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刚‘扫’完街反手丢出10个亿:高德向商家撒币有何深意?

<p>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p><p>&ldquo;高德扫街榜&rdquo;的后续动作来了。</p><p>在正式发布&ldquo;扫街榜&rdquo;之后,最近高德又发布超10亿补贴促线下消费的&ldquo;烟火好店计划&rdquo;、宣布为全国所有餐饮商家免一年入驻年费。</p><p>显然,本地生活的闪击战,还没有打完。</p><p>外卖补贴大战刚告一段落,这波高德拿出10亿补贴,瞄准商家是一步好棋:以短期收益换取商家资源做大供给。</p><p>但就像当年夸克搜索刚出就打免费牌一样,本质上,高德其实是打了个&ldquo;时间差&rdquo;。</p><p>榜单刚发布,业务还在增长初期远没有到变现的时候,此时打&ldquo;补贴&rdquo;&ldquo;免费&rdquo;牌,付出的成本最低。但&ldquo;10亿补贴&rdquo;能持续多久?免费的到底是不是最贵的?</p><p>这些可能才是商家们所需要思考的问题。</p><p>补贴商家的背后,&ldquo;扫街榜&rdquo;是一场&ldquo;持久战&rdquo;</p><p>以本地生活打&ldquo;团战&rdquo;为背景,高德推出扫街榜是非常合时宜的。</p><p>高德推出扫街榜,很多商家的反映是最积极的,不少餐饮人都在视频号、douyin等阵地表示,希望扫街榜能用真实的数据,来重塑整个&ldquo;餐饮评价体系&rdquo;。</p><p>商家希望&ldquo;高德扫街榜&rdquo;能&ldquo;颠覆旧秩序,建立新秩序&rdquo;,希望高德来做&ldquo;陈胜、吴广&rdquo;。</p><p>理论上,高德是有能力&ldquo;屠龙&rdquo;的。</p><p>原因在于,在高德地图上,不同人群的目的地数据可以相互交叉验证,基于真实导航数据来对商家做排行造假成本很高,评价更真实。</p><p>这也是高德做&ldquo;扫街榜&rdquo;做大的底气。</p><p>为了这份底气,高德CEO郭宁喊出扫街榜&ldquo;永不商业化&rdquo;。</p><p>对于商家而言,免费肯定是好事儿。毕竟餐饮行业这么卷,商家们都期望有一个降低成本的机会。</p><p>而所谓&ldquo;永不商业化&rdquo;,其实也有一层更现实的考虑:相比榜单竞价排名带来的那点商业化收入,&ldquo;扫街榜&rdquo;所图更大。</p><p>首先,是内部地位,向蒋凡靠拢,向阿里大消费战略靠拢。</p><p>干不干得赢某点评另说,先把内部的地位稳住才是头等大事儿。毕竟,巨头之间打仗,战略方向在哪,资源分配就在哪。</p><p>于内部而言,阿里经过战略调整,AI、云计算、大消费是战略重点。所以,蒋凡被重用,甚至整个二季度,阿里多半的重心都放在了即时零售赛道。</p><p>很有意思的一个观察点是,此前阿里整合内部资源,做即时零售、本地生活业务时,并没有带上高德,直到这次高德发布扫街榜。</p><p>天眼查APP商标信息显示,到今年7月份,高德才申请了&ldquo;扫街榜&rdquo;的多项商标。</p><p><img src="https://cdn.upf.kline.123.com.cn/20250929/1759118505152w1200h494.jpeg" /></p><p>我们合理猜测,这可能是因为,在阿里的大消费战略梯度中,高德的位置并不在第一梯队,冲在最前沿的还是淘宝、饿了么、飞猪。</p><p>这么说吧,后续如果需要砍预算,淘宝、饿了么是主阵地,肯定是优先要保障的。其他战线的恐怕就要紧一紧腰带。</p><p>从逻辑上看,淘宝是消费型流量,闪购的主阵地,是本地生活版图的棋眼。饿了么是土著居民,更是履约端的重要支撑。</p><p>在闪购大战初期,淘宝闪购跟饿了么的组合,势如破竹,不论是用户端还是资本市场,都给予了正面反馈。</p><p>兵不在多而在于精,眼下阶段,高德需要&ldquo;扫街榜&rdquo;的程度远高于&ldquo;阿里需要高德&rdquo;。</p><p>毕竟,高德在阿里大战略中的位置略有尴尬。</p><p>从高德的视角而言,财报里被归为其他,组织架构中与钉钉、优酷、盒马并列,业务就可能有进一步被边缘化的风险,况且当下阿里资源集中在即时零售、集中在本地生活,高德作为本地生活的&ldquo;老玩家&rdquo;,处境有那么一丝微妙。</p><p>而高德做本地生活这么多年,还是靠聚合打车证明了自己的流量价值。本地生活这个烈度更高的战场,高德&ldquo;战绩可查&rdquo;。</p><p>从阿里高层的角度来看,也不是没有给过高德本地生活机会,也因此,这轮本地生活,阿里的大部分资源很可能并不会大幅向高德倾斜。</p><p>高德需要靠自己的能力来做&ldquo;扫街榜&rdquo;。</p><p>从资源分配的角度看,&ldquo;扫街榜&rdquo;这个项目,如果蒋凡没参与,是高德&ldquo;向集团高层争取&rdquo;然后才立项的话,那么这轮后续出牌的&ldquo;10亿补贴&rdquo;&ldquo;免入驻费&rdquo;能持续多久?</p><p>这也是个现实的问题。</p><p>扫街榜要做起来,非一日之功。表面是一个&ldquo;榜单&rdquo;,但背后其实是以&ldquo;榜单&rdquo;为核心的商家生态。</p><p>这是一场持久战。</p><p>最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餐饮商家进来,没有优质商家深入参与,那么榜单还有生命力吗?米其林餐厅为什么名号响?不就是优质的商家足够多?</p><p>所以,高德表面是&ldquo;做榜单&rdquo;,实则是&ldquo;做生态&rdquo;。</p><p>做一个餐饮供给生态这事儿,显然就不是一个地图APP能撑起来的业务量。如果未来有一天,集团层面要优先保障本地生活&ldquo;一线&rdquo;的资源供给,那么&ldquo;扫街榜&rdquo;的供给生态还能不能持续、完善地建立起来?相关的补贴、扶持政策能不能持续到位?</p><p>这可能是值得商家们持续关注的一个点。</p><p>数据也有&ldquo;局限性&rdquo;,关键还是用户习惯</p><p>做好&ldquo;打赢&rdquo;持久战的后续资源准备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花那么多资源做出来的榜单是不是真的有效。</p><p>客观来看,榜单这个东西,它也有两面性。</p><p>一方面,有时候数据本身就是一种&ldquo;偏见&rdquo;。</p><p>拿高德扫街榜来说,如果以导航数据为主来做餐饮榜单,也可能会有&ldquo;数据失真&rdquo;的问题。</p><p>在一、二线城市,人们开车出行的场景相对较多,榜单会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在二、三线城市,甚至下沉市场,这样的榜单权威性就没那么大,因为在很多小城市、县城里,大部分居民的出行方式可能是两轮电动车,而且他们对周边街道很熟悉,根本用不着导航。</p><p>再者,即便是在一、二线的大城市,很多餐饮门店位于商城的负一层或者顶层,但导航地址只是到商场,也就是说这部分门店的数据可能是缺失的。</p><p>恰恰是这些不需要导航的商家,支撑起了更多日常、高频餐饮消费,而这些数据却不在榜单内,是不是也意味着榜单本身有不公平的问题?</p><p>而这种&ldquo;不公平&rdquo;,会不会给某些店带来天然优势?比如更容易停车的商家。</p><p>换句话来说,怎么解决这些基于出行数据的&ldquo;扫街榜&rdquo;的失真问题,可能是更需要高德去解决的问题。</p><p>另一方面,基于出行数据得出的餐饮榜单,可能并不总是契合&ldquo;用户需求场景&rdquo;。</p><p>做榜单有两种思维:一种是文科思维,一种是理科思维。</p><p>文科思维是做内容,理科思维是做数据。</p><p>高德做扫街榜,其实最大的挑战还是在于内容。因为数据呈现结果,内容呈现决策过程。</p><p>举个例子:小红书。</p><p>身边的很多朋友已经不怎么经常用百度了,甚至也不怎么用DeepSeek搜东西了,而是在用小红书搜索。为什么小红书能长出&ldquo;搜索&rdquo;?其实就是内容够丰富,能够呈现其他用户多维度的决策过程。</p><p>很多时候用户到APP上找餐厅,不只是为了看一样排名结果,更是想要参考别的用户的决策。</p><p>与高德相比,大众点评是典型的内容供给型,一是商家供给足够多,二是评价的内容足够丰富,基于此,长出榜单。虽然也会有内容失真的问题,但用户粘性很高。</p><p>而高德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榜单数据相对真实,但榜单不是从内容长出来的,是从数据上提炼出来的。</p><p>而数据是很难反映出用户需求场景的。</p><p>餐饮行业有很多个性化需求,比如儿童、老人、朋友聚餐等,这些需求导航数据是没办法分辨的。</p><p>到头来恐怕还是绕不开做内容。但高德能不能做好UGC内容,恐怕要打个问号。</p><p>从过去案例来看,除了微信之外,工具类APP做内容就没有多少成功的案例,更别说UGC内容了。</p><p>做工具类APP的,除了微信,没有做内容成功的先例。就连之前支付宝推进内容化,也似乎不怎么成功。对于一个餐饮榜单来说,没有大量UGC的内容的支撑,即便是有出行数据做背书,榜单也是苍白的。</p><p>电影票APP猫眼也曾想做一个影评内容体系,但始终替代不了豆瓣,核心原因就是工具类应用跟内容类应用本就基因不同。</p><p>实际上,光有内容还不够,更重要的是用户的习惯难迁移。</p><p>高德地图的打车为啥能做成,一是因为用户打开地图的动作是&ldquo;无意识&rdquo;的,从地图到出行,决策链条顺,场景契合。</p><p>所以,当初补贴大战打得再凶,高德聚合打车模式始终稳坐泰山。</p><p>更何况,地图是个出行软件,不是个外卖、电商软件,没这块心智,高德8亿用户价值是很难被充分开发出来的。</p><p>也就是说,做餐饮,高德可能需要&ldquo;另起炉灶&rdquo;再搞一个餐饮流量池。那么问题来了,在大消费战略下,阿里每年能给高德多少钱来重新建立用户习惯?</p><p>再者如果真的有这么多资源,为什么阿里不投给用户决策逻辑更顺的淘宝、饿了么?</p><p>吃饭这件事儿,用户往往是先决定去哪,不清楚路线的情况下也许才会用地图APP导航。消费的决策跟执行,顺序是不能倒过来的。</p><p>而对于商家来说,渴望的不是流量,而是交付的确定性。</p><p>所以,把扫街榜做到地图APP里,有点反用户直觉。</p><p>内容也好,数据也罢,一个现实问题是,导航之外&ldquo;扫街榜&rdquo;可能需要更多维度的数据来做补充。</p><p>数据来源一杂,真实性就又成了问题,因为数据这个东西,大部分都是运营出来的,可以说,数据治理的难度,丝毫不亚于内容治理。</p><p>高德的解决方法是,高德扫街榜将在获得用户授权后,首次引入支付宝芝麻信用体系,结合用户信用等级为可信评价加权,并借助AI风控,有效识别、过滤虚假和噪声评价。</p><p>这套方法靠不靠谱,其实已经有了答案。你看闲鱼,也是用了芝麻信用体系,然后二手市场的问题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吗?</p><p>能否弥补数据的&ldquo;局限性&rdquo;,芝麻信用体系能否解决数据治理的问题,还是需要高德用实际效果来回答。</p><p>本地生活之外,高德商业化的第二条路</p><p>基于出行数据做餐饮,想法很有创新意义,但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可能未必是高德的最优解。</p><p>如果扫街榜做好了,成了新的入口,那么百度地图、腾讯地图,是不是都可以搞个榜单?高德扫街榜的真正壁垒在哪?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p><p>如果扫街榜做得不好,难以跟阿里协同,那么高德在阿里内部的战略权重可能会更低,将来商业化的挑战可能更多。</p><p>于阿里战略层面而言,如果缺乏足够的战略协同,那么高德需要进一步提升货币化率。而高德不缺用户,缺的是多元化的变现场景。</p><p>也许,真正的答案不在本地生活,还是在于出行。</p><p>从高德的业务结构来看,2024年,在线广告业务贡献78亿元收入,占总营收65%,第二业务是车企合作与车联网服务,年收入约24亿元,占比约20%,第三大业务是数据与技术服务,年收入6亿元,占比5%。</p><p>从业务结构来看,最有商业化想象力还是出行服务。</p><p>比如,Robotaxi。</p><p>如今的高德,与其深入本地生活做榜单,倒不如回归主业,放下执念。比如,高德地图的导航功能用户粘性已经够强,是不是可以增加核心用户付费收入,再比如做打车业务,不缺用户也不缺习惯,是不是可以布局Robotaxi业务?</p><p>其实,这方面高德已经有动作了。比如,高德地图曾与AutoX联合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在上海测试。但在外界看来,高德投入Robotaxi的决心似乎还不够。</p><p>实际上,随着车辆成本的降低,以及政策法规的逐渐开放,市场对Robotaxi的估值已经开始改变。</p><p>隔壁萝卜快跑估值已经超过400亿美元,Waymo的市场估值,有机构预测在1500亿。Robotaxi出海也是如火如荼。</p><p>相比竞争激烈的本地生活,无人驾驶才是真正的结构性增量。也许,未来Robotaxi的爆发,才是高德的真正机会。</p><p>届时,高德会怎样重构出行行业?值得期待。</p>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