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点名宜享花:查额度即“被贷款”9.99万!
6月20日,「互金圈」发布宜享花涉嫌“强制下款”相关报道——《宜享花“强制下款”疑云:用户投诉凌晨5点“放款成功”!》。时隔仅10日,宜享花被央广网点名报道《仅查额度就“被贷款”99900元,还不让提前还?记者调查→》。
据央广网报道,消费者黄先生于6月16日在“宜享花”平台查询贷款可用额度,但未提交借款申请,未签署任何协议,却在数小时后便收到了一笔99900元的转账信息(放款)。黄先生发现这笔转账实为一项12期分期贷款,总利息达13458.41元,年化利率为23.99%。
(图源:央广网 官方公众号)
更关键的是,宜享花平台限制提前还款,要求黄先生得先还三期贷款,之后才能去协商一次性还款。黄先生无奈只好至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反映,经央广网介入后,宜享花最终为黄先生全额退回借款本金,且未产生任何其他费用。但宜享花坚称“流程合规”,不存在违规放款的问题。
(图源:央广网 官方公众号)
据黄先生回顾,“6月16日,我接到一通,对方称我有贷款优惠额度,让我下载宜享花App并注册登录。”黄先生出于好奇便下载了“宜享花”App,按照操作指引填写了个人信息。“填好后,页面显示额度为99900元。随后我关闭了App,期间既没有签署任何协议,也没有点击借款申请。”当日22时左右,黄先生收到短信提醒:99900元已到账,其银行账户显示款项由国民信托有限公司汇入。让黄先生不解的是,明明他没申请过借款,但随后打开宜享花App查看,却发现他已与国民信托有限公司签署了贷款合同。
(图源:央广网 官方公众号)
针对黄先生的投诉,6月19日,央广网记者向宜享花App运营方宜信微佳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进行求证。6月20日,该公司发送回复《关于央广网采访问题的回复函》。回函中提到:宜享花不存在“查询额度即被放款”的情况,借款全流程由客户自主操作,协议设置强制展示环节,保障信息充分披露。
(图源:央广网 官方公众号)
据央广网报道,黄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安徽的杨女士也遭遇过类似事件。因看到宜享花广告宣称的“贷款利率低,点击即可查看额度”,杨女士在宜享花平台输入个人信息后疑似被“强制放款”8万元。杨女士的维权之路也并不顺畅,宜享花客服向杨女士提供了一个账号,要求她采用对公转账的方式将本金全部转入该账号,但杨女士害怕会跌入更深的“套路”之中。最终,杨女士在某投诉平台的协助下,成功划扣了全部本金。
公开信息显示,央广网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
企查查显示,国民信托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法人为肖鹰,该公司关联风险高达999+。
7月10日,「互金圈」测试发现,打开「宜享花」小程序,点击「领取额度」,不勾选下方的「我已阅读并同意《宜享花注册协议》及《宜享花隐私政策》的全部内容」,而是选择「手机号快捷登录」,下一步页面提示「我已阅读并同意《宜享花注册协议》及《宜享花隐私政策》的全部内容」,在这里,用户很容易误点击选择「同意并继续」。不知宜享花这样的交互设计,是否有意为之?!
《宜享花注册协议》相关条款显示:「为完成借贷服务的放款与回款,用户应按照宜享花平台的流程提交本人真实、完整、有效身份证、手机号码、银行借记卡信息进行银行账户与您的注册账户进行绑定,并同意宜享花平台及其合作资金方及保险、担保机构使用上述银行卡账户进行放款及回款,同意宜享花平台合作银行及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支付结算服务,同意宜享花平台与合作资金方及保险、担保机构与合作银行及第三方支付机构联合签约。」
此外,另有条款显示「用户同意,宜享花可通过任何合法途径收集用户的额外信息,以更好地掌握用户的实际情况。」
在央广网的报道中,北京泽亨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副主任李红枝认为,“查询额度和借款是两个不同的环节。查询额度通常是金融机构对用户的信用状况等进行初步评估,该环节基于用户主动发起,且用户拥有自主决定是否继续进行借款操作的权利。如果用户在查询额度后,助贷平台便强制放款,这种行为涉嫌构成欺诈、强迫交易罪。”李红枝还表示,如果查询额度环节即强制绑定借款流程,则涉嫌剥夺用户的知情权,侵害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此外,央广网报道中还提及“在黄先生向记者提供的‘贷款合同’里,借款人签名处显示为机打签名。杨女士以及其他有类似遭遇的受访者均表示,操作中根本没有签名环节,甚至从未见过电子合同,感觉自己“被签署”了贷款合同。”
(图源:央广网 官方公众号)
那么,“机打签名”是否能反映借款人的真实交易意愿?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赵小芬律师向「互金圈」表示:互联网贷款电子合同因其所属行业与形式特殊性,除需满足合同成立与生效的基本法律要件外,还要符合我国电子签名法及金融监管的要求。根据《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互联网贷款电子合同应具备可靠的电子签名,以此保证合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根据《电子签名法》规定,同时符合电子签名人专有、电子签名人控制、改动能够被发现等,方可视为可靠的电子签名。平台未经电子签名流程,使用“机打签名”生成贷款合同,强迫用户接受高息贷款,构成欺诈、强迫交易。此外,平台还涉嫌伪造用户电子签名,根据电子签名法规定,伪造他人的电子签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早在今年3月,《广东民声热线》曾报道过有关宜享花涉嫌“强制下款”的新闻,用户程先生疑似“被放款”22200元而向《广东民声热线》求助,该笔贷款由蓝海银行发放。令人称奇的是,据用户描述:整个放款过程中,用户并未填写过个人银行卡账号。
宜享花产品宣传页面显示:宜享花是纯线上信用借款产品,年化利率(单利)7.2%-35.99%,资金来源为:海南宜信普惠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简称“宜信小贷”)。企查查显示,该公司法人为唐宁(总持股比例:95%)。
本文综合自《央广网》、《广东民声热线》等媒体公开报道。
❄声明: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构成任何建议。
来源:互金圈
作者:樱桃
声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只为传递更多信息!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