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街边小店到2万家门店:鸣鸣很忙的狂奔与隐忧
2025年,量贩零食赛道头部玩家仍在加速扩张版图。
据公开数据,截至9月,鸣鸣很忙率先突破2万家门店规模,并获国际权威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认证,登顶国内休闲食品饮料连锁行业门店数榜首;截至6月末,万辰集团门店数较年初净增1169家至1.53万家。
伴随规模扩张,两家龙头围绕“量贩零食港股第一股”的上市竞速已然打响。
4月,鸣鸣很忙率先递交港股招股书,拟将募资重点投向门店拓展升级、供应链优化及数字化建设;9月,万辰集团紧随其后提交上市申请,计划募集资金用于门店网络扩张升级、产品矩阵丰富及仓储物流与数字化基建提升。
量贩零食行业竞争愈加激烈,这场以规模筑基、效率破局的扩张战,鸣鸣很忙能否最终突围?
收割红利的“得利者”
回溯鸣鸣很忙7年成长路,这家自2017年创立、从街边小店起步的量贩零食巨头,已跃升为行业领军者。
据网络公开数据,鸣鸣很忙营收从2022年的42.86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393.44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也从0.81亿元增长至9.13亿元。这样的爆发式增长,既得益于外部市场的东风,更离不开内部模式的革新与效率的提升。
一方面,休闲食品饮料零售行业稳定增长与消费需求变化,为鸣鸣很忙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近几年,消费者对高质价比零食的需求日益凸显,鸣鸣很忙以量贩模式重构供应链,通过规模化采购和高效流通环节,降低成本和售价,从而迅速赢得市场青睐。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食品饮料零售行业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5.5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7.1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2%。其中,休闲食品饮料零售行业是食品饮料零售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占2024年中国食品饮料产品GMV总额的53.0%。
另一方面,鸣鸣很忙通过加盟与直营相结合的网络布局,进一步加速了市场覆盖。规模效应带来的议价能力和物流协同效应,使得单店运营成本持续下降,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2024年,鸣鸣很忙GMV(门店零售额)达555亿元人民币,全年交易单数超过16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4年GMV计,鸣鸣很忙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休闲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并位列中国第四大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
值得一提的是,鸣鸣很忙的快速扩张不仅限于自身成长,还带动了制造、物流、农产品加工等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这一生态共赢模式,不仅强化了企业的市场地位,还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包括就业机会增加、农产品销路拓宽等。
鸣鸣很忙的崛起,本质上是时代机遇的产物。当市场红利退潮、量贩模式陷入同质化内卷、竞争白热化之际,其又将如何破局?
两强争霸,寸土不让
在中国量贩零食市场,两强争霸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在这场围绕规模、资本与效率的较量中,曾经一路高歌猛进的鸣鸣很忙,正面临来自好想来的全方位挤压。
其一,双雄之争体现在门店布局的高度重合,这种“贴身竞争”不仅加剧了价格战和客流争夺,也推高了好想来、鸣鸣很忙的运营成本。
据极海品牌监测,好想来55%的门店分布在三四线城市,其中半数与鸣鸣很忙在1公里内短兵相接。鸣鸣很忙大部分的门店位于县城与乡镇,而好想来同样以低线城市为主战场,寸土不让的布局策略使得鸣鸣很忙的原有增长空间被持续压缩。
其二,尽管鸣鸣很忙在效率上做到了极致,但其商业模式与好想来一样,存在高度依赖商品销售、业务结构单一的隐忧。万辰集团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225.83亿元,同比增长106.89%,量贩零食业务贡献223.45亿元,占总收入98.95%;
当前,好想来已展现出更强的模式弹性,它提出“零食+”模式,正试图通过拓展全品类零售、引入热门IP衍生品等方式,跳出单纯的价格战陷阱,探索新的增长点。而鸣鸣很忙在业态创新和增值服务上的步伐相对迟缓,使其在未来的竞争中可能陷入被动。
其三,鸣鸣很忙、好想来均已冲刺港股上市,行业竞争进入资本化、系统化阶段。这意味着战场已经从过去粗放的“抢地盘”转向更深层次的“拼内功”。
一方面,未来的竞争不仅是门店数量,更是供应链的韧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好想来积极构建庞大的智能仓储体系,鸣鸣很忙也必须在供应链上持续重金投入,否则规模优势可能因物流效率问题而瓦解。
另一方面,在拥有超过1.5万家门店的规模下,如何确保加盟商的盈利能力和忠诚度,维持服务与形象的统一,是巨大的管理挑战。任何一家的加盟体系出现波动,都可能被对手迅速利用。
简单来说,当下的量贩零食市场,好想来凭借资本助力与多维创新,攻势凌厉;而鸣鸣很忙则依靠深厚的效率根基沉着应战,但劣势已现。双雄争霸的下半场,鸣鸣很忙若想扭转局势,必须尽快弥补其在商业模式多元化上的短板,构建除“低价”之外更坚固的护城河。
与此同时,无论是进攻方还是防守方,都需正视行业共同的结构性风险。当资本潮水退去,谁能真正练好“内功”,在盈利模式、供应链管理和加盟生态上建立起可持续的竞争力,谁才能在这场“寸土不让”的长期战争中笑到最后。
新故事刚刚开讲
随着零食量贩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头部企业纷纷寻求突破。
鸣鸣很忙率先迈出关键一步,推出新业态“赵一鸣省钱超市”,正式进军硬折扣超市赛道。这一战略转型,既是其规模扩张的必然选择,也预示着行业竞争正从单一品类走向全渠道零售的深水区。
截至目前,已有6家零食量贩店企业开始做折扣超市,包括鸣鸣很忙、万辰集团、来伊份、爱零食、零食优选、恰货铺子。
那么,硬折扣超市对于鸣鸣很忙来说,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一方面,零食量贩店转型的社区折扣超市若能坚持低价,固然能博得一席之位。鸣鸣很忙拥有2万家门店,在采购端已形成显著的规模效应。这套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为拓展百货、冻品等新品类提供了议价能力和物流基础,使其有望在更多品类上复制低价策略。
不过,当鸣鸣很忙进入更大的零售战场,其对手不再是同行,而是资金雄厚、采购体系成熟的大型商超。当连锁超市对某些商品进行临时性打折或“买一送一”时,硬折扣超市的日常低价优势可能被瞬间瓦解。
另一方面,鸣鸣很忙新门店新增百货日化、烘焙、冻品等品类,直接切入社区日常消费场景。这不仅能提升客单价,更能通过满足家庭一站式购物需求,增强用户粘性,使其从单纯的零食目的地转型为社区生活枢纽。
然而,经营零食与经营全品类商品是天差地别的两件事。SKU的急剧扩张,对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出了极致要求。一旦鸣鸣很忙供应链管理跟不上,不仅难以长期保持低价优势,新增的成本还将直接吞噬其利润空间。
鸣鸣很忙的这次转型,是行业内卷下的必然选择,也是一场凶险的豪赌。其优势在于起跑时的势能,但真正的赛程漫长而曲折。从零食量贩到零售大市场,鸣鸣很忙零食集合店“超市化”的新故事刚刚开讲……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