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融银行10个月「换心」背后:云厂商出海角逐加速
拿下40多家金融机构核心切换项目后,腾讯金融云又攻下一个银行“换心”样本。不同的是,这回腾讯云将步伐扩展到了境外,并用10个月完成核心切换,6小时完成数据迁移刷新了香港银行业的核心系统切换纪录。
而比起刷新纪录更值得留意的是,这个“样本”背后释放的多重信号:
其一,近几年,随着金融行业自主创新提速,银行纷纷加入“换心”队列,其核心技术场景与难点便是数据库。而从微众到富融再到同业诸多案例可窥见,腾讯云数据库TDSQL、专有云TCE等产品及解决方案已练就独特竞争优势,并在金融行业大规模落地,国内前10家大银行中有7家采用TDSQL,TCE则是金融行业落地案例最多、规模最大的专有云解决方案,这在金融行业自主创新的大背景下,意义重大;
其二,境外富融“换心”首战大捷,且在东南亚、中东多地都有布局,腾讯云手持数据库等“尖刀级”产品,2025年“出海”战略提速已无悬念。
这也是近年来中企出海热潮的缩影——凭借着在国内市场锻炼出来的能力,在海外市场也“能打”,持续开拓规模复制的机会与空间。
Part 1
10个月换“心” ,6小时迁移数据,凭什么
从过往经验看,银行核心系统切换的过程动辄两三年,而最难的数据迁移则动辄好几天,在无法确保全程不出错的情况下,“换心”过程中保持“双库”并行是常见操作。
有趣的是,富融银行将与腾讯云、微众银行的合作命名为Project Future(未来项目),可见背后的期待与重视。
腾讯云助力富融银行“换心”的整个过程从立项到完成上线仅用了10个月,而复杂度最高且最艰难的数据迁移部分,也仅用了6个小时的时间就完成,比原估计的还节省了2个小时,这一效率放在香港银行业水平里看可以说是“标杆”级别不为过,足见其“未来”价值。
要知道,富融银行的核心业务中有150多个子系统,数据量庞大且复杂,切换核心就像“飞机在空中换引擎”,要兼顾高效和无误难度极大。而富融银行之所以能在10个月内顺利“换心”,15小时完成新系统上线无缝切换,离不开团队的努力,更离不开全新的云计算环境及腾讯云数据库TDSQL、腾讯云TCE等产品性能的支持。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数据库被认为是银行核心系统中的引擎,也是核心系统切换中最具挑战性的难点之一。
一方面,TDSQL数据库需要高度兼容商业银行原系统使用的MySQL数据库,才能实现数据无缝迁移;另一方面,这个产品还得足够灵活,才能给商业银行后续的数据扩展和复杂多样的业务场景预留空间。
而腾讯云数据库TDSQL也是过去几年腾讯云在国内金融行业拓展的关键产品,头部大行基本上已经都已经切换。周观也从金融行业了解到,国内头部的10家银行中有7家都选择了腾讯云数据库TDSQL。
无论是从大行过往的选择,还是从富融银行此次迁移来看,都不难发现腾讯云系列产品和服务能力的领先意义。富融银行副行政总裁、首席技术官邱家骅更是毫不掩饰对这次“换心”超预期实现的满意:“没有白白熬夜,非常成功的切换。”
Part 2
新核心驱动下的“降本提效”如何
众所周知,在“换心”之前,国内诸多银行也面临过相似困境:当客户需求从单次单笔1000万的交易,变成移动支付时代每天1000笔1万元的交易的时候,高频交易带来的并发压力和挑战,旧有的系统根本扛不起这样的重压。即便可以,成本也巨高无比。而且,一旦面临客户新需求,要开发新产品的时候,旧有系统的敏捷性也难以支撑前端需求。
无论境内境外,成本和效率都是驱动银行更换核心系统的主要动力。
从张家港农商银行的案例看,是银行传统核心系统首次实现“国产数据库切换”的案例,基于腾讯云分布式数据库,TDSQL打造的张家港农商行新核心系统上线后,“降本提效”成果明显:新核心系统在硬件层面全面采用x86服务器,取代传统商用数据库所需的大型机、小型机,硬件成本只有传统架构成本的1/5甚至更低。
从此次富融银行的案例看,伴随系统的切换与更新,富融银行换“心”的成效也是肉眼可见:三年内,非人力的IT成本将下降50%、新产品新需求的开发时间从6个月缩短到3个月。
富融银行行政总裁、首席技术官邱家骅明确表示,之所以选择腾讯云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腾讯云有比其他厂商更为完善的云产品体系,“包括基础架构层的云平台、操作系统到数据库,再到上层的应用、安全等。”邱家骅表示,这将大大降低富融的管理成本。
Part 3
尖刀产品,从自主创新到出海大计
银行系统中,最核心的莫过于数据库。无论是从张家港商业银行还是富融银行的案例看,系统切换,最核心的都是数据库这道难关。
业内人士告诉周观,数据库TDSQL也是过去几年腾讯云在国内金融行业扩展的关键产品,头部大行都已切换后,目前腾讯云数据库TDSQL已经过了攻坚期,正进入到了大规模落地的阶段。
腾讯云副总裁胡利明也坦言,腾讯云数据库已经具备了规模化复制的能力,且目前已经有超过100家客户,在银行核心领域的实践也有40多家。在国内练就过硬内功的下一步,则是面向全球市场的进一步扩展与海外的本土化深耕。
前述也已提到,从助力国内银行完成核心系统的国产自主创新,再到境外银行“换心”样本落地,2025年“出海”成为腾讯云的重要战略已无悬念。
“从去年开始,腾讯云的国际化布局就已在金融领域发力,香港是重要堡垒,也是‘走出去’的前哨站。”胡利明表示,“出海”已然是腾讯金融云的一个关键战略,而背后所仰赖的正是腾讯云包括数据库在内的尖刀产品,为全球化发展之路撕开了一道口子。
来自腾讯云的数据显示,目前已经在全球拥有超过一万家金融客户。香港之外,腾讯金融云的版图已经深入到了东南亚、中东等地,比如BNC印尼银行、BRI印尼人民银行,以及印尼当地最大的数字银行AlloBank均为其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AlloBank的“降本提效”成果同样显著:自从核心系统采用腾讯云数据库TDSQL以来,AlloBank的日均交易处理能力已经达到10万笔,支撑其在开业5个月内就收获了500万用户。
关乎核心系统的金融科技能力输出,正是中国科技公司“出海”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信号之一。构建在技术和产品能力之上的出海之路,已然与过去的低价内卷大不同,回看开年近半月,中国科技公司的股价与市值均有了大幅提升,背后逻辑正是如此。
—THE END—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以上观点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