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冒用官方名义宣传“停止催收”,是谁如此胆大包天?

“XX宣布停止催收政策”。

当前,这类“新闻”占据了“催收”词条的搜索结果。当你看到这种新闻千万别激动,因为是假的。

“催收”一词检索结果

1、假新闻冒用官方名义

近日,《读懂数字财经》在搜索“催收”关键词后发现:各个新闻网站上充斥着大量关于催收的假新闻,许多新闻不断宣传“停止催收”、“催收新政策”。

更有甚者冒用官方名义,宣传“停止催收”的虚假信息,妄图以此给谣言加上“公信力”。

此外,这类惊悚的假新闻会以各种变形体不定期发布,比如:每月1日都会“停止催收”或出现“新政策”、“新规定”,官方每个月都要宣布一次或几次“停止催收”。

但实际上,合理催收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甚至催收还有国标。

2025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下称《催收指引》),各行业协会与各类金融、科技公司联合参与起草。

《催收指引》相当于制定了催收行业运行的规则,其中暗含的一个事实是:在规则之内的催收会长期存在。

2、谁在发布“假新闻”?

承接这类假新闻的是什么媒体?从搜索结果来看,是一些地方媒体,但事情似乎远没有这么简单。

假新闻检索结果

根据搜索结果,潇湘晨报网、上海热线、半岛网等地方媒体均发布了这类假新闻,点击进“假新闻”后,很容易发现蹊跷:虽然域名和媒体域名对得上,但文章都是逾期、催收相关,明显不是媒体的页面内容。且这类假新闻有很强烈的AI味儿,且发布频率极高,基本几分钟就会有一篇或数篇内容产出。

假新闻截图示例

如果点击网站中的“资讯频道”,这些假新闻则会统一跳转到一个页面,这个页面也是这类假新闻的源头。但域名依然为媒体域名,且该网站拥有上述众多媒体旗下域名。

这究竟是如何实现的?交给监管部门去研究和处理吧。

这个源头网站是属于谁的?只能说这不是一个“笨贼”,因为网站上找不到任何联系方式。

但谁能从这类假新闻中获利并不难推敲,最大的可能是反催收黑灰产。

3、谁受益?

这种假新闻,最大的作用是将水搅浑,让更多逾期借款人站到信贷平台的对立面。

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节目曾播出《“减债降息” 明码标价 “反催收” 渐成黑灰产业》,曝光了反催收黑灰产的做法。报道指出,反催收机构将自己美化成债务重组公司、律师事务所,通过诱导催收人员违规,恶意投诉金融机构,同时开设虚假证明渲染悲情身份进行逃债。

反催收黑灰产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

2024年11月,马上消费研究院、西南政法大学联合发布的《中国金融黑灰产治理研究报告》显示,自2021年起金融黑灰产快速发展,增长了10倍之多,造成财产损失达百亿元级。

反催收黑灰产的存在,不仅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也让大量逾期借款人成为了黑灰产收割的对象。

故而,反催收黑灰产是国家各部门严厉打击的对象,就在截稿前,我们刚刚发现:一则媒体域名下的假新闻遭到下线处理。

正邪较量持续进行,而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