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条,作为休闲零食界的扛把子,一直以来都是大众“休闲娱乐来一下”的零食首选。

而卫龙作为辣条行业的“一哥”,凭借傲人的市场占有率,则一直是业内可望不可即的存在。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按2021年零售额计,卫龙在中国所有辣味休闲食品企业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到6.2%,是第二大企业的3.9倍。与此同时,该公司在调味面制品及辣味休闲蔬菜制品细分品类的市场份额均排名第一。

不过,即便是行业大哥,卫龙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据卫龙前几天更新聆讯后的资料集显示,今年上半年,卫龙骤然出现盈转亏现象。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收入同比减少1.8%至22.61亿元;净利润为-2.61亿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则为3.58亿元。

身占庞大的市场份额,却骤然由盈转亏,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究竟是卫龙的“辣条”不香了,还是另有原因?

涨价也抵不了业绩亏损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卫龙成立于1999年,创始人为刘卫平和刘福平两兄弟。

该公司主要专注于辣味休闲食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及经销,产品组合涵盖调味面制品(包括大面筋、小面筋、麻辣棒、小辣棒及亲嘴烧)、蔬菜制品(包括魔芋爽及风吃海带)、豆制品及其他产品(主要包括软豆皮、78°卤蛋及肉制品等)。

作为国内知名度最高、最受消费者喜爱的辣味休闲食品品牌,近些年来卫龙一直维持高增速。

2019年-2021年,该公司实现收入分别为33.85亿元、41.20亿元和4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9.1%,远高于休闲零食行业整体4.2%的增长水平。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8亿元、8.19亿元和8.27亿元。另外,即便该公司2021年净利率下滑至17.2%,仍远高于休闲食品行业约10%的平均净利润率。

不过,今年上半年,卫龙业绩却突然出现了盈转亏的现象。

据招股书数据披露,2022年前6月,该公司录得收入22.61亿元,同比下降1.8%,归母净利润由上年同期的3.58亿元转至亏损2.61亿元,这种突然转亏的表现在该公司之前披露的财报数据中还从未出现过。

深究卫龙上半年业绩陡然直下的原因,不难发现,该公司收入下滑主要是由于主要产品销量下滑所致。而出现亏损的原因,则是由于与投资有关的一次性的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部分被公司的毛利于同期由8.497亿元增至8.615亿元所抵销。

具体而言,今年上半年,卫龙的主要收入来源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销量均出现明显下滑。其中,调味面制品销量为为81589吨,同比下滑同比下降13.82%;蔬菜制品销量为27861吨,同比下降3.94%;豆制品及其他销量为2943吨,同比下降19.71%。

而销量及收入的下滑,主要是由于该公司期内提价所致——卫龙在招股书解释称,公司主要产品销量细化,主要是由于公司上半年对主要产品类别进行最新产品升级而作出价格调整,致使客户需要一定时间应对该价格调整,所以受到暂时性的影响。

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卫龙旗下产品也近乎全面提价。其中,调味面制品(如辣条、亲嘴烧等)相比去年同期涨价1.6元/千克;蔬菜制品(如魔芋爽、海带等)同比涨价2元/千克;豆制品及其他(如卤蛋、豆皮等)同比涨价4.7元/千克。

(数据来源:卫龙招股书)

基于上来看,不难发现,这一次涨价动作对于卫龙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销量不增反降的同时,还拖累公司营收进一步下滑。

急需开拓“第二增长曲线”

虽然目前看来在“辣条界”一家独大,但深究这一行业的发展状态,该公司还是存有不少发展压力。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辣味休闲食品的市场亦相对分散,按零售额计,2021 年前五大企业的市场总占有率为11.5%。于2021年,该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辣味休闲食品企业,市场份额为6.2%,按零售额计,是第二大企业的3.9倍,超过第2名至第5名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

即便如此,但由于辣味休闲食品的进入门槛不高,行业护城河不深,卫龙还是面临不小的竞争压力。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辣味休闲食品行业作为一条拥有千亿市场规模的火热赛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竞争者开始强势进入这一行业试图分得更大的“蛋糕”。2009年成立的麻辣王子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在市场占据不小份额。而在休闲食品皆闯出一片天的三只松鼠和盐津铺子

凭借已有业务脉络优势,近年来也纷纷布局了自家的辣条产品。上述竞争者来势汹汹,这无疑给卫龙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

对此,卫龙也在招股书中直言表示,“随着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公司在业务的各个方面与其他龙头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包括现有产品的持续升级及新产品的推出、产品质量、消费者体验以及客户获取及维系。新的竞争对手可能会不时出现,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中国休闲食品市场的竞争。”

另外,在面临不小竞争压力之际,卫龙还被外界直指存有“辣条依赖症”。

结合产品结构来看,虽然卫龙拥有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产品这三大产品线。但实际上,该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源于调味面制品。据悉,目前卫龙仅有大面筋、魔芋爽、亲嘴烧、小面筋这四大单品年零售额已超过5亿元,而四大单品中就有三款为调味面制品。

更进一步来看,招股书数据披露,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卫龙的调味面产品收入分别为24.75亿元、26.90亿元、29.18亿元、13.41亿元,占同期公司总收入的73.1%、65.3%、60.8%、59.3%。虽然占比有所下滑,但近60%的营收占比仍暴露了该公司仍依赖辣条这一主营产品的事实。

(数据来源:卫龙招股书)

与此同时,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目前的辣味休闲食品行业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据悉,与十几年前的“五毛”辣条相比,目前调味面制品更加注重健康化发展,而这也就是是说,要让辣条保持竞争优势,仅靠抓住消费者的味蕾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要契合未来食业营养健康这一大趋势。

鉴于上述发展压力,不难看出,若想要摆脱产品线单一、不健康、低端零食的刻板印象,卫龙急需增添新品类来完善矩阵,开辟高端化、健康化零食产品布局。

这一点,卫龙似乎也意识到了。据招股书显示,目前卫龙已规划将上市所得融资用于研发低糖、低盐、低油产品,与第三方合作研发肉制品、土豆制品等,并持续优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

结语

事实上,卫龙不仅在辣味休闲行业颇受消费者喜爱,在资本市场其亦颇受投资机构的青睐。

据了解,卫龙自成立以来,一直由刘卫平、刘福平兄弟及其家族成员全资持有。公司在递交上市申报材料前期,开放了一轮融资,高瓴、红杉、云锋、腾讯等资本巨头争相涌入,以合计6.59亿美元拿下公司上市前13.51%股权。而这一轮融资后,卫龙的市场估值达到了94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超600亿元。

不过,众多知名投资机构加持的背后,也改变不了卫龙“三闯港交所”的尴尬事实。现如今,在11月23日更新最新招股书数据之后,卫龙还暴露了营收下滑、盈转亏的不佳表现,这会不会促使其600亿元的高估值大打折扣,我们不妨静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