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莫小绿,出品丨零售氪星球(ID:LS-KXQ)
说实话,站在连云港灌云县南岗镇省道边,很难想象,一栋不起眼的临街二层厂房,会是一个为国内无数青春洋溢、活泼灵动女生圆梦的公司。
2020年,27 岁的张宇,就是在这个几近停摆的家族服装厂里,做出了一个人生关键抉择。作为一名江南大学数字媒体专业毕业、拥有软件工程硕士背景的“厂二代”,他“回流”家乡,只想让家里工厂活下去,活得更好。
4年后,这个小厂里诞生的“宇宙光环”原创主题服装品牌年销2000-3000万元,实现了小小乡镇服装代工厂到原创服饰品牌的逆袭进阶。
01
危机下的风口捕捉
那几年,受外部环境影响,张宇家的工厂几近倒闭,他到处为工厂找机会。终于,他发现了国内服饰市场的新脉动——2019年起,个性主题服饰从小众圈层走向大众视野,不但大火起来,还供不应求。
国泰君安证券一份报告显示,2020年“三坑”服饰市场规模已超200亿元,其中JK 制服、汉服、Lolita洋装占比约为35%、30%,35%。 同年,一个知名品牌店铺的爆款格裙“温柔一刀”二次发售,20分钟卖出30万件的新闻甚至一度冲上了微博热搜。
此后,个性主题服饰成为国内服饰加工业发展最为迅猛的服饰品类之一。
个性主题服饰的消费群体大多数集中在更年轻的00后,需求庞大,且极需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满足日常穿搭与社交表达需求。但当时市场上的供给,大多处于价格高位。
这给了张宇这样的“厂二代”机会。张宇说服家人,小步快跑,将厂里原来加工棉服和羽绒服的梭织机,逐渐更换为针织机。通过从0到1地摸索学习,厂里工人开始掌握主题制服的加工工艺,突破对格工艺等瓶颈,实现了从羽绒服代工到主题服饰生产的技术转型。
上学时,张宇就曾在电商平台开店,他深谙自己这样的小商家,按传统平台玩法很难“出头”,但拼多多对供需两侧有不一样的玩法,极大可能成为自己 “弯道超车”的机会。
“这一类服饰偏夏季,南方的消费群体比较多,尤其是广东、广西大概占40%。”在张宇看来,拼多多拥有更年轻、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全面覆盖了核心的用户。
此外,“拼多多流量够大,让盘子稳定起量。对新手来说门槛比较低,开店,销售都容易上手,投流成本也比其他平台要低。即便没有什么经验,也不会付出太多成本。”
拼多多去中心化的机制,让小商家即便是冷启动阶段,也得到流量普惠,比如,借助平台的新商家降佣、新品资源位等政策,让张宇迅速站稳了脚跟。
02
产业带走出的千万级原创品牌
张宇家服装代工厂所在的连云港灌云县,几乎是全国最大的主题服饰产业带,近年聚集了国内60%的情趣内衣、个性主题服饰产能,拥有从面料研发、辅料生产到成衣制造的完整链条。
试水制作后,每天下午,张宇工厂门口堆叠待取的快递包裹盒越来越多。但短暂的喜悦后,他敏锐地发现,个性主题服饰热度在近年趋于冷静,整个市场同质化竞争越发激烈,国牌均价已从200元降至80元左右,净利润极大压缩。
更重要的是,圈层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圈内人对“穿山买山”的行为几乎0容忍。若有初入坑不熟悉品牌的人,即便无意买到山寨货,也会被发现的深坑玩家化身“警察” 疯狂“开麦”,甚至“当街出警”,做教育与科普。
要想继续留在赛道的牌桌,做品牌、拼原创是破局的关键。
2021年,张宇注册“宇宙光环”商标,成为国内早期试水主题服原创品牌和设计的商家之一。
2020年10月起,拼多多宣布了“新品牌计划”2.0版本,计划2021年—2025年扶持100个产业带,定制10万款新品牌产品,带动1万亿元销售额。拼多多还将百亿补贴、秒拼事业群等核心优势资源加入“扶持资源包”,为商家提供定制化品牌推广方案。
让张宇感到幸运的是,JK赛道涌现的“需求密码”,通过平台精准链接,让“宇宙光环”可以有的放矢地响应一波又一波新涌现的需求。
直到现在,张宇基本都会参加拼多多的平台活动,“上新时参加资源位,平台会给予高流量倾斜,能通过收藏量迅速测试出这个产品能不能爆”。
张宇告诉「零售氪星球」,“收藏量、复购率、评价等数据,拼多多后台可以整体捕捉到。比如,一个款比较火,刚上线就收藏量就很高了,肯定马上就要推,从布料到生产安排的优先级会马上提上来。”
在平台消费行为大数据的“罗盘指南”之下,张宇发现季节需求、星座元素、马卡龙色系等爆款要素,叠加平台活动提效,初步构建起“数据预判- 快速投产- 动态调量”的模型。
在品牌打造初期,张宇就为“宇宙光环”构建了类似12星座这样的品牌要素,然后,根据这些特质,不断迭代进化商品,留存粉丝。比如,用户数据反馈,12星座格裙有两三个星座系产品反馈很好,张宇便迅速与布料供应商签合同,扩大产能做成爆款,迅速打开市场,为品牌沉淀粉丝,再通过店铺定期发福利与私域流量沉淀,复购率达到10% 到20%。
JK制服有明显的淡旺季,旺季销量大概是淡季的三倍,这也要求有跟得上需求的动态产能。张宇通过“自产+ 代工”柔性供应链,实现“动态调量”,在需求最大的旺季,能以小单快返方式实现10万件的月产量。
在灌云县,还有一些与张宇一样的中小商家,在新赛道激活闲置产能,当地正逐步从承接加工订单到吸引相关配套企业开厂落户,将这个原本主要在广州和浙江的产业进一步向本地拉进。
而拼多多对优质商家的扶持也逐步提升。在日常运营上,会有专门的平台小二对接中小商家。2025年,拼多多还专门在灌云县召开产业带会议,为商家解读平台对品类的扶持侧重与政策倾斜。
这让张宇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扩大规模、强化原创,并扩展其他品牌。目前,“宇宙光环”品牌年销售额稳定在2000-3000万元,60% 的销量来自拼多多平台。
张宇深知,自有工厂的低成本,是眼下“宇宙光环”最大的优势之一。但要走得更远,他希望能成为一个更具规模化和效率优势,满足更大群体需求,极具性价比的品牌。
“先靠着规模化起来后,再强化原创,形成质变,最终慢慢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发展节奏。”
“宇宙光环”近年的发展规划是,在现有近30名员工的工厂上,扩大规模,继续深耕“宇宙光环”品牌,同时,扩展几个JK制服领域的子品牌。
03
“供需平权”下的未来
一位长期研究拼多多模式的行业观察者告诉「零售氪星球」,作为电商新势力,拼多多与传统电商“流量向头部品牌集中”的模式不同,正在刻意形成一种“用户共治”的生态。
而从家族小代工厂到有更高天花板的品牌跃迁,像“宇宙光环”这样的中小商家品牌崛起,就是这种“供需平权”逻辑落地的一个典型样本。
拼多多的平台机制,可以把大多数用户对“平价时尚”的需求,与灌云县产业带的“低成本设计和制造”能力高效对接,给予像“宇宙光环”这样的中小商家更多机遇,新品牌与品牌有同等曝光机会,形成“需求激发供给创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的循环。
最新一季度的财报显示,拼多多的营收增速创下近几个季度的新低,利润更是同比下降了4成,营销费用却同比暴涨了100亿,广告变现率也持续走低,也就是说拼多多自掏腰包,把利润通过补贴、减佣的方式又还给了商家。此外,拼多多管理层多次提及将加码中小商家扶持,专注主题服等垂直赛道的商家们迎来新机遇。
如今,个性主题服赛道正从亚文化消费升级为相对独立的时尚细分领域。一些成长中的品牌发展瓶颈也难以规避。要想走得更远,设计原创性、供应链效率和品牌打造能力都是品牌关键的晋级维度。
但无论挑战如何,当工厂产能可以通过平台数据精准匹配需求,当原创设计能获得公平的流量回报,当产业带的集群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中小商家便拥有了从“生存”到“生长”的可持续路径。
这也是商业最朴素的“满足需求”本质:无论消费层级高低,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每个需求都值得被认真对待,每个供给也有机会证明自己。
“宇宙光环”的养成记,也印证了“供需平权”的可行性。当平台不再是流量垄断者,而是需求翻译官、供给加速器,每个产业带的“针线”都能缝入用户需求,每个商家的努力都能在生态中找到成长路径。尤其是中小商家,能在细分赛道得以突围。
在消费分级与产业升级并行的今天,张宇家族工厂转型,只是市场上不断涌现的万千案例之一。
其实,电商新势力“供需平权”下的精准连接,正在催生无数个“宇宙光环”,它们扎根中国广袤的产业带,从危机起步,竞争中进化,生态中崛起。这是张宇这样的“厂二代”、“宇宙光环”这样的新品牌能“冒头”并不断长大背后的商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