的追求,聚焦细分领域打造差异化消费场景,靠精准定位吸引愿意付费的客群。

第二个路径,是打破“省内博弈”,构建区域协同生态。当前不少省份内部,景区间仍在靠“免门票、打价格战”争夺客源,游客在省内景区间流转,消费总量并未增加。因此对于不少地方而言,或许可以转向共生,比如东部省份可依托“大城市 + 县域”的资源优势,通过线路整合、服务联动,延长游客在区域内的停留周期,让客流转化为全域消费;中西部省份则可以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如地质奇观、民族文化、边境风情等),打造差异化产品矩阵,避免同类型景区的同质化竞争。

第三个路径,是从网红引流,转向“IP留客”,打造长期竞争力。现在很多地方沉迷于“网红打卡点”的短期流量,靠短视频营销火一阵,却因缺乏文化内核和持续体验,很快被游客遗忘。因此对于地方文旅而言,或许打造“核心IP”才是长久之计,这里的IP不是简单的文化口号,而是能转化为具体体验、让游客产生情感共鸣的“文化符号”。

而打造IP的核心,是“文化赋能 + 体验落地”:既要深挖本地文化资源(如历史典故、非遗技艺、民俗风情等),又要通过沉浸式演出、互动体验、文创产品等形式,让游客不仅能看到文化,还能感受文化、消费文化。同时,地方文旅还可以借助科技手段提升 IP 影响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文旅项目从“短期网红”变成“长期品牌”,形成持续的吸引力。

4、结语

2025 黄金周的文旅数据既是成绩单,更是体检报告。当“人从众”的热闹散去,行业终将回归“体验为王、价值为本”的本质。各省或许只有在文化挖掘、业态创新、机制改革上深耕细作,才能让文旅繁荣从短期数据狂欢,变为长期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