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轰鸣!迈瑞加速冲向世界
最新的“全球医疗器械企业TOP100榜单”上,美敦力又是第一,没有丝毫悬念。
美敦力创建于1949年,最初只是废车库里的一家小作坊。70多年时间里,从小作坊到全球医疗器械巨头,美敦力有两个“法宝”。
一个叫做创新。美敦力的奠基领域是起搏器,他们花了四十年将起搏器业务做到行业首位,历经数次技术变革。70年代,美敦力首次引领起搏器技术的重大迭代;90年代,美敦力推出ICD产品;后来,美敦力走上并购之路,逐渐在多个领域构筑了较高的技术和专利壁垒。
另一个名为全球化。早在60年代初,美敦力就有20%的收入来自海外。数据显示,美敦力海外市场收入由2006财年的32.47%逐渐提升到2024财年的48.83%。2006-2024财年,其美国地区业务CAGR仅4.68%,而海外业务CAGR高达8.46%,海外业务贡献绝大部分营收增长。
靠着创新和全球化,美敦力生动诠释了“巨头是怎样炼成的”。视野再放大一点,这样的案例还在不断诞生。
1
海外持续突破
和美敦力一样,中国医械龙头也有着自己的出海节奏。
近日,迈瑞医疗发布最新财报。2024年,迈瑞实现营收367.26亿元,同比增长5.14%;实现归母净利润116.68亿元,同比增长0.74%。自上市以来,迈瑞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已经保持了连续7年的双增长。
这背后,离不开国际业务的高速增长。2024年,迈瑞国际市场实现营业收入164.3亿元,同比增长21.3%,占整体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44.75%。
这个收入比重什么概念呢?从行业看,海外营收占比达到40%以上,就已经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巨头了,美敦力、雅培、强生等全球医疗器械巨头的海外营收比例也在40%-60%。
那么,迈瑞海外营收增长的动力来自哪里?
从区域看,亚太地区在澳大利亚、泰国、印度等国的带动下,2024年同比增长近40%;欧洲市场更是实现30%以上的高速增长。
从业务看,报告期内,迈瑞国际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国际体外诊断业务同比增长超过30%,国际医学影像业务同比增长超过15%。
尤其是体外诊断业务,报告期内,迈瑞海外中大样本量客户的渗透速度仍在持续加快,突破了115家海外第三方连锁实验室,并完成了2套MT 8000全实验室智能化流水线的装机。预计今年MT 8000全实验室智能化流水线在海外的装机将开始逐步放量,国际体外诊断业务有望继续维持高速增长的趋势。
笔者留意到,在Newsweek(美国新闻周刊)评选的全球TOP100家医院中,迈瑞已覆盖80家。
换句话说,迈瑞已有能力在全球市场与国际一线医疗器械企业同台竞技!
2
发展中国家成为“新引擎”
迈瑞的全球化,并非一日之功。
时间回到2000年,彼时的迈瑞发现,全球医疗设备行业的市场容量非常大,是一个千亿美元级别的市场。但中国的份额又很小,仅占3.5%。与此同时,迈瑞的两个大类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做到了30%。
综合国内外形势,加上对自身技术的自信,迈瑞迅速成立了国际业务部,专门开拓海外业务。
在国际化初期,迈瑞一方面瞄准欧美市场客观存在的基础临床需求,打造出极具性价比竞争优势的监护仪,进而带动其他产品。另一方面,迈瑞在海外设立子公司或办事处,借助经销商渠道和本地化市场团队,进一步打开发达国家市场。
出海的第二个十年,迈瑞的主线是并购。纵观全球医疗器械巨头的发展史,几乎都是一部并购史。
2013年,迈瑞颇具前瞻性地收购了硅谷高端彩超技术领军企业Zonare,后来推出了中国第一台高端彩超,并由此迈入全球影像技术领导者的阵营。
笔者梳理了一下,自2008年以来,迈瑞共发起10多起并购,通过“自研+并购”双管齐下,迈瑞不断夯实其全球研发、销售、制造一体化平台。从那之后,迈瑞也正式开启一骑绝尘的全球化增长之路。
出海的第三个十年,挑战与机会并存。2020年,迈瑞为全球提供超过50万台抗疫设备,其中约20万台发往海外超过160个国家。
回看过往,2018年,迈瑞境外业务收入59.56亿元。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64.34亿元,是2018年的2.76倍。
2024年度,由于国内市场的各种客观原因,迈瑞国内业务出现波动,但受益于国际业务高增长,公司整体业绩仍保持稳健向上。可以说,全球化就是迈瑞业绩的“压舱石”。
笔者还注意到,2024年,迈瑞在发展中国家的营收,占国际收入的比重达66.39%,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从市场空间来看,亚太及拉美、中东、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市场整体占比约30%,但人口超过70亿,预计后续市场空间增速将持续快于发达国家市场。
目前,在发展中国家1300亿元的可及市场中,迈瑞2024年收入仅109亿元,市占率约8%。可以想象,依托在发展中国家建立起的广泛营销网络,以及“设备+IT+AI”的解决方案,迈瑞未来的增长空间相当可观。
国金证券就预计,迈瑞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5%、16%、16%,重回增长快车道。
3
“三管齐下”
迈瑞的全球化何以成功?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看。
一是战略。
迈瑞的全球化始于20多年前,布局非常前瞻。这些年来,迈瑞通过“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三步走策略,不断打开海外市场空间。
从最初的海外代理到在海外市场设立子公司或办事处,再到并购整合突破高端市场,迈瑞的出海节奏很清晰。
作为中国医疗器械出海的代表,迈瑞不断打入全球高端市场。在医疗技术门槛最高、技术法规最严格的美国,迈瑞已进入2/3的医院,总数近万家医疗机构,麻省总医院、杜克大学附属医院、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克利夫兰医学中心、梅奥诊所等头部医疗机构均使用迈瑞的产品。
二是产品。
能在“苛刻”的欧美市场大放异彩,成为“中国智造”出海的新名片,迈瑞依仗的是扎实的产品力。
截至2025年3月,迈瑞累计申请专利1197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8605件;共计授权专利597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979件。
这背后是迈瑞对研发的坚守。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40.08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达10.91%。拉长时间看,自2014年公开披露财报以来,迈瑞的研发费用支出就始终保持在营收10%左右的比例。
当前,迈瑞已建立起遍布全球的研发创新平台,拥有十二大研发中心,5259名研发工程师,分布在深圳、武汉、南京、北京、西安、成都、杭州、美国硅谷、美国新泽西、美国明尼苏达、芬兰海肽和德国德赛。
正是持续不断的高研发投入,让迈瑞构筑起护城河。数据显示,迈瑞的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除颤仪、血球、超声等产品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持续维持市场前三的地位。
三是渠道。
20多年的耕耘之下,迈瑞已于北美、欧洲、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约40个国家设有63家境外子企业,形成了庞大的全球化研发、生产制造、营销以及服务网络。通过并购、自建和对外合作等方式,迈瑞还在全球13个国家布局了本地化生产项目,目前已有包括美国在内的9个国家启动生产。
尤其是外延式并购,让迈瑞不断夯实核心技术、营销平台和供应链平台。例如收购Datascope后,迈瑞获得Datascope监护产品及美国、欧洲的销售平台和服务网络;收购ZONARE后,迈瑞获得ZONARE的技术及渠道;收购ULCO后,迈瑞获得ULCO在大洋洲市场成熟的销售以及售后服务渠道;收购全球知名的IVD原材料领域的公司海肽生物后,迈瑞实现了在化学发光原材料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收购DiaSys75%的股权后,迈瑞加强了海外本地化生产、仓储、物流、服务等能力建设,为实现体外诊断业务的全面国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医疗器械行业,不同区域的市场情况差异很大,有的地方是经销为主,有的是直销为主,有的则是“直销+经销”。例如在美国,迈瑞服务于超过八成的IDN医联体客户,并与多家大型IDN医联体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因地制宜的渠道布局,迈瑞得以在不同市场间游刃有余。
战略、产品和渠道的组合之下,迈瑞走出了自己的全球化之路。
4
尾声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全球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纵观国际医疗巨头,基本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强生早在1920年代就开始探索出海,过去近二十年里,强生并购公司约105家,并购支出1250亿美元左右。通过并购,强生不断扩大产品线,进一步放大自己的全球化优势。还有辉瑞,1960年代开始探索全球化,耗费半个世纪的探索才有了如今的地位。
巨头为啥都重视全球化?究其原因,通过广泛的地区布局、创新研发、本土化战略,跨国企业不仅实现了营收的稳步增长,多元化布局也有助于平滑地区业绩波动。换句话说,当某一地区出现下滑时,其他地区的增长可以为公司提供一定的缓冲。
广大新兴市场,由于医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更是为跨国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增长潜力。Mordor Intelligence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为6370亿美元,并将以6.99%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增长,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8930亿美元。
与全球排名第一的美敦力相比,迈瑞2024年营业收入仅为对方的16%左右,发展空间非常大。
2023年,迈瑞在全球医疗器械上市公司领域的收入排名已提升至23位。榜单中,迈瑞是唯一一个最有希望率先进入前二十的中国企业。
世界大海浪潮涌动,带着创新和勇气,来自古老东方的医疗力量,正在向舞台中央挺进!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