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盒马不吃回头草

<article><p>​开放加盟,盒马轻装上阵甩包袱。</p><p>作者|古廿</p><p>编辑|文昌龙</p><p>硬折扣超市赛道&ldquo;轻装&rdquo;扩张。</p><p>9月17日,《经济观察报》称盒马超盒算NB(以下简称超盒算)已开放加盟。作为从盒马NB升级而来的业务,这是超盒算第一次对外释放具体的加速动作。</p><p>此前还未升级时,据自媒体《商业观察家》的消息称,盒马NB2025年的开店目标是整体门店数量达到1000家。在品牌全面升级后,这一目标或许也将由超盒算来承接,目前超盒算整体门店数量超过300家。</p><p>8月底刚刚完成品牌升级的超盒算,想要在接下来的4个月里完成这个千店目标,全面放开加盟或许是目前的最优解。</p><p>具体的加盟细节方面,据超盒算招商人士向《经济观察报》透露,目前超盒算加盟,<strong>优先考虑有现成店铺的意向加盟者,并且优先向江浙沪地区开放。因此,更早追随盒马的一批NB加盟商很难吃上第一口加盟红利。</strong></p><p>有上海NB自提业务的加盟商对「市象」称:10月4号整个NB自提业务就会彻底关闭,看到超盒算开放加盟消息的时候特意了解了一下,目前来看自提业务加盟商应该很难转型超盒算业务,大概都是准备闭店撤退了。</p><p>盒马NB自提店的加盟方式有三种:一是独立合作,即自行租赁店铺用于开设盒马NB自提店;第二种是异业合作,指在现有店铺中增加盒马NB项目;第三种是团点合作,主要是面向没有资金和时间,想做兼职的自由职业者。</p><p>上述加盟商采用的是第一种加盟方式,业务撤退造成的亏损影响会比较大一些。按照盒马NB自提店的加盟费用,需要6万元的资金,包括保证金、设备自购或租赁以及平台使用费等,还有至少25平米的店铺。整体盘算了一下,闭店大概亏十几万。</p><p>有上海的零售人士透露:<strong>&ldquo;也有不少转型拼多多旗下快团团自救的,这批NB自提业务的加盟商和超盒算的加盟商不是一个群体,前者是只能掏6万搞自提点的模式,后者是动辄200平以上的社区店,财力、物力、资源压根不是一个量级&rdquo;。</strong></p><p>NB自提业务的前身是盒马邻里,作为2021年盒马入局社区团购的产物,彼时被侯毅称为未来十年盒马最重要的业务。据《晚点LatePos》报道,当年盒马邻里的目标是年底开出5000家,但实际上当年只开2000家店左右,不到目标的一半。</p><p>五年三次转型,每次都讲一个新故事。&ldquo;好马不吃回头草&rdquo;原是褒义,形容果断不拖泥带水。放在盒马上,却成了追随者的自嘲:<strong>盒马不吃回头草,但战略大转型之下,那些踩在旧版本上的人,只能在下一次战略发布中成为注脚。</strong></p><h1><strong>01 亏了不到一家奶茶店</strong></h1><p>&ldquo;有亏钱的不少自提加盟商,想要打官司,但是被我劝住了。&rdquo;在李琛看来:&ldquo;打官司耗时耗力,且赔的钱还没加盟一家奶茶店赔得多,能一直干到现在的,这些年整体下来肯定还是挣到钱了。&rdquo;</p><p>虽然亏的钱不多,但是一些加盟商生气的是,去年朋友圈的盒马招商还在推加盟呢,怎么突然就战略转型了。<strong>&ldquo;整体变化太突然,压根没有考虑过合作伙伴的感受&rdquo;在李琛看来去年是NB自提业务的一个小高峰。</strong></p><p>当时盒马NB进入浙江县级市场平湖市时,盒马NB奥莱店会在平湖市同时开出15家NB自提店,进一步测试已在上海成功的 &ldquo;1+N&rdquo;的模式在跨省发展上的可行性,&ldquo;1&rdquo;是指盒马NB奥莱店,&ldquo;N&rdquo;是就是配套的自提店业务。</p><p>在这之前,盒马NB自提业务的前身盒马邻里自提经历过一波大撤退。2021年11月起,就陆续撤出深圳、广州、苏州等地,2022年10月,杭州、南京等地站点全部关闭,仅保留上海市场。</p><p>2023年和盒马奥莱合并为NB事业部,之后一直在上海测试&ldquo;1+N&rdquo;模式。直到2024年走出上海,进入平湖市场。当时据界面报道,招商人员透露目前盒马NB招募自提店加盟商的计划,主要面向浙江和上海。</p><p>走出上海,跟着盒马NB奥莱一口气在浙江连开15家自提点,因此当时也被不少媒体报道盒马跑通&ldquo;1+N&rdquo;模式。不过仅一年,新的节奏再次暂停,9月份发布公开信宣布10月份自提点业务闭店。</p><p><img src="https://cdn.upf.kline.123.com.cn/20250928/1759055308295w1080h1188.png" /></p><p>可能是战略转型节奏太快,「市象」发现,尽管负责盒马NB自提业务招商的盒马邻里公众号内容更新停止在去年5月份,但是公众号内菜单栏的招商加盟功能还可以使用,点进去以后还是可以正常填写加盟报名表。</p><p>盒马NB自提业务撤退,也是整个社区团购退潮大背景下的结果。相比于自提这种中间态,目前阿里、美团、京东都主推闪购到家或者电商快递两种模式,只有拼多多还坚守在社区团购模式里,但是据市场公开消息,拼多多的社区团购也开始测试送上门的到家功能。</p><p>互联网大厂的战略转型每一次都会甩下旧模式的跟随者。上半年是美团优选调整,不少社区团购的经营者被甩下车,这一次是盒马NB自提业务的撤离。</p><h1><strong>02 开放加盟盒马图什么?</strong></h1><p>一些NB自提加盟商想要起诉的另一种原因是,觉得盒马想要收割加盟费。作为劝说者,在李琛看来,6万块的加盟费,且一直都处于测试摸索,直到关停也没有全面大面积铺开,这种说法站不住脚。</p><p>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加盟的基本定义就是轻资产扩张。但是对于盒马而言,轻资产可能不是全部。比如2021年盒马冲刺自己一年开出5000家自提时,当时的预算是10个亿,但是到年底仅完成总数的一半不到。</p><p>这也是互联网大厂多次在实体零售吃瘪的关键,线下生意不像线上生意,拿出预算直接充值就能拿到流量。<strong>线下生意的核心壁垒在于手里捧着钱,还要求人才能办成事。因此,对于互联网大厂而言,加盟的意义不在于省钱,而在于省时间。</strong></p><p>和过去摸索测试的节奏不同,眼下硬折扣业态正在成为零售行业的必争之地。</p><p>在互联网巨头阵营,阿里、京东、美团先后加入战局,积极抢夺硬折扣市场份额。传统商超巨头也不甘示弱,物美、中百等连锁超市,纷纷发力硬折扣赛道,探索相关转型路径,借助多年积累的线下门店资源与供应链基础,试图在新赛道中重焕生机。</p><p>对于盒马而言,背后追赶的美团无疑是最大对手。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小象超市整体GMV近300亿,规模超叮咚买菜,逼近朴朴超市。作为对比,盒马2024年的整体GMV达到750亿,相当于搞了十年,被小象超市不到3年时间追上了将近一半的营收规模。</p><p>在线下布局方面,截至2024年底,小象超市在国内开仓超700个,接着今年6月23日,美团宣布小象超市前置仓数量近千个,扩张速度相当于半年翻倍。同时小象超市也在筹备线下店项目。</p><p>据《商业观察家》报道,小象超市首家线下店选址北京华联万柳购物中心B1层,门店面积近6000㎡,目前该店已进入围挡装修阶段,商场工作人员透露预计10月份开业。</p><p>此次小象超市重启线下业态,业内普遍认为是美团依托即时零售积累的成熟基建,对&ldquo;1+N&rdquo;店仓模式(1个核心大店+N个前置仓)的战略性试探。</p><p>以10个仓对应一个线下门店粗略计算,相当于小象超市已经有了开出100家线下门店的基础。反倒是盒马主动放弃了和过去在NB业态下&ldquo;门店+自提点&rdquo;的&ldquo;1+N&rdquo;模式,全面升级为超盒算业务,以加盟的模式铺开门店数量。</p><p>在业内人士看来,选择何种模式扩张取决于两家企业对能力和短板的判断。美团的优势是团购和外卖时期,锻炼出来覆盖全国的组织调度能力,劣势是在供应链和商品开发层面根基尚浅;所以它强化前置仓网络,把组织效率发挥到极致。</p><p>盒马的优劣势恰好相反,目前超盒算业态中,60%的商品来自盒马自有品牌,于是它选择引入加盟商,用外部力量补齐扩张速度,同时又能通过货权控制来管住加盟端。</p><p>从表面看,两家公司都在做硬折扣,但底层逻辑完全不同:<strong>美团靠&ldquo;人和组织&rdquo;,盒马靠&ldquo;货和供应链&rdquo;。加盟与否,只是形式上的差异,本质上是双方都是在各自放大自己能掌控的那一部分能力。</strong></p><h1><strong>03 打破大厂搞加盟的魔咒?</strong></h1><p>尽管在零售行业,典型的硬折扣品牌都是以加盟模式为主,比如中国市场的硬折扣鼻祖&ldquo;乐而乐&rdquo;,再比如日本的硬折扣隐形冠军&ldquo;神户物产&rdquo;,都以加盟模式开出千店。乐尔乐2024年覆盖门店数量8000家,相比第二梯队遥遥领先。</p><p>可以说加盟正是硬折扣业态的主流模式,但是互联网大厂搞零售业态加盟是有前车之鉴的。加盟模式一旦放到互联网大厂身上,往往就成了魔咒。</p><p>新零售时期,阿里和京东都做过便利店加盟,后来战略一转,门店无疾而终;美团优选的招商体系在调整后被迅速收缩;盒马NB的自提点同样是关停收场。互联网公司搞加盟,总像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p><p>传统零售企业的逻辑是:加盟体系崩塌,基本等于整体业务失败;而对互联网大厂来说,加盟只是战略工具,可以随时收缩、随时撤退,再退回线上主业。对加盟商而言,这是&ldquo;沉没成本&rdquo;,对大厂而言只是&ldquo;路径调整&rdquo;。</p><p>李琛的判断是,能否打破魔咒,取决于战略的长期定力。而大厂的定力,往往取决于这块业务的市场天花板。</p><p><img src="https://cdn.upf.kline.123.com.cn/20250928/1759055308875w1014h597.png" /></p><p>在规模层面,根据美国零售联合会发布的 2024年度&ldquo;全球零售50强&rdquo;榜,前5名中有3家折扣企业,分别是Schwarz(施瓦茨)、Aldi(奥乐齐)、Costco(开市客)。在前50名中,折扣业态占比12.3%,是排名第三的零售业态。</p><p>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折扣业态的占比在逐步提升,以欧洲为例,折扣行业占食品杂货市场份额从 1991年的10%提升到2018年的20-25%。这意味着,折扣零售不是一阵风口,而是零售结构里长期存在的支柱。</p><p>从规模而言,以&ldquo;零售+科技&rdquo;为集团战略方向的美团,和盒马或许在未来也会有一场硬折扣的加盟之争。<strong>加盟会不会让超盒算&ldquo;NB&rdquo;?短期看,它能帮盒马把规模数字撑起来;长期看,还在于在大厂的战略逻辑里,加盟到底是试水的棋子,还是基业长青的根基。</strong></p><p>那时争夺的,就不仅是渠道模式之争,更是大厂能不能在零售业真正建立一块&ldquo;不可撤回&rdquo;的长期盘子。</p><p>(文中人物为化名)</p><p>参考资料:</p><p>硬折扣系列报告:机遇窗口期,百舸争流&mdash;&mdash;东吴证券</p><p>主打硬折扣的盒马NB大开自提店,6万就能加盟&mdash;&mdash;界面新闻</p></article><p>&nbsp;</p>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