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股上涨多是佯攻行情
红周刊 特约 | 玄铁
谨慎来看,股市楼市虽然同为结构性行情,股市核心资产新陈代谢较快,一线城市房价的长牛市格局并未改变。
谁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
楼市和股市的最大不同,是楼市权重盘一线城市房价涨幅远超多数三四线城市,若错过北上广深楼市牛市,等同于A股“赚指数不赚钱”。1998年,中国开启住房市场化定价,深沪股市亦开始发行公募基金,机构主导式定价模式开始盛行。楼市和股市,谁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答案都不是,因为二者都追不上经济增长的步伐。过去15年里,“崩溃论”此起彼伏,依据是一线城市楼市房价收入比过高。其实,自从2007年楼市股市共振式资产重估行情结束以后,结构性行情是主基调,一线城市虹吸全国资金,房价螺旋式上涨,不少三四线城市滞涨。A股同样是局部牛市——核心资产300股在牛市,平庸企业3000股在猴市。
过去14年来,全国商品房每平方米的均价从1998年的2063元,上涨至2021年的10141元,累计上涨3.9倍。可是,房价的上涨不仅追不上居民收入增长的步伐,更是远远落后于宏观经济的表现。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8年的5425元,上升至2021年的35128元,同比增长5.48倍。中国GDP总值从1998年的7.95万亿元,上涨至2021年的114.37万亿元,增长13.38倍。可以说,只要居民收入增长持续快过房价增长,所谓全国楼市系统性泡沫多半是杞人忧天。
相比之下,沪综指从1997年年底的1194点,上涨至去年底的3639点,仅上涨2.05倍,不仅跑输给GDP,连CPI都未战胜。
房价涨跌要看经济周期强势
当前全球经济已在滞胀边缘,多数国家将选择加息治通胀,而非降息保经济。
本周,IMF将2022年和2023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下调至3.2%和2.9%,CPI增速预期分别上调至8.3%和5.7%。这或许是不最差,还可能更差。比如俄乌冲突导致欧洲陷入能源危机、通胀日前根深蒂固、欧美央行收紧金融环境可能会加剧经济衰退风险,以及多国债务危机爆发……若风险继续上升,IMF预测全球经济今明两年增速将分别下降至2.6%和2.0%。据悉,自197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年度增速仅有五次跌破2%。
谨慎来看,全球经济可能告别“三低一高”(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股市高涨)的时代,进入“经济差和股市熊”的长周期。当大国经济同步下蹲,追赶型国家若能爆发后发优势,则有望弯道甚至换道超车。统计显示,中国目前人均GDP只是世界平均水准,而日本之所以在1990年开始由盛转衰,是因为增长潜力已透支。
“东亚模式”的增长国上限是1995年的日本。当年,日本GDP的总量和人均分别为5.45万亿美元和4.34万美元,同期美国分别为7.64万亿美元和2.87万美元。日本以1.5倍于美国的人均GDP,创造了美国经济总量的71%。可是,到2021年,日美人均GDP分别为3.9万和6.93万美元,日本楼市股市泡沫破灭的根源在于国民收入增长优势不在。
相比之下,我国2021年的GDP总量和人均值占美国的比例分别为77%和18%,劳动力红利仍有较大上升空间,这决定了产业和人口集聚城市仍有较大的房价升值空间。世行本月公布2021年高收入门槛为13205美元/人。截至2021年,以美元计价的中国人均GDP已达到12551美元/人。若到2035年进入2.5万美元/人的中等发达国家门槛,仅需GDP本币计价的实际复合增速和人民币的年均增速分别为4%和1%,这并非高不可攀。
地产股跑输房价仍是大概率事件
乐观来看,中国经济总量若在未来十年内超过美国,中国增长模式将由投资驱动转型为消费驱动,居民收入增速将赶上经济增速。老百姓有钱了,当是中国资产重估良机,将迎来类似今日美国资产拥有的所谓流动性溢价和本币红利。
理想再丰满,也掩盖不了现实的骨感,更不能忽视短期的“剩者为王”策略。
沪综指今年以来下跌9.81%,表现再度弱于全国房价。房地产板块指数(880482)亦趋弱,2020和2021年跌幅分别为10.65%、6.56%,今年以来截至周四继续下跌4.05%,最新收盘点位较2015年的峰值缩水52%,仍在长熊市周期。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7月以来,已有近70个城市发布稳楼市政策。悲观者预测调控失灵,乐观者看到底部已现。只是国际买家仍在撤离。美联储周三宣布加息75个基点,美国股市和楼市均进入长加息周期,在降息到来之前,不要轻易乐观。香港内地地产指数周四收于2526点,本月下跌32.5%,较2020年1月的高位大跌近7成。
谨慎来看,自从2016年年初失守250天K线以来,房地产板块指数多数时间在年线下方运行,其间脉冲式上涨皆被证明是佯攻行情。从中长期来看,在中国故事再度响彻全球之前,房股熊市格局难改,跑输房价仍是大概率事件。
(本文已刊发于7月30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推荐。)
最近更新
-
海光信息:国产芯片稀缺标的 构建自主信创产业生态 收入三年增六倍
10:04
-
趣睡科技:科技创新打造知名品牌,互联网家具领先企业A股登陆
10:04
-
充电桩“新玩家”激增,高压快充成未来主流,这几家大涨的核心供应商获机构买入
昨天 20:04
-
业绩释放确定性不断增加,军工板块景气度或向中下游扩散
昨天 20:04
- 37议重组标的:还剩4天发进展公告,订阅即可跟上!
- 一年亏掉1040万,竟跑赢1.72%股民?A股今日沸腾,安慰到你了吗?
- 券商异动拉涨,盘后却遭辟谣!
- 天赐材料多位高管年薪百万、坐拥千万市值还不够?拟推1折激励
- 【中指快评】《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9月1日正式施行,政府可采取措施稳定租金
- 三超新材13个交易日股价翻倍,相关产品却还在产能建设阶段?
- 普莱得财务人员曾在关联方管财务 劳务派遣企业现违规用人黑历史
- 中扬科技2022年半年度亏损90.07万元 亏损同比减少11.39%
- 严为民:3350,我们来了!
- 九号公司AB面“顶流”梦好圆不?
专栏推荐
-
研选 浓缩机构研究精华,提前捕捉市场风口 1362人已购
¥258.00/月 -
排股掌内功心法 股市修炼有三大要素,即方法、选股、择时。 60人已购
¥399.00/月 -
尾盘擒牛之如何选股? 学完这些方法,告别选股难! 4人已购
¥288.00/月 -
强庄集中营 板王掘金强庄集中营,热点强庄+涨停突破好股,你要的都在这! 74人已购
¥488.00/月
推荐阅读
-
全球粮食危机雪上加霜:旱灾冲击欧盟玉米收成恐创15年新低
-
AR光波导市场前景巨大 光舟半导体能否赢得未来机遇?|企业创新评测实验室
-
海光信息:国产芯片稀缺标的 构建自主信创产业生态 收入三年增六倍
-
游戏沪港深ETF(517500)涨超1%,鼎龙文化涨超6%
-
中国客车一哥,走到悬崖边
-
化债路上,它们向前进了一步
-
北交所2022年第35次审议会议:新芝生物成功过会
-
深耕行业、地位领先,汇成股份即将登陆科创板
-
同惠电子:入选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
【财联社午报】创业板跌半日跌近1%,光伏、军工等赛道股陷入调整,资源类周期股集体走强
-
港股午评 | 三大指数震荡走高,煤炭、汽车、体育用品股走强,李宁涨近6%
-
拟上市公司早知道|麟龙科技、华脉泰科等4家公司启动A股IPO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