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行到放贷,哈啰“臻有钱”页面跳转随意,个别平台无限循环
撰稿|多客
来源|贝多财经&贝多商业
提到共享单车,你一定能想到美团的小黄车、哈啰的小蓝车,还有滴滴的青桔。
而要说借款,这几家也不遑多让。现在,打开哈啰APP,弹出的第一个页面就是“臻有钱”,意在告诉所有用户,缺钱就找哈啰,也就是其口号——“想用钱,选哈啰借钱”。而不是想骑共享单车,找哈啰。
等待开屏页消失后,“借钱”字样同样十分醒目。在哈啰APP首页,“借钱”这一入口和“打车”“顺风车”“骑行”等并列,共计10个标签。而在底部菜单栏,“钱包”也是App四大菜单之一,权重较高。
除了自身平台倾斜外,哈啰也在多个流量平台、短剧中砸钱,投放“借钱”的广告,称“借钱就找-哈啰”,点击相关链接,就可以申请额度,最高可贷20万元,强调无需抵押,更无需求人。话里话外,都是要放贷。
而2025年6月24日,根据“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官方公众号发布,依据《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按照《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的公告》要求,经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45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被进行通报。
在上述《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发现45款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移动应用》的具体通报中,《哈啰》(6.88.5,小米应用商店)出现在多个条目中,主要涉及“未逐一列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征得用户同意前就开始收集个人信息”,“实际收集的个人信息超出用户授权范围”,以及“实际收集个人信息的频率超出相关功能的必要范围”。
尽管面临合规挑战,但行业趋势依然是跨界融合,不少出行平台也将业务边界不断外扩,寻找新的收入来源与增长空间。其中,围绕用户生命周期搭建多元化服务场景,成为一些平台探索的新方向。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与金融科技等功能,在同一个应用内逐步整合,呈现出一种更贴近用户全链路需求的平台型运营特征。
然而,不同企业在路径选择上,分化正在显现。有的平台选择主动收缩非核心板块,聚焦主营业务,为长远发展释放空间;也有的平台仍在尝试挖掘服务链条中可能的增量环节,继续布局延伸业务,以期构建更强的协同能力。
在这一进退之间,关于该坚持什么、该放下什么的判断,成为考验一家企业战略路径选择的重要命题。
一、金融业务为何成为核心注脚?
哈啰作为共享出行领域中的一员,依托共享单车在市场迅速崛起。
此后,哈啰逐步尝试探索多元化,从单车到电动车、再到打车、充电等等,每一次尝试几乎都围绕如何让出行生态赚更多的钱展开。在其主业共享单车定价上,据《经济观察报》于2025年6月8日在题为《重组上市预期升温 哈啰激进变现》的报道中指出,“2025年2月起,哈啰单车工作日起步价为1.5元/15分钟,周末及节假日涨至1.8元/15分钟,时长费均为1.5元/15分钟。但美团单车、滴滴青桔经典款的起步价均为1.5元,且并不区分工作日、周末与节假日。同时,美团、青桔仍保持1.5元/30分钟的定价。”
然而,无论是主业定价,还是多种新业务的尝试,与之相比,哈啰金融业务凭借清晰的变现模式,成为其多元化探索过程中被看好的业务。当下,只要打开哈啰APP,“臻有钱”三个字映入眼帘,且辅之以“想用钱,选哈啰借钱”的一行文字,整个界面底部则是哈啰的标识。
值得一提的是,哈啰已经将与金融业务有关的内容写入了其App嵌套的用户协议,即《法律条款与隐私政策》-哈啰平台服务及软件使用协议(下称“用户协议”)。在用户协议的第二个章节,哈啰明确了其平台服务类型,包括基础平台业务、交易信息平台业务。
其中,基础平台业务指的是技术服务,而交易信息平台业务则指的是具体的在线服务,包括哈啰单车、助力车、电动车、小哈换电、顺风车、打车(网约车)、商城、臻有钱、车抵贷等。
根据介绍,臻有钱服务由上海哈啰普惠科技有限公司运营,而上海哈啰普惠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哈啰的经营实体。天眼查App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3月。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44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吴晓龙,全资股东为江苏哈啰普惠科技有限公司。
根据哈啰App展示的信息,涉及放贷的主要产品为“臻有钱”,以及下辖的“借钱优选”(在臻有钱页面提交资料后同样回跳转至借钱优选,需第二次提交资料)。其中,臻有钱的合作伙伴包括中原消费金融、度小满、晋商消费金融等耳熟能详的平台,而“借钱优选”页面则是一众不太知名的中小平台。
同时,“借钱优选”页面还设置了“安心借”“高效借”“轻松借”“放心借”“灵活借”等入口,点进去是不同的平台,随意跳转。以“安心借”为例,有时点开是名为“安心分期”的平台,有时则是“鑫用钱”“村村花”“星贷”“微银信用”……并无明显的规律。
从这个角度而言,“借钱优选”设置的不同入口,明面上是可以让用户对比,用来优选更适合自己的平台。但从实际操作来看,在不用时间点击不同的入口,但却有可能跳转至同一个放贷平台,甚至是另一个助贷平台。
在笔者使用苹果手机(型号:iPhone 16)实际体验的过程中,无意点到一个名为“源小花”的平台。随后,便陷入了无限循环。即,点击退出也会跳转到应用商店下载页面,切换回哈啰App时,点击返回(退出)依然再次跳转……只有终止哈啰App进程才得以脱离循环。
但无论是“源小花”,还是前述“安心分期”“鑫用钱”“村村花”“人品借款”等平台,虽然标榜了是由小贷公司运营,但多个小贷公司并不完全具备互联网放贷资质。因此,这类平台也兼具助贷性质,并将借贷需求共享给其他平台。
以“人品借款”为例,该平台显示由兴业县青年优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运营。而天眼查App信息显示,该小贷公司成立于2020年3月,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丁培,实际控制人为丁焱平(间接全资控股)。
如果说出行是哈啰获取用户的起点,“借钱”如今正在成为其多元化的重点。然而,作为这家出行平台多元化的核心业务之一,金融业务或许要比哈啰任何的其他多元化业务,都更需要对监管的穿透力与合规管理的动态化予以实时把控。
毫不客气的说,出行业务是哈啰触达用户的起点,那么围绕用户场景延伸出的金融服务,正在成为其多元化探索的重要一环。在当前的多元业务版图中,金融模块的持续运行,或许也更依赖外部环境、用户需求与内部资源之间的生态平衡。相比其他更易操作的业务方向,这部分探索可能更强调过程中的弹性与灵活性。
在资源配置、路径设计等问题上,如何在延伸服务与边界之间找到合理的支点,不仅是哈啰的课题,也是众多平台型企业在布局金融助贷业务时需要面对的常态问题。事实上,哈啰金融做了什么、做到哪一步并不重要,而是当某一件事,A认为非做不可,B却反其道而行之,则可能并不代表这条路一定适合哪一方,也不一定适合某一方。
二、金融服务在场景中能走多远?
截至目前,哈啰的业务版图几乎覆盖了与“出行”相关的所有关键触点,如单车、电动车、换电等,几乎每一个都与用户出行路径有关。而这套看似庞大的商业矩阵,也在其多元化的布局中安放了“借钱”这样一项业务。
然而,这项多元化业务本身也面临挑战。一方面是用户需求与产品之间的重合度问题。哈啰金融的服务面向的是广泛的骑行用户群体,但这部分用户的多样性和需求差异决定了产品面临标准化、规模化的路径转化挑战。
另一方面是组织运营层面的资源投入。金融服务涉及的环节比出行业务复杂得多,包括用户路径设计、合作方协同、运营规则管理、客户服务响应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稳定且有经验的中后台体系支撑。从短期看,平台涉足金融服务有其合理性,共享出行行业的拐点仍未真正出现,金融服务确实可能为平台提供新的现金流来源,也丰富了商业模型的盈利层次。
前述《经济观察报》报道中援引平安证券非银金融及金融科技研究团队的分析指出,“哈啰增长飞轮属于典型的高频业务带低频业务,即共享两轮车业务作为高频入口,带动拼车服务、电动车销售等移动出行业务发展,进一步再拓展至酒店预订等本地生活服务。共享单车作为流量入口业务,为其他业务提供大量增量用户。”
在哈啰金融的商业布局上,“臻有钱”是被放在C位的业务。“臻有钱”最初以信贷产品导流工具的身份上线,主打便捷申请、灵活额度和场景匹配。而据公开信息,曾一度被哈啰APP下线的“借钱优选”贷款超市,也再度上线。
与更多本地生活服务等平台不同,哈啰的“高频场景”基本集中在骑行业务上。而如何链接平台用户的信贷需求,是哈啰金融业务的核心所在。
三、哈啰金融可能走向何方?
从整个行业看,日常使用中,用户进入平台的目的往往与所处的具体情境密切相关。在明确动机驱动下形成的使用行为,通常呈现出目标单一、路径清晰的特征。这种以场景为中心的互动方式,使得平台在延伸其他服务时,需要考虑场景本身的延展性以及用户在该场景中的接受预期。
并非所有场景都具备相同的衍生能力。有些情境天然适合叠加额外信息,用户在完成原始任务之外,也愿意顺带浏览其他选项;而有些情境则更具专注性,用户更倾向于快速完成操作、减少干扰。在此背景下,场景选择成为平台后续探索的重要基础。而从平安证券非银金融及金融科技研究团队观点来看,哈啰的场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哈啰将场景资源与金融服务结合的探索,其实际产生的协同效应与用户响应效率,将成为其这一战略布局可持续性的关键变量。
当下,一个趋势是,一些平台主动收缩金融助贷布局。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金融助贷业务对于平台而言,更多的是对管理能力、风控体系和战略定力的全方位、持续的考验。一方面,它需要持续投入资源,优化产品结构和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也必须在合规边界和用户体验之间,恪守日趋严苛的监督管理。
这不仅是哈啰需要作答的问题,也映射出整个平台经济在流量红利渐趋消退之后,如何寻找下一轮增长支点的集体作答。而哈啰金融会走到哪一步,或许并不取决于它想走多远,而是取决于它是否能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保持对业务方向等变量的持续把控。对于哈啰金融而言,路径选择的难点不在于做出决定,而在于能否在决策之后获得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在变量叠加的现实中,哈啰所面临的,是业务边界的延伸带来的真实增量与市场变化之间的把控。
放大到整个平台型企业的视角,当前的多元化探索正在进入深水区。一方面,借助高频入口延展金融服务等业务仍具现实吸引力;另一方面,合规要求、运营负荷与用户接受度之间也存在平衡问题。在一些企业选择有序回撤非核心业务的背景下,继续推进的企业或有必要厘清一个更底层的问题,这条路是否值得长期投入,是否拥有进化能力。
站在行业趋势的交汇点上,平台经济正在从流量密集型向场景优化型过渡。增长不再只靠用户拉动,而要依靠产品深度、服务质量与系统效能的共同驱动。多元化不是扩张的代名词,而是企业运营战略的耐力比赛。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