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导智能从锂电到固态电池,500亿设备蓝海谁是王者?
先导智能固态电池设备龙头,全球布局引领产业变革。
等静压设备突破600MPa极限压力,先导智能在固态电池设备领域的技术壁垒已然筑起。
随着传统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接近理论上限,热失控问题困扰着整个电池行业,具备"高能量密度+不可燃"优势的全固态电池成为未来几十年的重点攻关方向。
在这场技术革命中,设备制造商成为最关键的一环。全球唯一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整线方案的先导智能,凭借技术优势和全球布局,正引领这场产业变革。
业绩强劲复苏,订单充沛。
先导智能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公司实现营收12.73亿元,同比增长8.6%;实现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17.4%;扣非归母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21.0%。
分季度看,公司2025年Q2实现营收7.52亿元,同比增长10.1%,环比增长44.4%;实现归母净利润0.94亿元,同比增长15.6%,环比增长61.1%。业绩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2025年上半年销售毛利率为29.0%,销售净利率为16.9%,分别同比提升0.7和0.5个百分点。2025年Q2销售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30.0%,环比增长2.5个百分点。
订单方面,公司2025年上半年新签订单124亿元,同比增长近70%。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合同负债总额高达130.57亿元,远超同行。
锂电设备为主,多元布局。
先导智能的业务已形成以锂电池智能装备为核心,覆盖光伏智能装备、3C智能装备、智能物流系统、汽车产线、氢能智能装备、激光精密加工、机器视觉等八大领域的格局。
锂电池智能装备是公司的绝对主力业务,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占比超过70%。公司为全球锂离子电池制造商提供整线解决方案,涵盖浆料搅拌、涂层、碾压、分切、卷绕/叠片、组装、注入形成、模块PACK和物流系统等全流程设备。光伏智能装备业务包括光伏组件MES系统、串焊机、叠瓦机、排版机、层压机设备等,为光伏企业提供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3C智能装备业务主要为显示面板、消费类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提供智能检测、智能组装和智能仓储设备。智能物流系统业务为客户提供自动化仓储、物流输送、分拣配送等智能化物流系统解决方案。
固态电池设备领先优势明显。
先导智能在固态电池设备领域的技术优势明显。
公司解决了制约固态电池量产的核心设备等静压设备的技术难题。目前全固态电池最大的瓶颈是固-固界面的致密化。没有了液态电解质"天然胶水"性质的支撑,如何消除电解质内部空隙、提升电池寿命成为关键问题。
先导智能的等静压设备已经具备了600MPa的极限压力与±2%的控制精度,工艺温度最高做到了150℃。一个85℃、500MPa的等静压设备就能实现固-固界面95%的致密度,碾压传统辊压技术(致密度通常低于85%)。
公司还创新推出了卧式等静压设备,能进一步提高上下料效率和节拍控制能力,真正做到了成本与产能兼顾。
2025年6月,先导智能宣布打通全固态电池量产全线工艺,已向国内外客户交付核心设备及整线方案。公司与清陶能源携手开展关于全固态电池核心关键装备的联合研发与产业化布局。
研发投入,持续高强度技术创新。
先导智能始终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达到5.1%,在同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
公司研发团队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拥有研发技术人员超过2000人,占员工总数比例近30%。知识产权方面,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0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30%。公司在固态电池设备领域申请的专利数量位居行业前列。
公司研发方向主要集中在固态电池设备、智能化整线解决方案、海外本地化技术适配等领域。特别是针对固态电池的干法电极工艺、等静压技术、固态电解质涂布等关键工艺进行了重点攻关。
市场地位,全球锂电设备龙头稳固。
先导智能是全球锂电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
根据行业数据,公司在中国锂电设备市场的份额超过30%,位居行业第一。与国内同行对比,先导智能的平台化布局最为完整,产品线覆盖前段、中段和后段全部工艺流程。利元亨、赢合科技、海目星等竞争对手主要专注于特定工序设备。
2025年上半年,先导智能锂电设备业务毛利率维持在35%以上的较高水平,远超细分设备龙头赢合科技。即便在行业价格战压力下,公司依然保持了较强的盈利能力和产品溢价能力。
客户结构方面,公司覆盖了全球主流电池制造商,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松下、三星SDI等国内外头部企业。
出海战略,全球化布局加速推进。
先导智能的出海战略正在加速推进。
2025年8月26日,公司向香港联交所重新递交上市申请,计划募集资金用于欧洲市场拓展和国际服务能力提升。
2025年上半年,公司已在海外16个国家设立了19个分公司,与大众、宝马、丰田、特斯拉、保时捷、LG、SK等全球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海外市场表现方面,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达到2.79亿元,占总营收的22%。公司出口产品的毛利率高达40.27%,远高于国内业务水平。
公司海外订单增速明显快于国内,2024年末新增在手订单中68.03%来源于海外项目。由于海外整车厂项目毛利较高,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因此得到显著提升。
先导智能创始人兼董事长王燕清多次表达对固态电池前景的信心:"固态电池是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核心方向,将带来电池设备领域的革命性变化。先导智能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优势,为全球新能源产业提供最先进的装备解决方案。"
在2025年半年度业绩交流会上,王燕清表示:"公司上半年新签订单124亿元,同比增长近70%,预计全年新签订单将超出年初的230亿目标。固态电池设备的订单贡献正在快速提升。"
对于全球化战略,王燕清强调:"海外市场是公司未来增长的关键引擎。我们将通过香港上市募集资金,加速欧洲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建设,提升本地化服务能力,深度参与全球新能源产业链分工。"
行业前景,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
固态电池产业化正在加速推进。
根据行业规划,2026年行业计划实现消费领域动力电池规模化;2028年eVTOL领域将打开中长期市场;2030年动力领域的规模化会持续推进。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工信部《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明确将全固态电池列为重点攻关方向,珠海、上海等地也出台专项政策支持固态电池产业集群建设。
技术路线方面,短期来看氧化物半固态路线相对成熟,和现有电池体系设备兼容度较高,已产业化落地,有望放量。但由于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存在离子电导率较低的缺陷,众多企业布局了潜力更大的硫化物全固态路线。
市场空间方面,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设备市场规模将超过500亿元,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先导智能面临一些风险挑战。资金压力方面,公司采用"3331"付款模式,设备到货后的调试和运行时间较长,客户拖延付款可能导致现金流压力。
2025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和存货金额分别高达79.61亿、148.39亿,单这两项就占到总资产比重的将近60%。公司流动资金状况需要改善。
行业竞争方面,利元亨、赢合科技、海目星等竞争对手正在加速追赶。利元亨重点布局固态电池前段的核心增量设备,纤维化设备,第三代干法电极设备可通过大辊压小辊的方式保证压力,将电解质孔隙率降至20%-30%。
技术路线风险方面,固态电池技术仍在快速发展中,不同的电解质材料(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和工艺路线可能存在技术路线的变化,需要设备企业保持技术敏锐性和灵活性。海外拓展风险方面,地缘政治因素可能影响公司在某些国家的业务拓展,需要公司加强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
在言西看来,先导智能在固态电池设备领域的龙头地位稳固,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公司在等静压设备、干法电极设备等固态电池核心设备领域的技术领先性明显,短期内难以被超越。公司覆盖前、中、后段全部工艺流程,能够为客户提供整线解决方案,这种一体化服务能力增强了客户粘性。
海外市场毛利率显著高于国内,且需求稳定,公司加速海外拓展有望提升整体盈利水平。较高的应收账款和存货水平对公司现金流管理提出挑战,港股上市如能成功将缓解资金压力。
公司作为固态电池设备龙头,将优先受益于固态电池产业化浪潮。短期来看,半固态电池设备的需求爆发将直接提振业绩;中长期来看,全固态电池的技术突破将打开更大的成长空间。建议关注公司港股上市进展和海外订单落地情况。
先导智能作为全球锂电设备龙头,在固态电池设备领域已建立起显著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公司等静压设备达到600MPa极限压力,解决了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瓶颈问题。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强劲复苏,净利润同比增长17.4%,新签订单124亿元,同比增长近70%。合同负债高达130.57亿元,预示未来收入高增长。
面对固态电池产业化浪潮,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全球布局,已占据有利位置。创始人王燕清对行业前景充满信心,预计全年新签订单将超230亿元目标。
随着2026年固态电池在消费领域规模化应用,2028年eVTOL市场打开,2030年动力领域规模化推进,先导智能将迎来新一轮成长周期。
注:(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