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3月31日讯(记者 史思同)随着六大国有银行业绩全部披露完毕,各家2022年的经营成果也正式公布在众人眼前。

整体来看,6家国有大行2022年共实现营业收入合计36912.7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共13482.96亿元。若按照一年365天计算,这6家国有银行相当于每天收入101.13亿元,日赚36.94亿元。

从盈利水平来看,六大行归母净利润纷纷取得进一步增长,邮储银行更是实现超两位数的增幅。但在疯狂“吸金”的同时,各家营收的增长速度已然出现分化。涨幅高者如邮储银行,营收较上年增长5.08%;而低者如工商银行,营收则是不增反减,同比下降2.63%。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盈利保持稳健的背后,六大行的息差表现却并不容乐观。6家银行中仅有中国银行一家净息差出现1个基点的回升,而其余5家的净利差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六大行营收分化明显,工商银行同比下降2.63%

据年报数据统计,资产规模方面,截至2022年末六大国有银行总资产合计164.11万亿元,同比增长12.81%。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资产规模均超过30万亿元,中国银行资产规模也在25万亿元以上,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则分别为14.07万亿元、12.99万亿元。此外,六大行中资产规模增幅最大的是农业银行,达到16.72%;而中国银行增幅相对最小,为8.20%。

业绩方面,6家国有大行2022年共实现营业收入合计36912.73亿元,相当于每天收入101.13亿元。不过与上年相比,2022年六大行合计营收仅实现了0.29%的微弱增长。

具体到各家而言,毫无悬念的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三家依旧牢牢占据排名前三名,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179.89亿元、8224.73亿元、7248.68亿元。中国银行以6180.09亿元的营收排名第四,而营收相对较低的两家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分别为3349.56亿元、2729.7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整体营收成功保持增长,但实际6家银行各自营收增速已然出现分化。其中营收牢牢占据前两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在2022年出现了明显下滑,分别较上年下降2.63%、0.22%。而营收排名第5的邮储银行却实现了5.08%的增长,增幅为六大行中第一;同时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也均保持着较为稳健的势头,营收分别微增2.06%、1.33%、0.69%。

从年报来看,工商银行营收下降或主要是受非利息收入大幅缩水所拖累。数据显示,去年其非利息收入为2243.02亿元,比上年减少277.80亿元,下降11%。工商银行在年报中解释称,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对公理财、资产托管等业务收入有所减少;投资银行、担保及承诺业务费率下降,非利息收入有所减少。

归母净利齐增,合计日赚37亿

而在营收增长乏力的同时,六大行盈利能力却表现的相对可观,2022年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共13482.96亿元,相当于每天净赚36.94亿元。同时,归母净利润与上年相比也实现了不低的增幅,六家合计同比增长为5.97%,而即便分开来看各家也都无一下滑。

稳居榜首的工商银行去年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604.83亿元,相当于每天为公司股东净赚9.88亿元,每小时净赚4115万元。截至目前,工商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已连续四年超过3000亿元。

其次,建设银行的归母净利润也在2021年突破3000亿元大关后更进一步,以3238.61亿元紧随工商银行之后,相当于每小时净赚3697万元。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均在2000亿元级别,以2591.40亿元、2274.39亿元分列第三、第四位。而剩余的两家中,营收一直占据上风的邮储银行在盈利方面却并未能超过交通银行,归母净利润仅有852.24亿元,而后者则为921.49亿元。

不过,即便各家银行净利相比上年均有所增长,但相较而言增长幅度却大为不同。其中,邮储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达11.89%,为六大行中唯一净利增幅超两位数的银行;排在第二第三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归母净利润增幅依次为7.45%、7.06%;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也均在5%以上。而归母净利润最高的工商银行增长速度却相对较为缓慢,成为六大行中利润增幅最低者。

5家银行“叫苦”息差,持续收窄压力不减

从表面来看,国有六大银行均成功保持了归母净利润较好的增长,但实际上,银行业整体息差、利差持续收窄的趋势并未能得到扭转,六大行中除中国银行外,其余5家仍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其中,工商银行2022年净利息差为1.73%,比上年下降19个基点;建设银行净利差为1.82%,同比下降12个基点;农业银行净利差为1.73%,下降23个基点;邮储银行净利差为2.18%,下降12个基点;交通银行净利差为1.37%,下降10个基点。

对此,上述银行在年报中各有说辞。但即便措辞各异,也终究和贷款利率(LPR)下行、让利实体经济难脱干系,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则是“存款定期化”。以工商银行为例,其在年报中直言,息差下降“主要是本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多次下调,贷款收益率持续下行,存款定期化使得存款平均付息率上升所致。”

而在一片“叫苦声”中,中国银行息差方面却出现了逆势回升,2022年净息差为1.76%,同比上升1个基点。据其在年报中的解释,一是受益于美联储加息,积极优化外币资产结构,外币资产收益率提升;二是优化人民币资产结构,人民币客户贷款在生息资产中的占比提升;三是加强负债成本管控,境内人民币负债成本下降。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长期趋势下,整体银行业净息差不会有大的变化,未来仍然会保持平稳为准。商业银行应持续完善内部治理,不断优化资产结构,聚焦主业,积极推动中间业务发展,直面息差收窄压力。

实际上,交通银行也在年报中明确表示,在资产收益率逐步走低的大环境下,面对持续承压的息差水平,2023年将在继续做好价格前瞻管理、注重资产负债结构管理的同时,进一步聚焦客户资产负债表和资金轨迹,提升上下游客户资金的体内循环,带动低成本资金沉淀,推动集团盈利水平保持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