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46亿净利!赛力斯成全球第4家盈利新能源车企,华为赢麻了
2021年,华为余承东的一句“别人都不看好我们”,道出了华为初入汽车领域的艰难。
而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的果断合作,却成为了一场变革的开端。
三年时间,赛力斯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重庆电器弹簧厂,跃升为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2024年,赛力斯以59.46亿元净利润震惊行业,其毛利率甚至超越比亚迪、长城等老牌巨头。
辉煌的背后,是销售费用的暴涨、研发投入的隐忧,以及过度依赖单一品牌的争议。本文将基于财报数据,深度解析赛力斯的业务规模、财务结构及未来挑战。
问界贡献超85%,但隐现依赖风险。
根据赛力斯2024年财报及2025年上半年数据,其营收结构高度集中于问界系列车型。
2024年,赛力斯总营收为658.34亿元,其中问界系列贡献收入560.59亿元,占比85.2%。2025年上半年,这一比例进一步升至86.7%,问界已成为赛力斯绝对的核心收入来源。
这种“大单品”策略在初期取得了显著成功,问界M9连续17个月蝉联国内50万元以上豪华车销量冠军,甚至击败了宝马X5、奔驰GLC等传统豪华车型。但另一方面,过度依赖单一产品线也带来了风险。
2025年1-8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同比下滑11.2%,而同期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增速高达36.7%。尽管公司解释称销量下滑源于“新品观望期”,但竞争对手的围剿已不容忽视。华为鸿蒙智行旗下智界、享界等新品牌陆续登场,上汽亦与华为合作推出“尚界”,直接分流中高端市场用户。
高毛利与高费用并存。
1. 盈利能力:毛利率领跑行业,但净利润含金量待考。
2025年上半年,赛力斯毛利率达28.93%,远超比亚迪(19.2%)、长城汽车(18.1%)和长安汽车(16.5%),成为国内最“赚钱”的新能源车企。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问界系列的高溢价能力,华为技术赋能使其产品定价敢于对标BBA豪华品牌。
高毛利率并未完全转化为净利润优势。2024年,赛力斯净利润为59.46亿元,但同期销售费用高达191.84亿元,同比增幅达297%,远超研发和管理费用之和。这表明,公司的盈利很大程度上被市场推广和渠道成本侵蚀。
2. 销售费用暴涨,华为抽成或是主因。
赛力斯的销售费用从2021年的12.8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191.84亿元,其中“广宣费、形象店建设与销售服务费”一项达181.12亿元。
业内普遍认为,这部分费用包含华为的技术抽成和渠道服务费。华为虽未直接公开抽成比例,但根据问界车型的售价区间(25万-60万元)和销量估算,华为单台车抽成可能达3万-5万元。
此外,2024年7月,赛力斯以25亿元收购华为持有的“问界”商标。评估报告显示,该商标无形资产价值达102.33亿元,但赛力斯仅以四分之一的代价取得,背后或是华为对合作伙伴的让利,亦或是双方利益捆绑的深层体现。
3. 投入不足,财务压力凸显。
尽管赛力斯2024年研发费用达55.86亿元,同比增幅显著,但仍远低于比亚迪(531.95亿元)、上汽(176.5亿元)等巨头。更严峻的是,公司资产负债率长期高企,2025年上半年为76.08%,同期比亚迪为63.2%,理想汽车为58.7%。高负债率挤压了研发投入空间,也增加了财务风险。
为缓解资金压力,赛力斯多方融资,2024年收购龙盛新能源工厂的80亿元资金,通过向重庆产业基金发行股份置换;2025年6月,又引入工银金融、交银金融等机构注资50亿元。这些操作虽短期缓解现金流,但长期股权稀释和债务累积仍是隐患。
张兴海的“豪赌”与坚持。
赛力斯创始人张兴海多次公开表达对华为合作的坚定态度。
他曾直言:“如果宝马来谈合资,我都不干,我会坚定不移跟华为合作。”这种信心源于双方合作后的巨大跃迁。赛力斯从“小康股份”更名转型,股价涨幅超10倍,市值一度突破2000亿元。
张兴海在2024年财报发布会上强调:“华为赋能不仅是技术,更是品牌和渠道的重塑。问界的成功证明了中国高端制造的潜力。”然而,他也承认挑战存在:“未来需平衡自主研发与合作依赖,赛力斯必须打造自己的护城河。”
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十字路口。
赛力斯的崛起是华为技术与传统制造结合的典范,但其背后隐藏的隐患不容忽视。
言西认为:过度依赖问界品牌和华为赋能,是一把双刃剑。华为鸿蒙智行正加速扩张,智界、享界等新品牌可能分流资源甚至内部竞争。赛力斯若无法在技术或品牌上建立自主优势,未来议价能力将进一步削弱。
销售费用占比过高、研发投入相对不足,长期可能影响产品迭代速度。尤其在智能驾驶、三电系统等核心领域,比亚迪、蔚来等对手已投入数百亿研发,赛力斯若不能跟上,恐落后于“智能化下半场”。
资本运作虽缓解短期压力,但长期需回归经营本质。赴港上市、引入战投仅是手段,能否持续盈利并降低负债,才是衡量健康度的关键。
借助巨头赋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但也面临自主性与可持续性的挑战。问界新M9的上市或能短期提振销量,但长期看,赛力斯需在研发、财务和品牌多样性上找到平衡点。
正如张兴海所言:“合作是起点,而非终点。”唯有将华为的“赋能”转化为自身的“能力”,赛力斯才能真正从追随者变为引领者。
注:(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