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还缺芯吗?

今天上午,#多款芯片价格雪崩#上了微博热搜。

芯片的价格一直不稳定,前两年,由于受疫情等影响,芯片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出现暴涨的情况,不少相关行业“苦不堪言”,而现在,受供需关系影响,去年一年暴涨的芯片价格,开始大幅下降。

部分价格“雪崩”

据央视财经报道,一款意法半导体芯片是电子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2021年市场报价一度上涨至3500元左右一个,2022年从高位下滑至600元左右一个,降价幅度超过80%,这个降价幅度可以说是很大了。

同时,另一型号的芯片,在2021年价格还维持在200元左右一个,目前售价仅为每个20元左右,只有最高价的十分之一,这种情况就像商场的“亏本大甩卖”。

另外,驱动芯片价格也已经回落了大约40%。再者,一款模拟芯片也从去年的5美元一粒降到现在的0.8美元。还有就是存储芯片也在开始纷纷降价,今年二季度DRAM平均合同价格同比下跌10.6%,为近来年的首降。

可以说,从驱动芯片、模拟芯片,再到消费类MCU、存储芯片、GPU,无论曾经多么“一芯难求”,现在似乎都逃不过降价的命运。

此外,2022年以来,消费电子市场持续萎靡,各种降价、砍单传闻不断,消费电子类控制芯片的市场价格也持续走低,从百元高位跌至两位数。

以手机为例,2022年全球手机销量下滑,导致手机用电子芯片供大于求,各大手机厂商纷纷调低出货量目标,并向上游芯片厂商砍单。

市场趋于理性

关于此轮芯片价格的暴跌,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囤积芯片的释放,前几年芯片市场紧俏,出现了很多投机人员投资进入芯片市场,大量的囤积芯片,加上美国破坏供应链,中国厂商囤货防备制裁,引发别家也囤,芯片的价格也就水涨船高,出现大幅度上涨。

如今,市场需求回归到常态化,也就导致供给大于需求,降价也是市场规律的结果。

实际上,美国芯片市场需求下滑的趋势已经持续了一段时日。

近日,存储芯片公司美光警告称,当前PC市场的疲软对于众多厂家来说都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近期,英伟达公布了该公司第二季度的财务披露,显示该公司二季度营收仅为67亿美元,较此前预计的81亿美元下降了不少,其中游戏领域业务的跌幅更是来到了44%,接近腰斩。

除了英伟达外,英特尔和AMD也对接下来的市场前景感到了担忧。

英特尔客户计算机事业群营收同比下降25%。英特尔此前表示,由于销售前景下降,将冻结生产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芯片部门的招聘。而AMD也对未来业务的预测趋于保守,认为PC市场的低迷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而除了PC领域外,手机芯片厂家近段时间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此前,高通和三星被爆出相继砍单芯片订单,同时对未来芯片的价格进行了降价处理,而三星也在不遗余力地清除储存芯片库存。

这也表明,此前火热的芯片市场,正在逐步恢复正常。

新一轮“围剿”?

当然,并非所有芯片都出现了降价。通过这些降价的片可以看出,只有GPU对工艺的要求在14纳米这个标准以外,其它降价的芯片对工艺要求并不高,大部分都停留在40纳米以上。

而目前,我国大部分芯片公司已经初步具备了12纳米芯片的工业制造能力。而长江存储的国产存储芯片128层3D闪存也已经进入量产阶段, 这也就是说低端芯片我国已经实现自主量产了,而且工艺、标准还要高于国外芯片。

随着我国低端芯片实现了自主量产化,对国外低端芯片的需求量势必也就开始减少了。

根据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中国进口集成电路1860亿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4%。

外国芯片企业一看到这种情况,开始急了,于是马上就针对低端芯片开始大幅降价,围剿中国的低端芯片市场。

这也就是现在一些低端芯片价格大跳水最主要的原因,而那些高端芯片,像汽车芯片、电网电源芯片依然很缺货。

因此,在芯片法案的围堵下,对于中国来说,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发展国产芯片,掌握芯片核心技术,在围堵中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