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徕芬:号称“吊打”大牌,罗生门频现,营销、研发有待平衡
撰稿|行星
来源|贝多财经
每一年的“618购物节”,都是各商家提升用户影响力与参与度的关键周期。以徕芬为例,其便推出了新品剃须刀,希望借机实现产品破圈。
拆解徕芬的发家史可知,这个仅成立六年、入局个护小家电赛道不到五年的新品牌可谓深谙营销叙事,依靠着所谓吊打“戴森”标签在短期内完成了从0到30亿元的销售额跃升,高调走上新兴小家电领域的竞争牌桌。
但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趋势下,个护小家电领域的品牌混战已然进入下半场,徕芬想要借助新品类复刻其在吹风机领域的辉煌,实在难言轻松,更遑论该品牌高速拓张下的营销、质量争议,已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处遁形。
如今的徕芬,似乎已经陷入了进退维谷的泥潭。一面,试图运用“多品类战略”突破增长瓶颈,向更为可观的销售数据发起冲击;另一面,却在不断下滑的用户口碑中,暴露出了其技术成色不足的缺陷。
过去的2024年,徕芬还曾因虚假宣传而两度被处罚。
一、拓宽品类矩阵,新品争议不少
在5月23日召开的徕芬2025年新品发布会上,徕芬推出了号称全球首款搭载工业级直线电机技术的“徕芬直线往复式剃须刀”T1 Pro和P3 Pro,剃须刀也成为该品牌继吹风机、电动牙刷之后的第三款个人护理品类。
据徕芬创始人叶洪新介绍,为了突破技术瓶颈,徕芬在筹备电动剃须刀的4年里累计投入了超1亿元用于研发,不仅攻克了电机技术、刀头、刀网等核心问题,还用上了“不锈钢网冲压工艺”等高端产品才会使用的技术。
叶洪新坦言,徕芬剃须刀499元起的定价相较其他国产主流电动剃须刀品牌来说并不便宜,但长期研发考验着徕芬对投入产出比(ROI)的控制,并强调“剃须刀毛利率非常低,今年大概率是100%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徕芬剃须刀新品的发售时间是5月31日,但仅在5月23日开放了很小一批数量的预售,且当天开售仅1分钟便售罄,因此被网友质疑“饥饿营销”。但据业内人士透露,这并非徕芬有意为之,而是因为其产能供给不足。
然而,这般供不应求的市场热情,却没能为徕芬开创新品类打下良好的口碑基础。剃须刀发售后不久,便有不少首批用户在社交平台反映T1 Pro剃须效果差、质量品控一般、刀头结构复杂、清洗维护麻烦等问题。
虽然存在部分使用者未正确使用产品的情况,但用户反馈始终是衡量产品整体质量的一大重要因素。而面对用户对新产品的质疑,徕芬内部人士仅表示“T1 Pro效率更高,不过要想要100%剃干净且剃得很快,就要选T3 Pro”。
不仅如此,徕芬引以为傲的工程设计美学还陷入了“撞脸”松下的争议中。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徕芬的T1 Pro剃须刀与松下AIR TM20在刀头设计、握持弧度、配色方案、营销海报等方面均高度相似。
对此,徕芬方面回应称,T1剃须刀的专利早在2022年就已经提交,远早于松下Air的研发和上市的时间。但由于徕芬的崛起之路本就与“平替”二字密切相关,依旧被网友贴上了“丢不掉复制键”的标签。
二、依靠研发、营销突围,称“吊打”本尊
2016年,英国品牌戴森在国内市场推出高速吹风机,凭借轻便快捷、低温监控、负氧离子等特性迅速抢占市场,但其高达3000元的价格却令众多消费者望而却步。在戴森引领的高速吹风机热潮之下,国产“平替战”就此打响。
2021年,徕芬的第一款产品高速吹风机LF01面世,这款吹风机号称搭载了11万转/分钟高速马达,在外观设计、功能、核心参数上直接对标红极一时的戴森高速吹风机,且599元的定价仅是戴森价格的五分之一。
为迅速铺开市场,徕芬通过社交媒体、视频平台、达人推荐等形式,对其高速吹风机进行“内容营销式种草”,集中声量强化其“吊打”戴森、“技术普惠”等特质,以“高性价比”的品牌形象吸引用户注意。
36氪曾在报道中提到,2021年徕芬将创始人叶洪新在首场产品发布会的内容剪辑成切片广告,投放至抖.音、B站等平台,仅信息流投放一项就耗费了千万元资金,而当年徕芬的GMV只有1亿元。
叶洪新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是戴森,也不是小米,公司每个阶段的竞争对手都不一样,我们刚推出来的时候,竞争对手肯定是戴森,因为我们抢走了一些戴森的用户”。
对于“戴森平替”的评价, 叶洪新称,“我们早期的时候是这样的,但是做到中后期就不再是了。据我们现在了解,戴森在整个吹风机市场占比是3%-5%,并不高,如果我们只是做代替,我们也只能满足这些群体,但我们想做技术普惠”。
次年,徕芬在获得梅花创投、阿里巴巴等多个机构领投的投资后,又组建了50人的内容团队,进一步加大各平台的投流强度。有业内人士透露,徕芬的投流力度在业内十分有名,叶洪新本人也曾坦言“在投放上花了不少钱”。
在高强度营销的助推下,徕芬很快迎来了业绩的“高光时刻”,品牌销售收入由2022年的15亿元翻倍增长至2023年的30亿元。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徕芬的线上销量份额已高达64%,实现了对戴森的销量反超。
值得注意的是,徕芬曾高调发布一则名为《吊打戴森的吹风机为什么做不大》的视频,徕芬创始人叶洪新在与前红杉资本合伙人王岑对话时放言,徕芬具备“全面超越,风力更大、噪音更小、价格更便宜”等优势,已全面超越戴森。
三、技术成色待考,曾因虚假宣传被罚
然而事实证明,无论是从技术还是品控的角度来看,叶洪新所谓的“全面超越”都还差些火候。
以徕芬高速吹风机为例,该产品号称拥有238项专利技术,能够显著提升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但此前曾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徕芬在风速上可以对标戴森,但戴森独特的数字马达、空气动力学设计等“黑科技”,徕芬却并没有真正破解。
天眼查信息显示,在东莞市徕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公开的58项专利中,大多数属于外观设计专利和技术要求较低的实用新型专利,与发明有关的专利占比不到10%,不利于徕芬在技术“内卷”的个护小家电赛道中形成竞争壁垒。
而对于外界诟病的外观包装、设计“撞脸”大牌,叶鸿新则解释称不管是从环保程度,还是设计概念,苹果的包装也像戴森一样,都是行业内的“最优解”,并强调“我们不做原创设计,但要做技术颠覆”。
据雷峰网,有业内人士表示,徕芬作为一家几十亿的创业公司,全面对标苹果工艺标准阶段尚早。一方面苹果的工艺实现背后需要非常复杂的协同支持,另一方面苹果的产品卖得贵利润高,这与徕芬自身控制低毛利走量的基因相悖。
贝多财经注意到,同为徕芬品牌运营主体的浙江徕芬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徕芬贸易”)还曾因违反《广告法》中虚假宣传、引证内容不真实准确的情形,于2024年12月被景宁畲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9.5万元的罚款。
截图来自信用中国
具体而言,当事人在电商平台销售电动牙刷时运用的“达到0.1°精准控制”“300%的驱动力增长”“市面其他扫振牙刷无PID动态补偿算法”等话术,存在事实不相符,未客观真实作出表述等问题。
同时,“人类的上下门牙平均高度是1厘米”的宣传依据所使用的统计数据不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普遍性,不符合引证内容真实、准确的要求,“市面其他扫振牙刷无PID动态补偿算法”无法证明其他品牌不具有“PID动态补偿算法”。
该局认为,前述宣传内容所依据的实验为徕芬内部实验数据,亦无法证明其真实性,“电动牙刷热销榜TOP1”宣传依据证明在数据引用周期内销售额为天猫平台单链接第一,而非销售量第一。
罚单亦显示,当事人曾因违反《广告法》的相关规定于2024年5月31日被该局予以处罚(景市监处罚〔2024〕45号)。据贝多财经了解,徕芬贸易亦是徕芬官网的备案主体。
事实上,品控与质量问题亦是消费品牌的命门。据山东文旅传媒集团旗下泰山财经报道,有消费者反映其在使用徕芬LF03吹风机时遭遇“爆炸”事故,致使衣服被炸黑,皮肤也被灼伤,但客服仅提出将产品寄回总部进行检测。
截至发稿,黑猫投诉平台上与关键词“徕芬”相关的用户投诉共计超900条,部分与产品质量不佳、在保期间频繁故障、售后态度消极傲慢有关,反映徕芬吹风机冒烟、爆炸,电动牙刷导致口腔内大量出血的投诉也不在少数。
显然,徕芬能够取得亮眼业绩,主要原因在于“迎合市场需求缺口+全渠道营销”的双螺旋驱动。但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依靠营销带来的流量能对销量产生短期驱动作用,终将反噬那些产品力不足的品牌。
比起继续通过营销造势,现阶段的徕芬更应深度思考以技术研发、品控把关、服务管理为核心的“普惠”,在多品类战略中的价值积累意义。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