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艺人管理第一股”及“王一博概念股”,乐华娱乐的上市备受瞩目。这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公司与明星绑定的成功。

明星IP的加持,一方面给公司带来了巨大曝光和流量,粉丝基础转化为购买力,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兜底,成为业务的护城河。另一方面,公司对于单一艺人的过度依赖也势必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

作者/希仔

2023年1月19日,王一博所属经纪公司乐华娱乐在香港成功上市。首日大涨37%,市值超过50亿港元。

乐华娱乐公司业务包括艺人管理、音乐IP制作及运营和泛娱乐三大板块。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以2021年艺人管理收入计算,乐华娱乐在中国艺人管理公司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1.9%。因此,乐华娱乐上市也被成为“艺人经纪第一股”。乐华娱乐还被称为“王一博概念股”,原因是乐华旗下虽然拥有王一博、韩庚、孟美岐等69名签约艺人,但营收结构较为单一,高度依赖头部艺人的B端营销收入,尤其是“顶流”王一博。

据媒体评论文章指出,乐华的六成收入来自王一博。网传在乐华娱乐上市首日的直播仪式上,王一博首次被介绍成乐华娱乐的股东,并一度冲上热搜。

网友评论称,这真的是名副其实的“王一博概念股”。

其实,明星概念股并非新鲜事物。2022年,有着“鹿晗概念股”之称的风华秋实曾向港股提交五次招股书。有“周杰伦概念股”之称的巨星传奇集团有限公司也多次递交招股书,冲击IPO。

明星概念股可谓炙手可热,然而,这真的是块“香馍馍”吗?

01

公司与明星绑定 赢得利润与光环

多年来,以资本的方式将公司和热门明星绑定已然成了娱乐行业的一个常见操作。

资本也喜欢跟明星联合,既能赚得盆满钵满,还能增添光环,激发眼球经济,收割流量价值。明星成立公司或者入股影视娱乐公司,把个人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转变为公司的收入,这些收入几乎可以直接转化为利润,利润在资本市场上又立即被市盈率放大很多倍,可以在资本市场收割更多的“韭菜”。

粉丝经济、网红经济,特别是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捧红的新一代明星,不断推动艺人经纪及相关行业快速发展。

当红明星可以为公司带来直接收入,贡献业绩增长,带来流量光环。然而,长远来看,过度依赖艺人并非都是好事,公司不得不面对艺人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

02

概念股过度依赖明星风险难测

无论是乐华娱乐还是风华秋实、巨星传奇,都面临着与单一艺人过度绑定的风险。

明星IP的加持,一方面给公司带来了巨大曝光和流量,粉丝基础转化为购买力,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兜底,成为业务的护城河,另一方面,公司对于单一艺人的过度依赖也势必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

乐华娱乐本次成功上市,一定意义上说明了艺人经纪的成功。但是过度依赖单一艺人。在资本市场可能会面临一定风险。

作为一家经纪公司,乐华九成的营收来自于艺人管理。具体来说就是,乐华通过签约、培训艺人,获得他们在合作期间代言、商务合作、拍影视剧、参与综艺等的收入分成。

乐华娱乐曾在招股书“风险因素”部分坦言:“公司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签约艺人的声誉,但公司无法保证签约艺人及训练生将不会卷入无法控制的不可预知事件,如失德行为或不遵守法律法规等事件可能造成对公司及签约艺人的负面报道及声誉损害,公司也无法保证能够及时发现或有效应对未来涉及签约艺人或训练生的负面报道。”

风华秋实也同样在招股书中直言,不能保证与鹿晗的合约期满后,双方是否还将继续合作。一旦不能继续与鹿晗合作,公司内部又迟迟不能出现下一个鹿晗,这对风华秋实的业绩将产生巨大影响。正因如此,资本市场一直对风华秋实保持谨慎态度。

有专业人士指出,明星的星光是把双刃剑,当然能给相关公司带来巨大利好。反过来,在出现问题时的负面影响也会产生叠加效应,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会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因此对于公司来说,平衡好旗下艺人与公司各项业务,才能寻求稳定发展。

导演向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流量明星的失德、违法行为增多,资本已经慢慢对流量明星失去信心。向凯认为,现在看来,当初有很多流量都是“虚假繁荣”,都是通过公司包装运作而来,当流量的泡沫被击碎之后,艺人及其作品终会现出原型。

即使是当红艺人和作品,能否经得起资本方、市场及观众的长期检验也很难说。如果娱乐公司不改变现状,还是走传统的单纯依赖明星的老路,上市之路应该仍会很艰难,即使上市后的风险也依然不会减少。

公众视野里的流量担当,在资本市场屡撞南墙,这实际上反映了明星的影响力在不同市场尺度下的价值差异。

03

顶流明星退潮 概念股应回归本质

乐华娱乐的发展,赶上了选秀的红利期。其旗下知名艺人,如孟美岐、李汶翰等均是通过选秀类节目出圈。营收主要以艺人管理业务为主。

乐华娱乐虽然在选择艺人和管理艺人上有非常严苛的标准,但也无法保证旗下艺人将来不会出现负面新闻。

明星本身就有着很大不确定性,流量为王的时代,炒作成为明星蹿红的捷径,专业能力不达标也可在非专业领域圈钱,提升演技、拍作品不如立人设上综艺讨巧,从业门槛下降使部分艺人对自身行为约束不足,近年来明星“塌方”率明显提高,靠流量衍生的商业帝国如果遭到反噬,公司和资方就要承担苦果。

再加上,近些年直播流量生态的兴起,分走了一部分眼球经济,艺人在这个流量生态中优势并不明显。相比之下,艺人经纪的高毛利、高变现,恐怕将举步维艰。

综上,笔者认为,打造核心竞争力,建立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模块,坚持内容为根,原创为王,对外输出有价值有再生能力的文化产品才是娱乐公司赖以生存的根本。优秀艺人的加持,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不宜本末倒置,完全依赖艺人维持发展。

流量并非万能,流量为王的时代正在消逝,万变不离其宗,艺术创造具有相对持久的生命力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娱乐公司应该回归本质,认真做好业务,积极探索第二增长曲线,才能在资本和市场的考验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