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缺芯一直困扰着全球电子行业。

尤其在新能源车产业链上,缺芯问题导致了丰田、大众、通用、福特、蔚来等一众车企不同程度地减产。

为了消除缺芯带来的影响,不少企业都开始进军芯片行业,其中就包括特斯拉、华为等企业,目前仍有不少车企宣布进军芯片行业,但是近两年芯片企业的并购以及投资却并没有那么多。对于国内市场芯片产业而言,大基金的连续减持也让行业有些许降温。

早在4月15日,港交所信息显示大基金在4月9日、12日合计减持1亿股中芯国际港股,持股比例由9.62%降至8.93%。在此之前大基金还减持了晶方科技长电科技兆易创新等企业。

但是经过了近两年的调整,不少芯片企业已经跌至价值区间,目前已经有少部分企业开启了投资的步伐。

5月22日,A股最大的芯片设计公司韦尔股份公告称,拟由全资公司绍兴韦豪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增持北京君正,总投资金额不超过40亿元,增持后累计持有北京君正股份不超过其总股本的10.38%。

5月23日,北京君正大涨12.95%。

据悉,这并非韦尔股份第一次增持北京君正。截至5月19日,韦尔股份持有北京君正的股份已至4.96%,接近举牌线。

那么,韦尔股份为什么要在此时大手笔增持北京君正韦尔股份到底看上了北京君正什么?此时芯片行业是否已经具备了大比例投资的价值?

实际上,对于北京君正也并非所有的资金都比较看好。早在3月25日,北京君正就发布了一则公告称,股东上海集岑、四海君芯拟减持不超过3.89%的公司股份。

4月8日,北京君正发布了2021年年报,年报显示,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52.74亿元,同比增加143.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6亿元,同比增加1165.27%。

对此华西证券认为,受益于行业景气度的提高,公司表现亮眼,此外公司全方位布局汽车电子,卡位黄金赛道,因此给予了其买入评级。

而安信证券也给予北京君正买入评级。

4月27日,北京君正披露了2022年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为14.14亿元,同比增加32.37%;净利润为2.32亿元,同比增加92.42%。

我认为,业绩的高增长是吸引韦尔股份的原因之一。

此外,也有消息称北京君正吸引韦尔股份是因为ISSI,根据界面消息称,虞仁荣(韦尔股份董事长、实控人)最早看上了ISSI,但当时韦尔股份正在全力收购豪威,所以无暇顾及,后来ISSI被北京君正所收购。

2021年11月,韦尔股份通过定增取得了北京君正1.1%的股权。今年一季度之后,韦尔股份北京君正的增持速度开始加快,至于未来是否继续大手笔的增持,我认为难度较大。截至3月31日,韦尔股份账面货币资金为60.16亿,本次增持最高不超过40亿,且韦尔股份短期借款为20.51亿元,也就是说资金层面的压力还是不小的。

至于韦尔股份为什么选择此时增持,我认为,第一是为了加强合作,增加两家的互补性;第二是为了对冲业绩,相比于北京君正强劲的业绩,韦尔股份今年一季度的营收和业绩则出现了10%以上的双降。

另外,北京君正的股权结构比较分散,如果持有比例达到10%,那么韦尔股份将成为北京君正第四大股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手机行业销量的下滑,韦尔股份也需要尽快找到新的增长点,这也是其着急增持的一个原因。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如果韦尔股份业绩继续下滑,那么增持北京君正的比例有可能会继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