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启迪控股公告美元债违约。

作为曾星光熠熠的“清华系”校企,这已不是启迪控股第一次违约。

在国内资本市场,清华校企形成紫光系、同方系、启迪系三大资本家族。但校企在发展过程中,股权和管理权难明晰,容易暴露问题。

这两年,先是紫光和同方先后出现亏损,去年紫光赵国伟更是被查,公司启动债务重整。现在则轮到启迪控股接连债务违约。

两次违约

公告称,启迪控股流动性承压,无法按时或在宽限期内,支付部分到期的两笔美元债。

据DM查债通,上述两只美元债目前存续规模9.5亿美元,均由启迪科华发行,启迪控股提供无条件且不可撤销担保。

来源:DM查债通

受此消息影响,8月15日,其中一支债券下跌近18%。

早在去年7月,启迪控股就因未支付两笔合计9.5亿美元债券的利息,构成实质性违约。

纵观启迪控股的发展历程,常年的投资使其自身资产负债率超7成。

在营收下降的环境中,启迪控股较高的短期债务,使其偿债能力下降,最终导致债务违约。

资金链紧张

启迪控股成立于2000年。据其官网,目前启迪控股控(参)股启迪古汉、启迪环境、世纪互联、启迪国际、启迪设计等上市及非上市企业800多家,管理总资产规模近2000亿元人民币。

据企业预警通,2017-2019年,启迪控股营收分别为251亿、230亿、210亿元,净利分别为30亿、27亿、17亿元,两个核心数据均三年连降。

截至2020年6月末,启迪控股总资产1413亿元,总负债1044亿元,资产负债率近74%。

其中,启迪控股短期债务达256亿元。但其账上仅有116亿元,无法覆盖短期债务,现金短债比为0.45,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从多家启迪系公司的财务数据也可以看出,在启迪控股主导下,整个启迪系的捉襟见肘。

其中,启迪环境是国内环保行业龙头,主营固废处置和水务治理,2021年净利亏超45亿,此前还曾因信披涉嫌违法违规,遭证监会立案调查。启迪科服更糟糕,2021年亏损超65亿元。

就在今年6月和7月,受启迪控股“爽约”中信信托的拖累,启迪控股持有的启迪环境、绿盟科技和启迪药业,三起上市公司的股权,还被司法冻结。

实控人缺失

启迪控股的前身,是成立于1994年的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纯粹的国有体制内“校企”。

2011年,毕业于清华的王济武成为启迪控股总裁,2012年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

2018年,清华启动校企改革。改革的主线是出让控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非核心业务剥离。

2020年末,启迪控股历时三年的校企改革完成,启迪控股总资产规模减少近800亿元。

但改革完成后,清华控股、百骏投资和合肥建投及其一致行动人蜀山城投三方,并列为启迪控股第一大股东。其余股东里,还有青岛国资等的身影。

实际控制人缺失,注定了启迪控股难逃股权与控制权的纷争。在启迪控股的债务危机中,也没有股东愿意倾囊相助。

“清华系”改革触礁

清华校企改革,触礁的不止启迪控股一家。

比如已完成债务重整的紫光集团。

此前,在一路的疯狂并购中,紫光集团成长为芯片巨头。但同时紫光的负债也在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总负债达到2029亿元。

在一路的并购中,股东相争、管理层动荡、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的暴露,或许都可以追溯到校企改革的不彻底,这也成为引爆紫光债务危机的“定时炸弹”。

清华系的另一家同方股份,最近日子也不好过,在2021年亏损18.79亿元后,2022年一季度又亏损5.51亿元。

同时,其旗下中国知网,今年还因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

知网2021年实现营收12.89亿元,毛利率高达53.35%,为同方股份公布的所有控股、参股子公司之最。因为采购费用连年上涨,包括中科院、北京大学和武汉理工等高校在内,公开表示暂停知网的使用。

最大校办企业划上句号

巅峰时期,清华大学曾通过清华控股等校办企业,直接或间接控制89家A股公司,形成A股市场上最大的高校系上市公司。2018年末时,清华控股总资产曾高达5173.88亿元。

2018年,校企改革政策出台,总的方向就是校企分离,企业归企业,学校归学校。加上旗下企业问题不断暴露,清华控股开始加速旗下校企改革。

截至2021年9月底,清华控股总资产为613.72亿元。除了启迪控股,清华控股对同方股份、辰安科技、诚志科融等公司的改革已完成。

今年7月,四川能投正式接盘清华控股,更名天府清源。华海清科、同方股份、诚志股份、紫光股份、启迪环境、微芯生物等多家“清华系”背景的A股上市公司,也都发布了相关公告。

至此,中国最大校办企业划上句号。

结语

高校办企业,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高校本该以自身的学术科研优势,带动校企在业务发展上的突破。

但透过上述“清华系”企业,我们看到似乎这些校企并没有专注于走自主研发和自行壮大的路,而是习惯性借助资本手段,实现业务并购扩张,不限于地产、金融、科技、医药等多个领域,结果最后大多都失控于压顶的债务。

这也是校企的局限性所在。包括清华控股、北大方正、哈工大集团等在内,校企成立之后,容易落入内部人控制的陷阱。

理念传统并且有着自身利益考量的校方,与理念市场化的投资方,矛盾难以协调,难免会给旗下企业的发展带来种种问题。

启迪控股的债务危机再次敲响警钟,高校还是得回归教育本位,将企业作为独立主体去经营。作为时代产物的校企,也该彻底退出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