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赚钱的火锅店”仍未走出亏损困境。

8月14日,在港股上市的海底捞发布了上半年财务数据,结果却不如人意。不仅上半年预计亏损近3亿元,曾高达4800亿市值的海底捞,现在已不足千亿。

瞬间,海底捞的神话就不神了,跌落在凡间了。

这个火锅届的“宠儿,如今,不仅在资本市场失了意,也在消费者那儿失了宠。

“火锅一哥”不香了?

8月14日,海底捞发布盈利预警。这是海底捞年内第二次发布盈利预警,上一次是在2月份。

据公告显示,截止到2022年6月30日止,海底捞6个月的营收预计不低于167亿,与去年的201亿同期相比,预计最高下滑17%。从去年下半年净利润就在持续亏损,到了今年上半年预计最高亏损2.97亿元。

实际上,在2021年,海底捞收获了41.6亿元的年内巨额亏损,基本将其前三年累计的净利润一把亏光。在2022年上半年,这一态势还在延续。

那么,曾经的火锅龙头为啥又亏了?

海底捞在公告中表示,“啄木鸟计划”下部分关停的门店及疫情的影响,让海底捞发生处置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等约2.55亿元至3.27亿元,而疫情之下停止营业或暂停堂食服务的门店,海底捞还需不断支付固定开支和员工的成本。

如今来看,“啄木鸟计划”暂未能让海底捞扭亏为盈。

不过,海底捞表示,随着新冠疫情的逐渐缓和,2022年6月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及其他地区的餐厅经营表现月度环比已经明显好转。

而在资本市场上,海底捞也同样受挫。

据了解 ,这家上市不到4年的火锅巨头,股价自去年2月创下85.78港元的高点后,就开始一路下行,截至8月16日收盘,海底捞报价16.78/股,市值也从巅峰时期的4428.15亿港元下跌至935.32亿港元。

为啥不爱吃海底捞了?

8月15日,“人们为啥不爱吃海底捞了”的话题在冲上微博热搜,在热评中,不少网友忿忿不平地表示,海底捞“价格高、分量少,服务也没有以前好了”。

此外,网友还提到了一些其他原因:“同质化太严重了!没有什么特别的还挺贵,不如去别的地方吃了”“总是虚假排号,明明有位置有服务员,还故意让等待,营造生意超好的现象”“所谓的网红红利期过了,曾经的社交属性弱化了,它就是普通路边火锅店了”……

除了网友们的主观感受外,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海底捞的相关投诉有1924条,总体满意度为四星,客观来说还算不错。从投诉的内容来看,常见的有对其服务不满及不能使用相关优惠券等内容。

上述现象,估计也让一些消费者和投资者难以理解。毕竟,海底捞是曾经被寄予厚望,要与国际知名连锁餐饮店一争高下的业内标杆。

其实,近年来,海底捞一直因为涨价风波而陷入舆论风波之中。

餐饮行业遭“重创”

事实上,业绩亏损并不是海底捞一家所担心的事。

除海底捞外,8月14日晚,“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同样发布了盈利预警。

根据公告,2022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预计营收约21.6亿元,同比下跌29.0%;净亏损预计为2.7-2.9亿元,较上一年度的亏损0.47亿元同比扩大了约474.47%~517.02%。

今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整体下行。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为20040亿元,同比下跌7.7%;限额以上餐饮收入4879亿元,同比下跌7.8%。

实际上,无论是海底捞,抑或是呷哺呷哺,整个上半年,国内餐饮业不可避免地再次遭遇到了疫情的冲击。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由于本土疫情多点散发,波及全国大多数省份,整个消费市场运行承压,3、4、5月份市场销售连续下降。这其中,全国餐饮上半年的收入为20040亿元,同比下跌7.7%;限额以上餐饮收入4879亿元,同比下跌7.8%。

不过,有行业人士分析认为,随着近来疫情的逐渐向好,餐饮行业在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前提下,客流量将逐步提升,整个行业也有望进一步回暖。

如今,海底捞正在开拓多元化的渠道,效果如何还未可知,但对于海底捞来说,想要走出困境,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