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这家消金利润大跌的原因找到了

2024年消金公司业绩发布之后,有几家线下消金公司波动尤其明显。其中,中银消费金融净利润仅有0.6亿元,相比2023年大幅下滑了88.83%。

与中银消费金融营收规模相当的中邮消费金融,2024年净利润达到8.04亿元,相比之下中银消金净利润不及中邮消金十分之一。

问题出在了哪?

最近,中银消费金融披露了2025年金融债券(第二期)发行文件,相关财务数据和评级报告揭开了中银消金业绩下滑的原因。仔细梳理数据可以发现,中银消金业绩下滑除了资产质量波动,还受整体业务定价下行影响。

此外,不只是线下业务存在风险,其线上化转型也面临挑战。

利息收入减少,新增计提扩大

财务指标层面,中银消费金融利润大幅回撤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利息收入减少,新增计提损失增加。

2022年至2024年,中银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67.58亿元、78.56亿元、75.47亿元,拨备前利润总额57.23亿元、66.48亿元、63.74亿元,净利润6.32亿元、5.37亿元、0.6亿元。与此前业绩数据相比,2024年收入和利润回撤非常明显。

从贷款投放情况来看,2022年至2024年,中银消费金融发放贷款规模一直保持增长,2024年发放贷款金额1776.52亿元,相比2023年增加了298.98亿元。并且,2024年末的贷余784.05亿元,也是保持增长趋势。

放款在增加,而收入在减少,主要原因不外乎定价发生变化,导致利息收入减少。2024年中银消费金融利息收入94.86亿元,相比2023年减少了2.36亿元。

定价方面,相关评级报告指出,近年来中银消费金融贷款利率呈下降趋势,利率在20%以上的贷款占比逐年下降,截至2024年末,公司15%以上利率的贷款占比75%以上。

利率变化除了受相关指导影响,还与中银消金业务模式和资产结构变动有关,下文会加以解释。

另外,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大幅增加。2024年,中银消费金融手续费及佣金收入65.57万元,手续费及佣金支出1.16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15亿元。相比2023年增加了2800万元,该项费用变化主要由贷款业务手续费支出增加导致。

利息收入下滑直接导致中银消金息差水平走低。近三年,中银消费金融净息差分别为13.7%、10.93%、9.47%,持续走低。好在其负债端成本逐渐下降,缓解息差下行压力,其近三年利息支出/平均有息债务分别为3.44%、3.2%、2.94%。

说完收入端,再来看成本端。资产质量下行导致的新增计提扩大,是影响中银消金利润跳水的又一重要因素。

2022年至2024年,中银消费金融营业支出59.13亿元、71.37亿元、74.64亿元,其中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48.76亿元、59.29亿元、62.93亿元。

消金公司主要资产为贷款,信用减值损失主要构成为贷款损失。中银消费金融2024年发放贷款和垫款新增计提与转回62.33亿元,相比2023年增加了3.9亿元。这部分新增计提费用,恰是中银消金拨备后利润被抵消的主要部分。

消金计提科目是基于资产质量变动而发生的贷款损失准备金额,如果相关贷款资产未变成坏账,则可以转回冲抵收入。但基于中银消费金融的资产质量情况来看,挑战比较突出。

2022年至2024年,中银消费金融静态不良率逐渐上升,不良贷款率分别达2.8%、3.47%、3.56%。在这一不良指标背后,中银消费金融其实加大了核销等不良处置力度。

2024年中银消费金融核销不良贷款70.09亿元,挂牌转让不良贷款本金为72.16亿元。2023年,公司核销不良贷款58.62亿元,2024年相比增加了11.47亿元。

另外从五级分类来看,2023年中银消金将本息逾期90天以上贷款计入不良贷款(部分头部消金按照60天不良认定,相比之下不良认定较为宽松),2024年末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不良贷款的比例为97.29%。这说明了有一部分逾期90天以内的贷款也可能恶化至不良。

关注类贷款规模也在增加。2024年中银消费金融关注类贷款27.26亿元,相比2023年增加了9.57亿元,关注类贷款占比上升了一个百分点。贷款业务中,关注类贷款通常也被视为不良蓄水池,该类贷款变动一定程度上反映资产质量的潜在风险。

为了更直观感知资产质量变化,还可以结合新生成不良率指标(新生成不良贷款/贷款余额均值),评判消金公司的真实资产质量状况。

消金公司的新生成不良贷款主要包括不良贷款余额增量和核销,当然消金公司处置不良还包括资产证券化、不良批转等方式,但主要手段仍是核销。根据核销规模、不良余额增量和贷款余额,可大致测算出中银消金当年的新生成不良下限数值。

2024年,中银消费金融新生成不良下限为73.06亿元,新生成不良率下限约9.72%。2023年新生成不良下限为66.29亿元,新生成不良率下限约9.91%。可见中银消金的不良生成率改善并不明显,但表内贷款规模增加,导致了不良贷款增量扩大。

为了压降不良,中银消金不得不增加计提,但当收入增速难以匹配时,其计提力度也会相对减弱。这一点从其监管指标变化可以看出,中银消金近三年贷款拨备率7.83%、8.01%、7.41%,拨备覆盖率280.16%、231%、208.26%。虽然拨备仍较充足,但也是逐渐走弱的趋势。

线上线下均有挑战

财务数据只是业务的量化表现。中银消金业绩波动的原因,最终还是落到业务层面。

其一,线下业务虽然不断收缩,但存量业务风险增加,风险成本面临挑战;其二,线上业务投放增加,但头部平台合作定价压缩,自担风险模式导致的风险成本也不容忽视。

1、线下方面。

中银消费金融线下业务投放比例大幅缩减。2022年至2024年,其线下发放贷款金额分别为158.72亿元、163.36亿元、111.55亿元,在总投放中的占比也从15.6%降至6.28%。

中银消费金融线下业务主要借助区域中心等渠道进行拓展,公司在省会城市建立区域中心,依托代理渠道逐步渗透地级市、县乡,开展全国经营布局。截至2024年末,中银消费金融共拥有区域中心24家。

相比线上业务,中银消金线下业务件均额度较高,集中在5万元以上,涉及一部分抵押贷款,主要抵押物为房产。近年来房产价值缩水,加上其线下部分客群为个体工商户、自雇人群,收入不确定性增加,还款能力恢复不及预期,自然也就会影响线下的资产质量。

不过中银消金也在积极改善线下业务风险,比如推进线下业务转型,通过拓展低风险客群以及加强客户关系管理等措施,改善客群结构。

2、线上方面。

中银消金近三年加速推进线上化转型,线上业务已经成为其主要业务构成。2024年末,中银消金线下业务余额占贷款余额的27.16%,线上业务占贷款余额的72.84%;总投放的贷款中,线上业务占比93.72%,线下业务占比6.28%。

按获客渠道划分,中银消金线上业务分为自营业务和合营业务,其线上合营业务占比较高,也就是助贷、联合贷业务。截至2024年末,中银消金线下业务及线上自营业务占比合计29.15%,也就是说其线上大部分业务是通过助贷等合作渠道开展。

目前,中银消金线上助贷业务主要与主流互联网平台合作,包括蚂蚁、美团等运行成熟的互联网头部平台。对于头部助贷平台而言,主要合作模式为轻资产分润模式,并且受银行资金竞争影响,平台资金成本不断被压缩。

这就对中银消金线上业务转型不太友好,不仅影响收益,而且还要承担坏账风险。所以,要想提升线上业务利润,控制资产风险,担保增信业务就成为其绕不开的路。

其实,中银消金已经在拓展与其他平台合作方的合作,引入融担等业务模式,推动线上合营业务规模保持增长。截至2024年末,公司线上业务中增信类业务余额80.58亿元,主要与地方担保机构合作,目前不存在担保公司无力代偿的情况。

根据消金公司管理办法规定,消金公司担保增信业务占比控制在50%以内,对照该标准,中银消金的担保增信业务展业空间仍然较大。

不过助贷新规即将落地,以高定价模式为主的担保增信业务面临整改,如何拿捏好这块业务的规模和风险,自然也是中银消金要审慎考虑的问题。

当前,消金行业奉行的展业策略是“风险首位、盈利次之、规模最后”,能做表外的就全力做表外,没能力做表外的就调整结构,压降风险。

风险暴露之后,中银消金战略转型和模式优化也将更加迫切。

来源:镭射财经

声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只为传递更多信息!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