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乐,会成为“拖油瓶”吗?

来源 | 经理人传媒旗下《经理人》杂志

全媒体记者/孙晨

来源/官网

上半年,斐乐“失速”,让安踏体育营收放缓,净利下滑,增速不及同行,与其“体育鞋服行业霸主”地位不匹配,而值得关注的是,斐乐“失速”后,安踏体育是否有新的“王牌”顶上呢?

净利下滑,增速不及同行

2021年,安踏体育实现了营收、净利的大幅增长,其中净利达77.2亿元,同比增长49.55%,不过,这种良好势头并未能延续至今年。

今年上半年,安踏体育营业收入259.65亿元,同比增长13.8%,归母净利润35.88亿元,同比下降6.56%,初陷增收不增利漩涡。

2021年H1,安踏体育的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55.51%,131.6%,以此来看,安踏体育今年上半年的成绩单十分不理想,尤其是盈利情况更是存在较大落差。

安踏、FILA(斐乐)、其他品牌是安踏体育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半年营收分别为133.6亿元、108.27亿元、18.28亿元,占比分别为51.5%、41.5%、7%,其中安踏、其他品牌营收同比分别增长26.3%、29.9%,而斐乐品牌营收同比微降0.5%。对此,安踏体育表示,因疫情暂停营运之实体店铺集中于高线城市和购物中心,斐乐作为高端品牌,在高线城市布局较多。

上半年,安踏体育的毛利为161.09亿元,同比增长11.81%,但毛利率同比上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至62%。拆分来看,安踏、斐乐、其他品牌的毛利分别为73.58亿元、73.95亿元、13.56亿元,毛利率分别为55.1%、68.6%、74.2%。

安踏、其他品牌的毛利、毛利率同比均实现增长,但斐乐品牌毛利、毛利率同比下滑明显,其中毛利减少4.35亿元,而毛利率则下滑3.7个百分点。

对于斐乐毛利率下滑,安踏体育表示,公司在疫情的影响下适当加大零售折扣、高端产品创新升级及环球原材料价格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上升,导致产品成本率上升。

另外,安踏体育上半年的经营溢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为57.92亿元,同比微降1.95%,经营溢利率从去年同期25.9%下滑3.6个百分点至22.3%,该经营溢利率是安踏体育2018年至2022年历年中报的最低值。

其中安踏品牌经营溢利为29.42亿元,同比增长20.23%,但经营溢利率从去年同期23.1%下滑至22%。斐乐品牌经营溢利大幅下降,为24.26亿元,同比减少7.17亿元,大幅下降22.81%,相应的经营溢利率同样急剧下滑,从去年同期29%下滑6.5个百分点至22.5%。

毋庸置疑,斐乐品牌营收的下滑直接导致安踏体育营收大幅放缓,而其毛利、经营溢利的下滑,也直接影响到了安踏体育的盈利能力,是短期还是长期,有待后续观察。

不管是从规模还是从盈利能力来看,安踏体育都无愧于“本土运动品牌龙头”的美誉,但从中报来看,其营收增速与李宁、特步、361度三家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后三家企业增速分别为21.69%、37.45%、1.59%;另外,四家本土运动品牌当中,除安踏体育归母净利润出现下滑之外,李宁、特步、361度均实现归母净利润的大幅增长,分别为11.57、38.42%、37.24%。

从这点来看,安踏体育的高增长势头不再,颓势初显,让其“龙头”地位颇有争议,毕竟身为“龙头”,其营收、净利增速理应排在第一梯队。

斐乐还能打吗?

创建于1911年的斐乐品牌,如今已是名副其实的百年品牌,但因品牌老化、品牌战略失败等诸多原因,导致其被东家数次交易转卖。

2007年,百丽国际以4800万美元(约3.67亿元人民币)收购斐乐大中华区所有权,但经营情况没有起色,2008年门店仅50家,还亏损近4000万美元。迫不得已,百丽国际在2009年将斐乐中国的经营权(含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转让给了安踏体育,交易对价不低于4.6亿元。

彼时,安踏体育产品线以低端为主,缺乏中高端产品线,而通过上述收购可以弥补自有品牌线缺失的短板,同时,安踏集团还可以学习和利用斐乐的研发技术和设计工艺,提升自身产品实力。

收购斐乐品牌之后,安踏体育重新定位斐乐品牌,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包括IP联名、限量销售、邀请一线明星代言、亮相国际时装周走秀等等,同时,对产品进行推陈出新,让子品牌覆盖不同消费群体。

更重要的是,斐乐品牌在中国是全直营零售模式,有利于监测市场,迅速做出反应。另外,安踏体育提供渠道资源和销售渠道,助力斐乐品牌线下门店快速增长,从2009年60家增长至2021年的2054家。

经过安踏体育的整合,斐乐品牌在中国的发展蒸蒸日上,是安踏体育近些年来当之无愧的现金奶牛。2018年至2021年,斐乐品牌的收入分别为84.92亿元、147.7亿元、174.5亿元、218.22亿元,对应的毛利率分别为69.90%、70.40%、69.30%、70.50%。

毫无疑问,斐乐品牌曾经是安踏体育的顶梁柱,在新冠疫情爆发的2020年,以174.5亿元的收入远超安踏品牌,当年占比更是高达49.10%,如今,不仅“营收一哥”位置不保,还直接导致了安踏体育营收增速的放缓,不得不令人感慨,时也命也。

事实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斐乐品牌的颓势在近年来有所体现。

从盈利能力来看,2020年、2021年,斐乐品牌的经营溢利率连续两年下滑,分别为25.8%、24.5%,而今年上半年,由于其毛利率下滑叠加经营开支加大,斐乐品牌经营溢利率则下降至22.5%,同比下降6.5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大经营开支的情况下,斐乐品牌上半年营收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虽然官方给出了疫情这个理由,但是否仅限于该理由呢?恐怕并非如此,毕竟其在2020年疫情大爆发时仍实现营业收入同比18.10%的增幅。

2020年H1至2022年H1,斐乐门店数量分别为1930家、1979家、2021家,测算出门店月平均收入分别为61.76万元、91.18万元、88.88万元,数据显示,伴随着门店数量增加,门店月平均收入出现了下滑。

这也意味着,斐乐品牌后续若是想继续通过新增门店来增大收入的可能性将会大大降低了,其只能够通过提升单店收入或者寻找新渠道来增加收入,例如线上销售等。

不过,据开源证券研报,2021年尤其下半年,斐乐品牌在阿里渠道的运动鞋服GMV同比增长明显放缓,而在年报中,安踏体育也没有对线上销售数据进行披露。

对此,《经理人》杂志致函安踏体育,但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

切入运动市场,情景如何

或许安踏体育对斐乐品牌的现状早已作出了评估,其在斐乐品牌快速发展的同时,通过并购方式切入了户外运动领域,包括收购迪桑特与可隆。此外,安踏体育携手腾讯等投资者财团在2019年3月完成收购对亚玛芬体育公司,开启了全球化进程,亚玛芬体育旗下品牌也加入了安踏集团的品牌矩阵。

从市场前景来看,国内户外运动市场从2009年48.5亿元增至2021年的253.6亿元,但自2017年以来,增速大幅放缓,前景如何,尚未确定。

对于安踏体育而言,其所有其他品牌(含迪桑特与可隆等)营业收入从2018年的12.8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4.94亿元,但占营收比例较低,2022上半年营收为18.28亿元,占营收比例仅为7%,意味着距离其成长起来还有不短的时间,漫长的等待是必不可少的。

二级市场上,安踏体育股价自去年8月达到高点以后,开始了跌跌不休之路,从189.7港元/股下降至75.13港元/股,跌幅逾六成,这意味着市值也是大幅缩水。截至9月16日,安踏体育报价91.4港元/股,总市值2464亿元。

安踏体育其他品牌营收快速发展,但因规模较小,显然并不足以打消投资者对斐乐品牌营收、盈利情况下滑的顾虑,这是导致其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的重要因素。

此外,由于安踏体育并没有对其他品牌更多发展详情进行披露,让投资者不能全面了解各大品牌的发展情况,但从门店来看,迪桑特门店保持增长,从2020年中报145家到今年上半年的182家,但可隆门店却始终徘徊不前,分别为155家、151家、153家。

这意味着前者营收保持增长,但后者发展情况或并非一帆风顺,具体如何,唯有等待安踏体育进一步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