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城商行激战正酣,青岛银行“龙头”易主后路在何方?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金融业竞争步入“软实力”角力的下半场,品牌影响力已成为城商行破局区域桎梏的核心密钥。
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25年亚洲品牌500强榜单,青岛银行连续第九次登榜,较2024年排名上升7位,列408位,成为其品牌化突围的重要见证。这一基于市场占有率、品牌忠诚度与区域领导力的权威认证,印证了其“深耕区域”战略的品牌沉淀。
不过,在金融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青岛银行品牌进阶、可持续增长、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仍面临多重现实桎梏。
城商行分化加剧
在经济增速放缓与利率市场化加速的双重背景下,中国银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结构性分化。
数据显示,2025年中报42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收约2.92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02.24亿元,增幅1.04%;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1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6.87亿元,同比微增0.8%。
然而,银行个体表现差异显著,有的仍保持两位数增长,有的则出现营收与利润双双下滑,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银行在应对行业挑战时的战略执行力和适应能力。
比如:西安银行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3.7%,江阴银行和常熟银行,营收同比分别增长10.45%和10.1%;反观兰州银行,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1.86%,利息净收入减少8.13%,非息收入占比仅3.91%。
在此背景下,青岛银行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颇具亮点的成绩单。
据中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青岛银行实现营业收入76.62亿元,同比增长7.50%;实现归母净利润30.65亿元,同比增长16.05%,年化加权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5.75%,显示出较强的盈利能力。
从收入结构看,青岛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12.19%,占总收入的69.97%,仍是主要收入来源。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该行投资净收益同比大幅增长93.93%,占比提升至19.70%,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不过,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滑13.28%,显示其中间业务发展面临挑战。
业绩增长与挑战并存,青岛银行面临不小的压力。
一方面,青岛银行净息差的表现可圈可点,但净息差收窄仍是行业普遍现象,对青岛银行未来的盈利能力构成持续压力。2025年上半年,青岛银行净息差为1.72%,虽较2024年小幅下降1BP。随着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深入,如何保持净息差稳定将成为该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另一方面,青岛银行资产质量稳健,资本充足率承压。财报数据显示,青岛银行资本充足率相关指标均有所下滑,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下降至13.52%、10.52%和9.05%,表明业务发展对资本消耗增加,未来可能需要考虑资本补充途径。
随着中国金融改革持续深化,银行业的分化趋势可能将进一步加剧。对于青岛银行而言,如何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同时,优化中间业务结构,应对资本约束,将是其在分化格局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齐鲁反超,众行追赶
当下,业绩增速领跑的城商行,江浙之外,就看山东。
2025年上半年,山东省城商行展现出强劲的信贷投放能力。12家主要城商行贷款余额合计达2.27万亿元,比年初增长8.0%,高出全省银行业贷款平均增速1.7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表明,城商行在区域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其背后动因在于,山东省是全国唯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且产业结构均衡。2025年上半年,该省GDP同比增长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主要经济指标表现稳健,为域内城商行经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在这片繁荣背后,12家城商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青岛银行正遭遇“前有猛虎后有追兵”的窘境。
在山东城商行阵营中,齐鲁银行与青岛银行的“双雄争霸”尤为引人注目。Wind数据显示,2021年末,青岛银行总资产较齐鲁银行多近900亿元,但这一差距逐年缩小,直至2025年被齐鲁银行实现反超。
2025年上半年,两家银行增速基本持平,然齐鲁银行凭借资产规模的反超,促使青岛银行龙头地位易主,区域城商行竞争格局由此发生显著调整。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齐鲁银行营收同比增幅为5.77%,至67.8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幅达16.24%,至27.27亿元;青岛银行营收同比增长7.49%,为76.6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幅也达16.27%,为31.52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青岛银行2025年上半年不良贷款率降至1.12%,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52.80%,资产质量呈现改善趋势,但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仍存差距。同期,齐鲁银行不良贷款率1.09%,拨备覆盖率343.24%,显示出更强的风险抵补能力。
除齐鲁银行外,青岛银行还需警惕其他区域银行的追赶。临商银行、泰安银行、威海银行等通过差异化定位和区域深耕,实现了快速增长,不断缩小与头部银行的差距。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烟台银行同比增长17.41%;济宁银行、泰安银行也分别实现15.91%和13.03%的较高增长,且大部分银行营收增速在5%-10%之间;净利润方面,几乎一半的银行实现双位数增长,其中泰安银行也实现了10.6%的同比增幅。
对于青岛银行来说,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竞争格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突围,将决定其未来在区域金融版图中的位置。
数字化浪潮的机遇与挑战
银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未来,AI驱动的智能风控、区块链支持的供应链金融、API支撑的开放银行将成为银行业的标配能力。那些无法及时完成数字化转型的银行,将面临客户流失、风险上升和盈利下滑的多重压力。
面对行业数字化浪潮,青岛银行已开始积极应对。其研究制定了《2023-2025年战略规划》,以提升综合经营能力为着力点,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为突破口,以加速数字化转型为驱动力,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价值领先银行。
2025年中报数据显示,截至半年末,青岛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达312.25 亿元,增幅达20.85%;科技金融客群增幅为15.97%。青岛银行负责人表示,“我们正推动科技金融向‘数智化’升级,通过大数据风控和场景化产品创新,让金融资源更精准匹配科创需求。”
这一成绩体现了青岛银行对数字化时代的深刻认识,但是银行业竞争激烈,青岛银行的数字化转型面临多重挑战。
一方面,与国有大行和头部股份制银行相比,城商行在科技投入上存在天然劣势。城商行普遍存在资本金规模较小、资金储备不足的问题,导致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能力受限。另一方面,城商行在科技人才数量和技术研发能力上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存在显著差距。
数字化浪潮下,没有银行能够置身事外。青岛银行需要展现更多的战略勇气和执行力,将数字化融入银行发展的血液中。未来的银行业属于那些能够将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机构,属于能够以数字化为翼,乘风破浪的先行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