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方舟云康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方舟云康”)通过港交所聆讯,花旗、瑞银集团和农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此前,方舟云康曾于2022年11月和2023年6月两度递表,直至2024年6月才拿到“通行证”。

透过招股书不难看出,虽然方舟云康正在朝着“线上慢病管理平台”的目标转型,但该公司的收入来源仍是销售药品,而该业务下高昂的销售成本极大程度挤压了其利润空间。

时至今日,方舟云康仍处于寅吃卯粮、入不敷出的尴尬境地。而在此前,方舟云康还曾上演了一出“内斗大戏”,创始人和股东因合作关系分崩离析而闹得沸沸扬扬,官司“炮火不休”。

这不禁让人疑惑,方舟云康未来发展的稳定性,究竟有没有保障?

一、服务平台普惠慢病患者

据招股书介绍,方舟云康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慢病(高血压、心血管、呼吸系统慢病等)管理,并依托健客平台提供包括综合医疗服务及在线零售药店服务,致力于将服务推广至更广泛的疾病领域。

2021年、2022年和2023年,方舟云康健客平台的用户留存率分别为77.3%、78.7%和79.0%,高于30%至35%的行业平均水平。2023年,健客平台平均拥有约840万名月活跃用户。截至2023年末,平台共拥有约4270万名注册用户。

据灼识咨询资料,以2023年平均月活跃用户计,方舟云康是中国最大的在线慢病管理平台;按处方药商品交易总额计,方舟云康亦在中国互联网对消费者慢病管理市场中排名第一。

据介绍,健客平台主要为用户提供综合医疗服务和线上零售药店服务。其中,综合医疗服务即医生通过H2H服务平台,为患者线上复诊和开具电子处方。该公司通过医药供应链完成处方及药品销售,并通过第三方快递公司送货上门。

截止2023年末,方舟云康的H2H服务平台涵盖超1.56万家医疗机构的超21.2万名注册医生。2021年、2022年和2023年,该公司来自综合医疗服务的收入分别为7.20亿元、8.68亿元和9.8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均在四成左右。

方舟云康的线上零售药店服务则提供多种医疗保健产品,产品种类主要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家用医疗器械及配件、保健及营养补充品及其他保健产品等,患者可依靠现有处方或电子处方,于平台中购买处方药。

线上零售药店服务,也是方舟云康收入的主要来源。报告期内,该业务分别贡献收入10.11亿元、12.52亿元和12.97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57.5%、56.8%和53.3%。

此外,方舟云康亦经营多家线下药店,但该项收入占比不足1.0%。

二、持续卖药难换利润增长

除了健客平台之外,方舟云康还延伸供应商管理策略,为各大医药公司提供多种定制化内容及营销解决方案,包括提供学术社区服务、举办线上医学会议、搜索引擎优化、提供医学调查、分销商数据直连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方舟云康在招股书中屡次强调,该公司正由一家线上零售药店服务平台,转型为一家线上慢病管理平台。但时至今日,该公司的大部分收入依旧由销售药品单一渠道撑起。

2021年、2022年和2023年,方舟云康的营收分别为17.59亿元、22.04亿元和24.34亿元。其中,来自销售附有服务组合的药品及其他保健品的收入分别为17.27亿元、21.39亿元和23.43亿元,占比分别为98.1%、97.0%和96.2%。

报告期内,方舟云康的毛利分别为2.20亿元、3.81亿元和4.87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2.5%、17.3%和20.0%。毛利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综合医疗服务的毛利由2021年的4054.3万元增至2023年的1.50亿元。

报告期内,方舟云康分别录得亏损3.04亿元、3.83亿元和1.97亿元,亏损幅度有所收窄;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下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2.07亿元、-8944.1万元和716.5万元,于2023年扭亏为盈。

方舟云康在招股书中称,亏损主要是由于推动服务增长、提升品牌知名度、为支持未来扩张奠定基础,而产生大量销售成本及经营开支。报告期内,该公司的销售成本分别为15.39亿元、18.24亿元和19.47亿元,蚕食了大部分收入。

具体而言,方舟云康每年单是花在药品及其他保健产品上的采购成本,分别高达15.16亿元、17.96亿元和19.12亿元,分别占销售总成本的超98%。但该公司表示,若采购成本大幅增加,其可通过提高售价将有关增幅转嫁给客户。

另据方舟云康预计,其2024年将录得亏损,主要由于该公司预期于2024年授出现有股份奖励计划下全部剩余受限制股份单位,将导致行政开支因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增加而大幅增加。

贝多财经发现,方舟云康的流动负债总额也在逐年提升,由2021年末的3.12亿元增至2023年末的4.82亿元。同时,流动资产净值也由2021年末的24.9万元由正转负至-187.9万元,且于2023年末进一步扩大至-1458.8万元。

截至2024年4月末,方舟云康的流动负债总额微降至4.69亿元,流动资产净值亦回正至3718.4万元,整体经营能力并不算稳定。

三、创始人与股东上演“内斗”

纵观整个医药行业,能够实现自我造血的企业少之又少,绝大多数企业仍需要借助外部融资来支撑自身日常活动经营,方舟云康也不例外。截至目前,方舟云康共获得6轮融资,2022年12月D+轮融资的交易后估值约为14亿美元。

虽然方舟云康的资本底座不算厚实,但该公司的高管待遇却堪称丰厚。截至2021年至2023年末,该公司四位董事的合计薪酬分别高达576.0万元、867.7万元和1268.6万元,且呈逐年增长状态,三年共计2712.3万元。

其中,执行董事谢方敏、ZHOU Feng(周峰)为一致行动人,二者共同控制方舟云康47.86%的投票权。谢方敏亦为方舟云康创始人,担任董事会主席、行政总裁职务;周峰为新加坡国籍,在该公司的担任首席策略官。

而在正式掌权之前,谢方敏和周峰还曾经历过一次“夺权之战”。据悉,方舟云康的前身为医药商苏展于2007年创立的广东健客,谢方敏则于2011年以股东的身份加入该公司,手握10%的股份,周峰则于2015年加入。

随着经营内容和融资规模的扩张,谢方敏与周峰在广东健客的地位愈发重要,创始人苏展的话语权则逐渐式微。经历2015年8月的架构调整后,谢方敏、周峰手下的Yunyi Inc.的持股比例达35%,超过苏展、马昊志合计持有的28%。

在2019年第二季度一次定期战略业务审查中,Yunyi Inc.方面发现苏展、马昊志涉及与某一方有关的一系列交易,其中大部分发生于2019年1月至6月期间,而交易公司由马昊志亲戚、苏展长期业务伙伴成立并拥有。

Yunyi Inc.的其他董事认为,此类交易涉及利益冲突,要求苏展、马昊志立即终止该行为。而在2019年7月,后者及其串谋者强行进入办公场所,限制雇员进出办公场所的权利,并闯入谢方敏办公司,以武力将大量物品带走。

澎湃新闻在报道中称,冲突双方曾各执一词分别向警方报案,苏展认为谢方敏经营存在异常,谢方敏则直指苏展接私单的行为侵犯公司利益,闹得沸沸扬扬,广东健客的经营活动因此无法正常开展,药品采购、线上销售等多项业务遭受损失。

免去苏展、马昊志的职务后,为避免破坏生产经营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上考虑到重组前集团业务及管理的潜在不稳定性,Yunyi Inc其他股东成立新的经营实体方舟云康,并基于此延续此前的业务经营内容。

至此,谢方敏、周峰牢牢将方舟云康的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苏展、马昊志则因破坏生产经营罪先后被逮捕。方舟云康方面表示,该公司已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破坏及损害并未对其业务运营、财务状况造成任何重大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