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需要关键先生
安踏2024年财报波澜不惊,没有太多意外之喜。
2025年3月19日午间,安踏体育发布了2024年年报,全年营收708.26亿,同比增长13.6%,较上一年16.23%增速有所放缓。财报发布后,安踏体育盘中一度跌超7%。
当下,安踏2748亿港元的市值与巅峰时期破5000亿港元差距明显。其中关键,就在于彼时FILA增速的放缓。
2024全年,安踏主品牌和其他品牌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态势,可一直被视为集团业务增长引擎和利润奶牛的FILA增速却一如既往地迟缓,其收入同比增长6.1%,达到266.3亿。并且,也因FILA毛利的下滑,整体拖累了安踏整体毛利率表现。
安踏2023年的全球投资者大会上,曾对旗下品牌提出了未来三年(2024-2026年)的增长目标。
其中,安踏品牌需保持双位数增长、FILA营收要达到400-500亿。随后的业绩说明会上,又再次强调,“2024年安踏、FILA营收增速达到10-15%”。
然而,立下三年目标后第一年,安踏体育已经需要直面自身“双轮驱动”动力不足。而当多品牌的增长神话不能继续,安踏的真正考验,似乎也开始了。
“双轮驱动”开始乏力?
对此,安踏体育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在财报中表示,“2024年标志本集团迈入新十年战略‘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第四个年头。尽管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复杂,消费者信心波动,行业竞争激烈,我们依然坚定不移地围绕中长期战略稳步前行。”
总体来看,2024年安踏体育整体利润实现大幅增长、营收达到新高。可该公司财报在3月19日午间一经发布后,市场反应冷淡,盘中一度跌超7%。
不同于丁世忠主席的信心满满,当下市场对安踏核心业务的增长停滞,或许心存疑虑。
从这点上说,虽然2024年安踏营收增长基本企稳,可也告别了2021年时FILA拉动集团高增长的时代:事实上,自2021年FILA增长变慢后,安踏体育港股市值就从巅峰5000亿开始了往后数年的波折下滑。
当下,构建安踏体育营收的三大品牌,分别为:安踏主品牌、FILA、以及以DESCENTE及KOLON SPORT为首的其他品牌。
2024全年,安踏主品牌、FILA、其他品牌分部收入分别为335.2亿、266.3亿、106.8亿,同比增长分别为10.6%、6.1%、53.7%,总收入占比分别为47.3%、37.6%、15%。
这也意味着,尽管其他品牌在2024年实现了超50%的快速增长,可安踏主品牌、FILA仍然兜底了安踏体育整体的营收和利润,可谓名副其实的“双轮驱动”。
不过,当下安踏体育“双轮驱动”也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受到整体体量变大、人群消费变化等综合影响,现在两大品牌的增长和盈利状况,逐渐乏力。
好消息是,安踏体育其他品牌经营利润则达到了30.5亿,较上年同期的18.86亿增长61.7%,算是多少补上了FILA利润下滑的空缺。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安踏平均存货周期稳定在了123天,与2023年维持平衡。可相较李宁60天左右,361 度的107天,仍有一定差距。
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4年,安踏研发费用分别为7.8亿、8.88亿、11.35亿、12.79亿、16.14亿、20亿,分别占当年收入的2.3%、2.5%、2.3%、2.4%、2.6%、2.8;耐克,阿迪达斯每年的研发费用占接近10%,常年保持在7%左右以上。
FILA于安踏体育,如耶鲁撒冷之于西方?
不过,2024年全年,FILA增速仅为6%,相较安踏体育其他品牌50%以上的高增长,已经远远落后。
“高速增长+高额利润”,也让FILA品牌成为了2019年安踏业绩的“发动机”。
到了2020年,尽管安踏主品牌表现下滑,可FILA仍保持双位数增长,营收同比上涨18.1%,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1.7%。2021年,FILA营收则首次破200亿大关,利润增速仍有优势,不过,该时期营收增速已落于主品牌之后。
到了2022年,FILA开始“失速”,营收同比下滑1.4%,利润下滑19.4%。
随后数年,FILA失速持续:事实上,从2019年至2024年,FILA总营收占比分别为43.5%、49.1%、44.2%、40.1%、40.3%、37.59%,其业绩贡献的下滑趋势,较为明显。
正因FILA近些年增长失速、成长空间逐渐受限,安踏体育盈利的“半壁江山”,似乎出现了裂痕,随后,安踏体育股价也从5000亿巅峰下滑,直到当下不足3000亿市值。
此外,FILA的运动时尚定位,随着行业竞争的激烈,包括耐克、阿迪达斯等对手纷纷推出高性能且时尚的运动装备,而New Balance、亚瑟士等品牌也频繁与时尚品牌联名,FILA的增长空间势必受到了挤压。
值得注意的是,以2024年FILA的营收规模和个位数增长,并未完成以上目标。
徐阳,让安踏重新伟大?
2009年后至今,安踏对FILA、迪桑特、可隆、亚玛芬旗下品牌矩阵等完成收购后,共同组成了“安踏三大品牌群”。而对多品牌收购、运营、共同成长,也让安踏吃到多品牌持续多年的红利,业绩得到了大幅提升。
例如,在安踏对品牌收购后,往往不会改变子品牌的概念文化,子品牌们的运营团队相互独立,甚至为了维持品牌“海外基因”,安踏也将其总部设立在国外。加上安踏对子品牌的经销渠道的改造,借助DTC模式(直面消费者模式),也不断让子品牌适应了国内市场,一定时期内实现了共赢。
不过,随着近些年安踏的增长放缓,其多品牌战略也面临更多考验。
在“双轮驱动”上,2021到2024年,安踏主品牌营收增速增分别是52.5%、15.5%、9.3%、10%,同期FILA的营收增速分别为73.9%、18.1%、25.1%、-1.4%、16.6%、6%,可以说,安踏两大品牌的增速都开始放缓。
而到了2024年,当安踏、FILA两个品牌仍占据总营收的85%,其他子品牌营收合计占比仅15%时,以往多年多品牌战略带来的增长红利,或许很难支撑安踏短期内的市值想象,此时,更大的重任,无疑留给了安踏主品牌。
事实上,多年来安踏体育一直借助收购整合海外品牌,从而反哺主品牌,其核心战略目标,就是打开海外市场,寻找一个持续、稳定的增量可能。
例如,2019年收购亚玛芬时,丁世忠曾谈到:“我们买这个公司核心很重要的一点是,看重他们在中国市场的空间,同时这家公司的许多品牌在全球也有足够的影响力。”
2021年,安踏庆祝集团成立30周年时,曾将集团新十年战略从“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变化为“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
2024年财报中,安踏表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安踏已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文莱及尼泊尔等市场成功布局。同时,DESCENTE也成功进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市场。
对此,安踏品牌CEO徐阳曾表示:“中国体育品牌出海一定要忘记自己在中国所有的光环,必须要在海外市场重新定义自己,以全球的消费者为导向,满足他们的需求,融入他们的生活。”
2023年徐阳上任后,这位备受丁世忠器重的安踏“体制内的坏孩子”,逐渐让安踏主品牌的海外扩张,逐渐加速。
“我相信,安踏接下来就要搅局了......”
近期,徐阳接受采访时,曾信心满满地谈到:“我现在就吹个牛:3年之内我们安踏单品牌要在中国超过耐克——我真的很严肃地说。我一直认为,安踏的价格有可能是整个集团最低的,但它也是整个集团中最有可能成为一个伟大品牌的。”
不过,一个品牌走向伟大,犹如NBA球星浴火重生,第一步就是认清自己。
如今,当欧文颠沛带队、兜兜转转多年后,或许才能明白,伟大从不靠自我定义,而需要时间的磨砺,那些所谓真正的胜利,也从不靠口嗨,而往往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水到渠成。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