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暴跌80%后,渤海银行6折甩卖资产
贱卖不良资产,这次轮到了渤海银行。
6折叫卖289亿资产
常言道,青出于蓝胜于蓝。作为最年轻的、最新上市的全国股份行,渤海银行本应该有相当不错的发展,却没想到最近也开始甩卖不良资产。
7月22日,渤海银行发布公告,董事会已决议通过公开挂牌程序转让其依法享有的转让资产。
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就是,渤海银行要对外出售“债务资产”,其中本金256亿元,费本息289亿元,涉及到53户债权,转让对价是176.72亿元。
按本金计算,转让价格高达6.9折,按本息计算,转让价格也是6.1折。
289亿的资产,被渤海银行称为“非常重大出售事项”,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是个什么概念?
在2023年底,渤海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为165.58亿元,其中的损失类贷款为54.55亿元。此次转让的289亿资产,远超已经认定的不良贷款总额。
但是,渤海银行的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之间差距极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渤海银行逾期贷款总额为288.8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37亿元。
从数额对比来看,渤海银行此次叫卖的289亿资产,与逾期贷款的总额基本相当。
所以渤海银行这次是急着要把这部分“烂账”给甩出去,赶紧回点血。
而这次要接盘渤海银行的机构来头也不小。
按照渤海银行的说法,潜在受让方资料为中国信达天津分公司及东方资产等。中国信达、东方资产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这两家的历史要追溯到90年代。
彼时,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有很多历史遗留呆账几乎无法解决,于是高层在1999年10月,成立信达、华融、长城和东方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
财政部为四家公司各提供了100亿元资本金,央行发放了5700亿元的再贷款,AMC获准向对口国有商业银行发行了固定利率为2.25%的8200亿元金融债券,并用这些钱向四大行收购1.4万亿元不良资产。
发展到如今,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已是庞然巨物。2024年,中国信达在一级市场表现非常抢眼,粗略统计,今年一季度拿包的市场占有率能超过30%。
然而即便是中国信达出手,289亿的资产包规模还是太大,需要分批次完成资产转让。
渤海银行这么急?
虽然此次拟转让的资产,渤海银行自己没有说是处置不良资产。
但是,该笔资产的账龄从1年之内到5年以上不等,并且种类绝大部分都是贷款债权,转让价格还是6折。
由此可以合理推断,这笔资产绝大部分可能是“不良”的。
从账龄上看,这些不良资产按账龄划分:
1年以內(不含1年)的债权13戶,本金人民币5.76 亿元;
1-3(不含)年的债权15戶,本金人民币19.34亿元;
3-5(不含)年的债权19 戶,本金人民币198.37亿元;
5年以上(含5年)债权7戶,本金人民币32.59亿元。
此次拟转让资产本金256.05亿元,大多资产的账龄基本在3年至5年,债权金额大致是5.45亿元/户。
说明这类资产主要是在2019年-2022年之间形成的,也就是疫情过程中发生的坏账。
其实渤海银行处置这些不良资产,比外界想象的还要急迫。
早在今年3月,渤海银行就曾出售了总额56亿元的信贷资产,交易价格约为39.67亿元,成交价约为7折。
上次打7折,卖得没那么顺畅,这次资产包更大,需要快速脱手,只有打更低的折扣。
更值得关注的是,渤海银行除了大手笔资产打折转让之外,还在积极储备相关人才。
不久前的7月19日,渤海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将选聘3名副行长,分别负责批发业务、风险业务以及金融市场(资产负债及财务)业务。
渤海银行公告显示,为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活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团队……
尽管没有得到确切的内部消息,但仅从他们又是甩卖资产,又是招聘风险业务、资产负债及财务的岗位来看,只怕问题还不小。
从财报来看,他们确实也有着急的理由。今年上半年,渤海银行披露2023年报:营收250亿元,同比减少5.55%;归母净利50.81亿,同比减少16.81%。
有别于成长型企业,营收、利润双双下降,对于银行业这种业务稳定的行业来说,已经敲响了财务警钟。
最关键的一点,是2022年渤海银行的业绩也不好,营利分别下降9.35%、29.23%。即2023年已是连续第二次营利双降,且还是可比基数下的结果。
可见,渤海银行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渤海银行要补什么功课
渤海银行,全称是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商业银行法》修订以来,唯一一家全新成立的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第一家总部设在天津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于2005年12月30日在天津成立,2006年2月正式对外营业。2020年7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排名第114位。
当时银行排名还是非常靠前的,还是非常有实力的银行。
但是自2020年上市以后,渤海银行用自己的行为表演了一把什么叫“上市即巅峰”。
4.8港元的发行价,几年过去只剩0.93港元。
整体下跌幅度超过80%!
即便是今年银行股普遍大涨的行情下,中农工建交纷纷站上股价新高,都没能拉起它。
同时,公司内不断传出负面新闻。
先是来了一波生猛降薪,仅2022年一年该行追索扣回370人绩效薪酬1760万元,算下来相当于人均被追回4.76万元。
以至于在网络上,不少员工吐槽工资太低,说是一家“假国企”。
再是前两年,济民可信集团下属子公司——无锡济煜山禾药业的总经理,突然接到一个,对方自称是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的柜台工作人员,称有人正在柜台办理山禾药业一笔额度为5亿元的存款质押业务。
但这位总经理询问后发现,公司并没有办理这笔业务。更离奇的是,之后济民可信集团发现,两家子公司的28亿元存款,在“不知情”情况下被渤海银行质押担保。
一家企业存入银行的钱,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就被银行悄悄地挪用了........
然而这些仅仅是这家银行内控机制问题的冰山一角。2023年,渤海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65.58亿元,同比可喜下降2.49亿元,然不良贷款率达1.78%,为10家股份行最高,同比上升0.02个百分点。
渤海银行较高的不良率还产生了大量的资产减值损失,2018-2020年规模由65.08亿增长到132.24亿,增幅超过了1倍!
目前,在渤海银行涉及的所有行业中,批发和零售业的不良率最高为4.66%,增长最快的除采矿业之外就是房地产。
事实上,渤海银行与房地产业务渊源颇深,毕竟,在当初上市时,9名基石投资者中,4家深度介入了房地产行业。
其中,翠林实业更是与恒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彼时的招股书中,渤海银行并未提到这一点。不过,现在这些已经不再重要,毕竟两者已经彻底决裂,据统计,仅2023年,渤海银行就已状告恒大250余次。
曾经的大客户泰禾如今也与渤海银行不欢而散,今年3月,泰禾集团发布公告,两者之间的金融借款纠纷案一审将开庭,涉及金额19.43亿元。
如此看来,本次甩给信达的289亿资产,估计大部分是房地产的烂账!
同时,渤海银行对利差依赖比较重。2023年,利息净收入176.46亿元,虽同比减少22.16%,占比仍达70.59%。
但他们恰恰是股份行中利差非常低的那一家。2023年,渤海银行净息差为1.14%。
同期平安银行、招商银行、浙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2.38%、2.15%、2.01%、1.93%、1.78%、1.74%、1.46%。
一方面是信贷业务“天雷滚滚”,雷多到不得不,7折甩卖、6折甩卖。
另一方面是息差仅1个点,造血机制严重不足。
由此来看渤海银行急着找中国信达接手这次的资产包也是有很深的考虑在的,想着迅速出清负资产,然后轻装上阵。
但以我们所分析的几个点来看,渤海银行的当务之急是改善单一的业务结构,在净息差如此低的情况下,还十分依赖利差业务,在行业竞争越来越竞争的当下,渤海银行的路可能就快走到头了。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