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需求,在出行领域,随着科技进步,汽车开始进入智能化时代。我国汽车产业随着改革开放之后规模化发展,有望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实现“弯道超车”,像家电、高铁等领域一样的实现产业崛起。汽车发展趋势中电动化是基础,网联化是条件,智能化是关键。其中,电动化是汽车的上半场,智能化是汽车的下半场,今天飞鲸投研就跟大家分析一下智能驾驶行业!

一、智能驾驶行业概述

1、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

2020年11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持续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局。此后,智能汽车产业链的技术标准、企业准入、产品准入、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陆续出台。

在政策指引下,我国智能汽车核心技术领域将持续向上突破,传统汽车产业链与智能消费电子产业链加速融合,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我国智能汽车的政策已经基本完成了企业准入、技术标准、产品准入和使用环境等全链条的覆盖,为市场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智能驾驶概述

智能驾驶指采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实现车辆对周边道路、行人、障碍物、路侧单元及其他车辆的感知,在不同程度上实现车辆安全、自主、智能驾驶,是人工智能在汽车领域融合的重要方向。由实现驾驶自动化的硬件和软件所共同组成的系统被称为智能驾驶系统。

目前,世界各国对智能驾驶的理解和分类基本一致,中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按照SAE标准,自动驾驶分为5个等级:

L0级别系统仅提供预警类功能,车辆控制完全由驾驶员掌控,因此属于辅助预警。L1~L2级别系统可接管少部分的、不连续的车辆控制任务,属于高级别辅助驾驶范围(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简称“ADAS”或“辅助驾驶”)。L3~L5级别系统可以在激活后的一定情况下执行连续性驾驶任务,因此属于自动驾驶范围。但L5级别的完全自动驾驶由于技术、法规、政策、标准和道德伦理等问题,其短中期的可行性较低,因此目前L4为可行性较高且落地性较强的高级别自动驾驶等级。

在责任判定方面,L2及以下级别辅助驾驶仅仅给驾驶员提供辅助功能,驾驶员仍为责任主体;L3及以上自动驾驶在开启自动驾驶状态下出现的事故,应确定驾驶人或系统开发单位责任;而目前辅助驾驶功能仅在特定情况下代替人类驾驶,同时紧急情况时需要人类及时接管,因此在权责认定、法律法规和产品形态方面仍然存在一定争议。

目前全球处于L2向L3的转化过程中。全球绝大部分车辆还处于L2阶段。2020、2021年国内L2级别ADAS渗透率为15%、20%,可以看到汽车智能化加速。由L2转向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L3级别不仅需要技术上的发展,更需要法律政策支持和完善的安全责任认定制度。L3的安全事故主体将从驾驶员改为乘载车辆,对于整车公司也是较大的挑战。目前只有奔驰实现L3级别的国际认证。

二、智能驾驶发展趋势和产业链分析

1、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和保有量持续快速增加。2021年我国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367.7万辆,比上年增长152.5%。据艾瑞咨询数据,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530万辆,届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在2000万辆左右。据《中国车联网白皮书》数据,预计到2025年,中国智能汽车市场规模将接近万亿元,2020-2025年6年产业复合增速达36.85%。

2018-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及预测(万辆;%)

2、智能驾驶市场空间测算。2025年,如果全球达到2000万辆新能源车和8000万辆燃油车销量,L0、L1、L2、L3、L4/5各自动驾驶级别渗透率分别达到10%、40%、40%、8%、2%水平。根据不同驾驶等级所对应的单车价值量数据,对自动驾驶所需的:驾驶域控制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以及线控这几大部件在2025年的市场空间进行了测算。1)驾驶域控制器市场空间或将达到1200亿元;2)摄像头市场空间或将达到860亿元;3)毫米波雷达市场空间或将达到670亿元;4)激光雷达市场空间或将达到600亿元;5)线控市场空间或将达到444亿元。

自动驾驶不同部件2025E市场空间测算

3、智能驾驶产业链分析

自动驾驶系统包括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感知层的核心是传感器,由其完成对外部环境信息的识别;决策层算法承担承上启下作用,对感知端信息实时分析,将有用的外界信息转化成为执行指令;执行层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操作,实现自动驾驶。下面我们将对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分别做介绍。

3.1感知层。主要负责环境信息和车内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传感器是实现汽车智能化的感知端器件,主要技术方案有摄像头模组、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等。

传感器负责外部环境的识别,布局需考虑到覆盖范围、精度和冗余性。感知识别车身周围的环境信息由传感器来实现,一般来讲,布局上车体周围360度均要实现覆盖,前方的探测距离要求最高(100m),后方稍短(80m),两侧所要求的探测距离最短(20m),为了保障安全,一般每个区块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感器覆盖。

为满足不同精度、不同环境下的识别要求,多传感器融合是趋势。目前主流的传感器包含了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红外夜视系统等。摄像头的优势在于图像识别,其对道路标识和红绿灯的识别能力强,但摄像头测距测速能力较弱。雷达则在测距测速上与摄像头形成互补,超声波雷达价格便宜,探测距离短,适用于倒车、泊车等近距离探测场景;毫米波雷达探测范围长,受天气影响小,但可覆盖角度较小;激光雷达可实现360度的高精度3D探测,对需要依靠高精度地图的无人驾驶方案而言优势明显,但目前价格过高。

具体模块分析1)摄像头方面。全球平均每辆汽车搭载摄像头数量将从2018年的1.7颗增加至2023年的3颗,市场空间广阔;2)超声波雷达。已经逐步实现国产替代,但是由于市场格局基本定型,整体发展空间有限;3)毫米波雷达。从行业趋势来看,第一个发展方向是从24GHz转向77GHz,第二个发展方向是研发4D毫米波雷达。国内外毫米波雷达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原因分别为单车装载数量提升、单价提升、汽车智能化渗透率提升。4)激光雷达。量产元年到来,多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将在2022年量产。目前制约激光雷达大面积量产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成本与价格太高,另一方面是性能是否能通过车规级验证仍需要测试。成本与价格方面,通过价格下探来获取市占份额是供应商的重要竞争方向。从技术水平与方向来看,国产供应商存在弯道超越的可能。激光雷达标的主要炬光科技、永新光学、蓝特光学等。

全球首款L3级智能汽车-新款奥迪A8

3.2决策层。决策层依据获取的信息进行决策判断,制定相应控制策略,替代人类作出驾驶决策,涉及包括芯片、域控制器、汽车软件等。

具体模块分析:1)芯片,目前英伟达与Mobileye处于智能驾驶芯片的第一梯队,高通Ride平台有望进入行业前列,同时国产芯片厂商正在快速成长;2)域控制器,为智能汽车计算中枢,为产业链竟争高地,预计国内市场2025年座舱+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市场规模将超200亿元;3)汽车软件,为智能汽车未来的价值核心,行业远未定型,对于软件的分工更加明确,市场空间较大。汽车软件行业属于一个有着较高投入门槛与技术壁垒的领域,硬件供应商在短期内难以取代软件供应商的地位。域控制器公司主要是德赛西威,软件相关公司中科创达、光庭信息、东软集团,高精地图标的四维图新

3.3执行层。如果说感知层是自动驾驶的眼睛,决策层是自动驾驶的大脑,那么执行层就是自动驾驶的手脚,决定着自动驾驶如何落地。执行机构是智能驾驶的核心,由机械化向电控化发展是趋势。

核心运行机制是通过驱动、制动及转向控制系统的相互配合,使汽车能够稳定行驶。执行层的主要部件为线控底盘,其中三大独立线控系统来看,驱动方面,线控油门渗透率最高,已接近“标配”;线控换挡的技术门槛较低,也基础实现全覆盖;线控制动的普及率相对较低,技术门槛较高,对于实现智能驾驶的意义最为关键;EPS可以满足目前的智能驾驶需求,线控转向仍处于量产前夜。整体来看,线控技术的特性表现为①电信号传递快于机械连接,线控可为智能驾驶提供更高级别的安全守护;②线控更适应高集成的发展趋势,以实现底盘域控的目标。未来线控系统或将全部集成至底盘域控制器内,以匹配更高阶的智能驾驶需求。线控制动标的为伯特利拓普集团等。

三、智能驾驶行业相关企业分析

1、比亚迪

数十年深耕,终成新能源车领军企业。公司成立于1995年,起家业务是传统铬镍电池,1998年即占领全球40%的镍镉电池市场,随后业务从手机电池拓展到代工手机;2003年收购秦川汽车正式进军汽车行业,2005年发布第一台比亚迪汽车F3,2008年凭借电池技术优势,推出第一辆新能源车F3DM,同年沃伦·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投资比亚迪

2014年开启542战略,从性能、安全、油耗三方面重新定义汽车标准;2020年推出高端旗舰轿车“汉”,成为爆款;目前公司旗下有王朝、海洋两大品牌,且宣布2022年3月份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成为全球第一个正式宣布停止生产燃油车的车企。在自动驾驶方面,比亚迪近期开始加速拓展,推出了全新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DiPilot,这是一款集合了智能、安全与个性化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将首次应用于比亚迪汉车型,并且跟英伟达、百度、华为形成合作。

2、德赛西威

德赛西威成立于1986年,作为国内行业领军者,依托丰厚的技术、经验及资源积累,前瞻布局新技术,业务板块完整覆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三大

领域,已实现新产品的规模化量产及持续迭代升级。

2021年公司获得年化销售额超过120亿元的新项目订单,同比增长超过80%,创历史新高,智能驾驶产品、大屏座舱产品和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订单量快速提升。其中40亿元订单来自智能驾驶产品,占比达到约1/3,高价值量订单占比的提升有望推动公司盈利弹性释放。

3、中科创达

中科创达深耕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物联网三大业务,基于多年对芯片及OS的knowhow积累服务于终端厂商,技术壁垒高,同时多年来是高通芯片的核心合作伙伴。未来随着智能化的驱动,中科创达所在产业链环节重要性以及用户粘性有望攀升,持续助力行业智能发展。

高通智能驾驶芯片平台进入量产,公司相关开发业务有望复制座舱迎来新的爆发期。中长期视角下,智能驾驶业务空间是座舱的两倍,将成为公司成长的下一驱动力。

4、蔚来

蔚来定位高端豪车品牌,主要对标BBA等传统豪车品牌,产品舒适性及动力性

能较为突出,叠加优异的渠道运营及用户服务,公司于高端纯电SUV市场中具

有优势,2021年前三季度,ES6于高端纯电SUV领域的市场份额为29%,EC6为22.5%,ES8则为14.2%。

预计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569、800、99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7%/41%/24%;伴随规模效应显现,亏损逐步收窄,公司有望2024年扭亏为盈。基于3款新车型推出,有望持续带动销量增长。

四、总结一下

此前王传福表示,“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将是下半场。”上半场,国内汽车新锐蔚来、理想、小鹏以及比亚迪表现突出,比亚迪甚至在近期一举突破万亿市值大关,炙手可热。飞鲸投研认为,汽车电动化在加速推进,虽然汽车智能化还没有完全展开,但各路巨头已经蠢蠢欲动,而且智能驾驶行业增速明显加快,产业链的机会不可小视,智能驾驶下半场比亚迪和国内汽车厂商是否还能继续优异表现,我们拭目以待。

飞鲸投研长期跟踪特色榜单:《成长50》:汇总各热点行业具备成长潜力的股票。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飞鲸投研。

关注飞鲸投研,这里有您最关心的投资报告!

来源:飞鲸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