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天财经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不是我主动的,实在是他们太热情,优惠的也多。」一名在人口不足3万的边陲小镇开餐馆的老吴谈起入驻美团的经历,如是说。

端午期间,我去了趟小兴安岭腹地小镇,由于天气冷得超出预期,实在不想出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打开美团。没想到,在这个四面环山,人口刚过万的小镇中真有外卖可点。由于味道不错,第二天到店消费,与老板老吴攀谈。

谈起接入外卖业务的起源,老吴表示,是美团BD(负责业务拓展人员)主动找上门谈美团入驻。「一开始我没同意,我们这没人点外卖,走两步就到了,平白交年费不划算」吴老板表示,让他改变主意的是美团给的优惠和旅游人数的增长。

在进一步的交涉中,美团给出年费优惠,佣金减半等福利,老吴有些心动了。而且小镇背靠多个国家森林公园,近几年,游客不断,餐馆偶有外地人进门,问起是否有优惠,也令吴老板有了上美团的心思。

「现在每年6月中旬之后,外地游客来得很多,他们愿意在网上看评价点餐,或者一些南方来的不了解东北菜,直接点个套餐。而且没几个月,边上几家店看我开了美团也都跟着开了。」老吴对自己当年的决策非常满意,「没想到,美团真帮我们带来不少顾客。」

帮小镇餐馆从熟人生意转到「旅游」生意,在消费复苏的大背景下,是美团在本地生活板块打「防守战」的一个缩影。

今年2月起,美团调整了内部组织架构,美团平台、到店事业群、到家事业群和基础研发平台将合并成为「核心本地商业」板块,由CEO王莆中统一管理。

01 稳住的基本盘

「守住了」,是美团财报发布后,市场的一致反应。美团2024Q1财报显示,该季度美团营收为733亿元,营收增速同比增长25%,比此前彭博分析师预测的690亿元还高出6.2%。

财报发布后,摩根士丹利、花旗、Jefferies均纷纷上调美团港股目标价,涨幅均在5%左右。

具体来看,营收增长主要在于核心本地商业板块业务的涨幅。财报显示,核心本地商业分部一季度营收546亿(含外卖+闪购+到店酒旅+交通票务+民宿),同比增长27.4%,占整体营收的74.5%。

其中,即时零售业务作为基本盘并没有如外界预测的那般,被内容平台严重侵蚀,而是稳健依旧。虽然财报中没有列出核心本地商业板块中具体分项的营收,但是即时零售与配送服务单单对应,可以从侧面看出增速。

财报显示,配送服务收入210.7 亿,同比增长24.6%,平台即时配送订单数同比增长28% 至54.6亿笔。结合华泰证券预测,2024年第一季度的美团外卖订单量同比增长21.5%,可以推测出,美团闪购订单量的增速至少超过30%。

订单多,商家自然也多,商家主动投入的营销费用自然水涨船高。2024年Q1,核心本地商业分部营销收入103.1亿元,同比增长33%,而23年Q1的增速仅为10.6%。

从财报上看,美团闪购与外卖稳住了美团的基本盘。

净利润方面,2024Q1,美团整体EBITA利润74.9亿,整体EBITA利润率10.2%,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其中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97亿元,利润率17.8%,而2023年Q1这一业务的经营利润为94.5亿,利润率22%。可见利润同比提升2.6%,利润率下降4.2个百分点。

不过,利润率实际上也是美团的护城河,内容平台习惯了赚取高利润,实际上很难弯下腰捡钢镚。嘴巴生意是人类最基本需求的生意,刚需高频黏性极强,长期已验证是个极苦的生意,美团也是十年耕耘,才有了目前的一点微利。同时,核心能力建设完毕后,后来者再进入,门槛也极高。

的确,2024年Q1外卖收入的增长速度是23.2%,客单量的增速是24%,收入增速与客单量增速之间存在差距。但这一差值在2023年Q4为6.8%,与之前相比,这个差距减小的速度很快。

因此,资本市场对美团的预期也在提升。雪球上,一些长期关注美团的投资者认为,美团外卖和闪购业务具备从容的调节利润的能力;华泰证券对此的评价是,美团通过提高补贴效率部分抵消了订单价格下降的负面影响。

02 打赢保卫战

虽然美团在有意识的进行成本控制,而保卫份额依然是业务重点。

财报显示,美团一季度销售及营销开支由2023年第一季度104亿元增长33.1% 至2024年同期的139亿元,占收入百分比由17.8%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至19.0%。美团明确指出,金额及占收入百分比均增加,主要由于业务发展、商业环境以及商业策略变化导致交易用户激励及推广开支增加,此外雇员薪酬开支亦增加。

以上映射到实操层面,一是在用户侧,美团为即时配送加大推广力度,并给出更多优惠,二是吸引更多商家入场。

近期,能明显感觉美团地推力度的增加。这几个月,几乎每周都会接到两次以上的美团客服,提醒我领取官方发放的 5 元代金券、加入「神会员」领福利等。

此外目前能在更多的城市点到以低价著称的「拼好饭」。性价比极高的一顿饭也让美团外卖订单量与日俱增。据统计,「拼好饭」在24年Q1日均单量达成新高而在此前交银国际方面就曾指出,2023年拼好饭总订单量达11.6亿单,占美团外卖总订单量的6%。

2023年,美团允许「拼好饭」的销量可累加至外卖店铺,以帮助其提高流量权重。这一优惠在今年被限制在上线后的90天,此后「拼好饭」的订单销量、评价等数据将不再记入外卖门店。一些长期关注美团的投资人士认为,调整的逻辑是让主营「拼好饭」的商家增加销量,吸引更多商家做「拼好饭」。

此外,据小镇餐馆老板老吴介绍,美团BD的服务还是很到位的。「他们经常给我发微信,有些我用不明白的工具,他们也会上门。」

美团BD除了销售任务还有服务指标,不仅要与商家进行日常沟通协调,还要帮助商家分析每月经营数据。在这样高密度的接触加持下,商家实际上获得的是经营能力的「军师」,这些实体经济的边际成本都由美团承担了起来,也就不难理解财报中营销费用的涨幅了。

微软原执行副总裁陆奇博士就曾谈道,产业革命的一个根本逻辑就在于,把无数个体的边际成本,变成一个超级平台的固定成本,从这层意义上,我们从美团与中小商家的互动中,看到了这一层变革性。

此外,美团还允许一些品牌商家不用开设堂食,只凭借外卖业务就可以入驻平台。像这样的「品牌卫星店」可降低商家运营成本,也可快速提高美团客单量。

有数据显示,品牌卫星店每平米的营业额平均能做到4500元以上,如果可找到品牌需求高、订单多的位置,结合租金和装修成本的节省,单门店仅需8-10个月就能回本。而为吸引商家加入,今年4月美团还给出了免半年佣金、超1亿元流量扶持以及免费AI选址、选品、精准营销服务等措施。

在美团的大力推广下,截至今年5月底,累计已有45个品牌开出超560家品牌卫星店。在深圳宝安区开设的老乡鸡卫星店,首月就达到了18000单。目前,这家店的门店流量日均曝光超2万、下单转化率超35%、月均2.1W单、复购率达15.54%。而这些卫星店在下半年又将成为美团客单量的一大生力军。

03 增量市场

对于美团闪购,美团做的就是「等不及」、「马上要」的生意,对用户是时效性提升,对商家则是增量生意。半夜1点左右打开美团,页面上显示,附近刚刚有人美团闪购了一对浴室挂钩。

很多闪购过的朋友也表示,闪购只要有了第一次就会有无数次。比如,身边的朋友曾讲述了自己闪购的经历,由于几天内就要出差急需一个轻便的iPad,「我知道比拼多多贵了两三百,但对于这款新款pad,拼多多是预售制十天内发货,而从闪购下单一小时后就到手,即时感完全抵消了这几百块钱的差距。」

当买东西的急迫性超过对价格的敏感度,美团闪购的生意就来了。数据显示,美团闪购日均订单量达840万。年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超过10%,交易频次提升显著。

雪球上有投资人评价美团闪购业务,「在3C和品牌服装领域,京东天猫再快也快不过美团,一但GMV起来就是一家购物网站。」在庞大骑手基础上,闪购与外卖交叉销售趋势加深,越来越多的餐饮外卖用户成为美团闪购用户。

此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数据。周天财经发现,美团2024年Q1的配送的订单体量,超过顺丰和极兔,和圆通的体量差不多。美团是54.6亿笔,圆通是55.68亿件。

而快递和生活服务配送逻辑不同。美团54.6亿单中,无论是外卖还是闪购,绝大多数都是刚性需求,并不会随价格的高低产生大变动;另外整个配送是单向的,从商家到用户手中,很少会出现退单二次产生配送的情况。

而快递中则包含一些低价和冲动消费,而且电商有普遍性的退货情况,比如服装类目退货量在70%~80%,一来一返订单量自然提升。因此在相同配送数量下,美团基于3~5公里范围的及时配送给商家带来的稳定性更强。

闪购的另一个优势是合理调动了美团的冗余运力,实际上,美团的配送运力在用餐高峰之外,是存在部分冗余的,非饭点时刻,骑手三两成群在树荫下乘凉刷短视频是我们并不陌生的画面,因此闪购很好地调用了这部分闲置运力,既是对配送成本的分摊,也有利于品类扩张,做大增量生意,是网络效应强化的一种体现。

以西药市场为例,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西药零售样本市场在2023年销售额达到720.74亿元,其中6%为线上购药。

从消费习惯看,医药消费具有偶发性和被动性特点,人们只有生病才会产生购药需求,而生病这件事又有着不可预知性。美团提供具有时效性的闪购服务,用较低的成本,撬动了较大的增量。而与医药市场类似的,还有4万亿的生鲜市场、1.6万亿的3C数码市场、近2万亿的超市、便利店市场。这些也都被美团划进了自身的配送范围。

如今的美团已经发现,相比做视频号等一系列抢占流量的投入,实在不如利用其配送业务的统治力、夯实在本地生活的壁垒,来得更实惠。简言之,美团正在继续补充优质的低价供给,以及发挥在本地生活的生态协同优势。

而优势能否扩大一看环境,二看趋势。国信证券统计,2023年即时零售行业大盘约5000亿,在社零的渗透率为1.1%,预计2026年将会超过10000 亿,社零渗透率达到1.7%。在2024年消费复苏的大背景之下,增量上行的窗口已经打开。

一位在新疆开旅行社的老板跟周天财经透露,随着阿勒泰的爆火,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从美团上过来咨询的人下单率是其他平台的2倍左右,一些内容平台过来人大多问问就走了,商家还是更青睐交易平台的确定性订单。

美团也在业绩会中指出「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下,消费者对价格更加敏感。因此,美团到店、酒店和旅游业务的AOV在各个垂直类别中均同比下降,但即使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其也更倾向于从线上渠道找到商店和折扣」。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美团到店酒旅总交易额同比增长超60%,年度交易用户同比增长超37%,年度活跃商家创历史新高。而在美团上全国餐饮堂食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73%,部分餐厅排队等位超过1000桌。像开头提到的小镇餐馆老板老吴,正在琢磨如何与当地酒店、景点一起,趁美团大搞优惠的时机搞个联合套餐服务。

美团在保证市场份额后,正在扩大基本盘,自下而上的打法是「时间的朋友」,增长会慢慢回来的。

这一点,从美团的酒店业务中能够察觉一二。在美团的酒店早期扩张中,美团凭借基础业务的流量优势,从学校、医院周边的钟点房需求切入,复刻外卖市场的打法,避开了商旅用户高端市场。这使美团的间夜数超越携程,但在佣金收入上差距明显。

2019年美团平均房价为195.92元,携程为421元,美团酒店业务收入为55.2亿元,而携程为135.14亿元。到了2023年,美团从本地钟点房已经扩展至周边多日游,其管理层透露,在春节期间,美团到店酒旅业务日均交易价值同比增长36%,比2019年增长超过150%。

一位旅行社老板告诉我,这些年高铁基建,使得「说走就走」的短途游兴起,甚至使得「说走就走」的即时性和碎片化风格,也成为中长途游的新趋势,消费者已不再大费周章地提前做攻略,早早订好机票酒店,而是更倾向于到当地,再开始看点评上吃喝玩乐的推荐,途中找餐厅,找酒店,并参考必吃榜这样的榜单去打卡,跨城旅游变成了空降本地打卡,使得出游市场变得更有本地生活属性。对美团来说,从拿住本地人的一日游,扩张到外地人的一日游,趋势站在了美团这一边。

这一波,美团经受住了诸多内容平台的截流和冲击,从本质上看,其原因在于,线下业态有其服务能力的极限,一味低价,靠互联网带来的流量爆冲,并不能给线下带来真正健康的生意留存,只有真正带来经营能力的提升,可能才是线下生意的长久之道。

*仅研究公司,不构成推荐股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