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贷整改提速,何以穿越周期?
过去十年,金融科技平台依托助贷模式与金融机构、消费者广泛连接,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质量增厚、技术沉淀的上行周期。下一个十年,伴随助贷新规落地,金融科技平台必然也会迎来新一轮周期考验。
从一个行业的上行周期规律来看,想要迈入全新发展阶段,内外力同促必不可少。虽然行业会在周期转折之际洗牌加剧,但“剩者”已经具备足够的经营韧性,引领行业向更高质量方向演进。
目前,金融科技行业恰逢新一轮周期拐点。内外环境共振,让一众金融科技平台优化业务、强化合规、储备能力、平滑风险,进而实现更加稳健、更可持续的增长。
首先是外部助贷监管靴子落地,为金融科技公司创造更加稳定的经营环境,规模较大、治理完善、模式成熟、风险管控良好的金融科技公司迎来长期发展机遇。
其次是金融科技公司回归场景和科技本位,结合新的价值导向,走出三条调整路径:优化客群和资产结构,强化科技赋能精细运营,夯实消费者保护首责。从成本到风险再到合规,为新的发展周期打造更加牢固的生态网络。
前进的路没有终点,只有一次次新的抵达。金融科技行业阶段性探索和业务校正,何尝不是长期发展路上新的抵达。
路径1:客群迁移,优化资产组合
4月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简称“助贷新规”),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助贷新规是监管层面首次对助贷行业出台的管理细则,在肯定了助贷平台与商业银行形成互补、协助商业银行高效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同时,也对助贷模式的风险管理、服务定价、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作出规定。
不可否认,助贷新规必然会对现有的存量助贷业务产生冲击。从新规发布前的平台业绩数据看,行业主流金融科技平台依然保持稳健增长,这也给未来业务调整和转型打下基础。
2025年一季度,上市金融科技公司规模表现稳定。如奇富科技促成贷款规模同比增长16%,信也科技贷款余额规模同比增长14%,小赢科技贷款余额规模同比增长33%,宜人智科促成贷款规模同比增长27.73%,嘉银科技促成贷款规模同比增长58%。
利润表同样可圈可点。2025年一季度,奇富科技净利润同比增长55%,乐信净利润同比增长113%,信也科技净利润同比增长39%,小赢科技净利润同比增长26%,嘉银科技净利润同比增长98%。
非上市平台方面,信飞科技、桔子数科、微财数科等主流平台,规模和体量在2024年均实现突破。
眼下,距离新规落地仅剩数月,金融科技平台又该如何调整,才能为穿越周期蓄势?
据了解,自新规发布以来,各家助贷平台都在积极准备,对照新规要求不断优化业务,以适应未来行业发展变化。客群不同体量不同,平台所面临的整改压力不尽相同,但当前助贷行业整体保持稳定。
在业务调整优化层面,定价及客群调整最为迫切。行业内主流平台根据新规定价机制要求,普遍采取了客群迁移,资产结构调优的策略。部分助贷平台较早就已经开始进行客群上移,其面临的定价调整压力自然也会更小。
具体来看,基于平台定价和客群结构差异,不同平台的资产结构调整方案也有所不同。
对于头部大厂系平台,明确了稳规模、调结构、增利润的调整策略。由于大厂系平台的客群定价已在24%以内,它们今年要做的便是将平均对客定价向两端迁移,一方面扩大低定价优质资产规模,一方面打开风险容忍度,向较高定价客群下沉。高低结合平滑规模增长产生的利润损失。
对于非大厂系平台,则主要聚焦24%定价客群的积累。主流金融科技公司纷纷提升低定价业务占比,使得业务结构更加健康,经营风险逐渐降低。
比如上市金融科技公司代表平台奇富科技、乐信、信也科技,较早就已对客群结构进行优化,核心业务客群的定价集中在18%-24%以内,甚至平均定价逐步压降。
非上市平台方面,比如桔子数科主动优化资产和业务结构,自助贷新规出台后,公司进一步加快资产结构调整的步伐,大力提升低定价资产的占比,将18%-24%资产作为核心布局方向。目前公司整体资产结构调整已颇有成效,具备穿越行业周期的能力。
客群结构上浮,提升低定价资产占比,意味着平台业务整体信用风险压降。不仅与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相匹配,而且为平台长期发展,更加稳健的增长打开空间。
路径2:科技创新,做强降本增效
除了助贷新规影响,金融科技行业亦面临存量竞争压力,以及长尾客群信用风险波动冲击。这些因素决定了金融科技平台在展业过程中,必须具备较强的降本增效能力,以缓解成本和风险问题。
相较传统金融服务模式,金融科技具备的独特优势和能力便是科技创新。通过前沿AI技术和大数据风控能力,金融科技平台既能够实现智能化、精细化运营,也可以推出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在金融机构和消费者之间高效促成消费金融服务。
目前,主流金融科技平台均把AI、大模型、智能体等新兴技术运营到公司运营办公和贷前、贷中、贷后所涉及的营销、风控、服务等环节,智能决策和智能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有效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展业效率。
比如,宜人智科以“AI+多元场景”为核心战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推动财务咨询、保险经纪、品质生活服务等领域的数智化转型。在科技支撑下,其核心业务线宜享花建立了灵活高效的信用评估及管理体系,实现了实时计算、秒级响应的全自动化审批。从注册、申请到提款的全流程,用户均可在线上完成。
在具体应用层面,宜人智科人工智能业务根据不同业务场景,推出了当康AI标签平台、“灵枢”智能营销平台、青鸟智能客服系统、谛听智能决策平台、“朱雀”智能资金路由平台、智能运维平台。其中,“灵枢”智能营销平台集成了大数据、智能推荐、决策引擎分析和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客户群体精准化定位,并推动营销活动最优化执行。
另外,宜人智科在大模型应用层面,推动AI大模型与场景融合。宜人智科自主研发的“智语大模型”,具备文字生成、文档解析、合同审核及文本翻译等核心功能,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客服、合同智能助手、产品咨询等场景,帮助宜人智科打造了一个更高效、智能的办公生态系统。据了解,宜人智科正在将“智语大模型”逐步拓展至业务场景,以实现更广泛的业务赋能。
小赢科技亦推动人工智能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驱动业务提效。在2025年一季度,小赢科技正式推出WinAgent智能体开发平台。在传统模式下,需数周完成的AI应用开发任务,利用WinAgent可于数小时内高效交付。
公开资料显示,WinAgent智能体开发平台已全面服务于多业务场景,包括客服机器人任务型问答系统、基于多智能体架构的其他事务智能助手等。基于科技赋能金融的新路径,小赢科技也为小微企业主和新市民群体带来更高效、更精准的金融服务。
乐信通过强化学习算法与金融知识蒸馏框架,也已经构建了具备金融自适应能力的乐信自研AI智能体,并在贷前策略辅助生成、策略检查、上线后自动监测等领域应用。据了解,基于自研AI智能体,乐信将在年内上线100个“AI智能体岗位”,如AI客服质检员、AI数据分析师等。
除了能够辅助内部业务场景,科技创新还可以为金融科技平台创造新的增长曲线。当前部分金融科技平台已经在积极向风控输出转型,通过To B业务模式拓展与金融机构的联合运营业务。
以桔子数科为例,桔子数科发挥自身科技优势,向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提供全链路科技赋能,实现强强联合,培育新的增长曲线。
金融科技本质上就是前沿科技与智慧金融的结合体,随着更多新技术在服务场景中落地应用,必将进一步提升平台智能运维效率以及技术输出能力,内外协同带动平台在行业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
路径3:消保为先,夯实健康生态
金融科技长久健康发展,消费者保护是基石,也是最根本的价值导向。
经过一轮上行周期的价值沉淀,金融科技行业在消费者保护层面已经大幅优化,主流平台锚定高质量金融消保目标,从消费者适当性管理、消费者金融教育、个人信息保护、线上黑灰产治理等方面,全面提升金融消保工作质效。
伴随金融科技行业治理加深,助贷新规等管理规定对金融科技平台的消保工作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周期之中,评价一个平台是否足够健康,不仅要看客群经营能力强不强,还要看消保工作做得好不好。
一定程度上,消保即代表了一个平台可持续发展潜力。它与业务合规性、风险稳定性共同构成平台穿越周期、适应变化、持续经营的生态支撑。
当前,主流金融科技平台不仅组建消保专业团队,搭建完善消保全流程管控体系,而且将数字科技广泛应用到消费者保护环节。在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线上金融服务的同时,提供了强有力的消费者保护方案。
宜人智科2024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报告显示,宜人智科充分利用AI技术,打造高效、便捷、智能的客户服务体系,累计提供智能客服超490万次,日均提供咨询2.6万次,智能客服分流率52%。整体客服在线接通率97.1%,用户满意度93%。
同时,公司依托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持续完善风控与反欺诈模型,打造了一站式数智化反欺诈系统——“Hawkeye反欺诈管理系统”,已成功构建一个包含超过600万条记录的自有黑名单库,累计精准拦截疑似欺诈借款人超50万,成功识别并拦截黑产恶意攻击者达41993人。
嘉银科技利用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了精准科学的反欺诈规则、策略、模型和图谱,自主研发的“明察”反欺诈系统和“启鸣星”系统,实现了欺诈案件的高效识别、实时处置和贷中拦截,有效避免了业务风险和用户损失。
维信金科通过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搭建了“天幕”反黑反诈骗体系,2024 年,通过该体系全年提醒用户近70000人,拨测AI外呼提醒用户谨防诈骗数量超1.9万次,协助客户共同应对或澄清的诈骗事件324起。
小赢科技融合AI科技构建360度闭环应用安全防护屏障,保障信息数据安全,打造具有防欺诈防黑产、筑牢数据安全、高效服务客户、创新科技赋能、践行用户消保教育五大功能的WinPROT赢护体系,多方位、全链路地保障应用系统及数据安全,实现了对平台上潜在诈骗行为的全流程、多节点提醒劝阻和智能拦截。
不难发现,在行业周期转折之际,诸多金融科技平台选择根植于完善的消保生态,积极拥抱变化趋势,适时开展调整转型,让风险更加可控,让业务更加健康。
这既是金融科技走向未来的样本,也是其穿越周期的底气。
来源:镭射财经
声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只为传递更多信息!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