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乳业管理层动荡不安,唯一“能打”的子品牌市占率骤降
光明乳业(600597)最近的日子着实有些不好过。
先是被传员工确诊新冠,随后又有传闻称,光明鲜奶团购是骗局。虽然两则消息都陆续被公司辟谣,但还是没能阻止股价下跌。光明乳业5月17日报收11.63元,年内已累计下跌近20%。
光明乳业公布的2021年财报显示,过去一年实现营业收入292.06亿元,同比增长15.59%;净利润为5.92亿元,同比下降2.55%。
《眼镜财经》注意到,2019-2021年,光明乳业的营收三连增,3年间增速分别为7.52%、11.79%、15.59%。但同期净利润却是三连降,增速分别为45.84%、21.91%、-2.55%。
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牌乳企,光明乳业一直与伊利、蒙牛并称为乳制品三巨头。在2002年上市之初,其营收体量更是稳居行业首位,但如今却被竞争对手越甩越远。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被对手远远甩下的行业老三
2021年光明乳业实现营业总收入292.06亿元,目标完成率为108.17%。同期,伊利股份(600887)总营收为1105.95亿元,蒙牛乳业(2319.HK)总营收为884.56亿元,将光明乳业远远甩在了身后。
不仅如此,过去一年光明乳业的净利润5.92亿元,完成率仅为88.54%。对于净利润下滑的原因,公司解释称,主要是原材料成本上涨及新冠疫情影响,导致毛利率下降。
《眼镜财经》注意到,2021年,光明乳业的销售毛利率为18.35%,同比减少7.46个百分点。
此外,子公司新西兰新莱特的亏损也拖累了光明乳业的业绩。据了解,2021年新莱特营收为67.43亿元,同比增长6.68%,净利润亏损0.4亿元,毛利率同比减少了7.12个百分点。
2010年,光明乳业曾花费了8200万新西兰元,收购了新莱特51%的股权。并购之后,光明乳业也获得了来自新西兰的优质奶源,并且拥有了一个国际知名品牌,新莱特也成了中资乳业走出去的成功案例。
但如今在国内外疫情反复之下,原奶价格上涨、国际海运成本大幅上调,跨境销售渠道严重受限,光明乳业曾经引以为傲的现金奶牛反而变成了业绩拖油瓶。
种种考验之下,光明乳业对于2022年的目标制定也十分保守,公司表示,争取实现营收317.77亿,归母净利润6.7亿。尽管如此,在疫情之下,能否完成指标,或许还要打个问号。
净利率倒数第一,品牌竞争力在哪?
光明乳业到底是如何失去江山的?
据了解,和蒙牛、伊利不同,光明一直发力低温奶市场。低温奶,即是通过巴氏杀菌法,以72℃-85℃的低温处理技术加工而成的牛奶。
由于低温技术的限制,低温奶的保质期相对较短,相对于常温奶动辄数月、一年的保质期,低温奶大部分都只能保存几星期左右。
在早期,低温奶由于新鲜、口感好的特点一直备受消费者欢迎。2002年,光明乳业营收突破50亿元,超过当时第二名伊利25%,而彼时蒙牛主营收入才16.68亿元,不及光明乳业的一半。也是这一年,光明乳业成功登陆上交所,头顶“中国乳业第一股”光环,一时风光无限。
然而仅仅一年时间,牛奶行业就发生了巨变。2003年,伊利和蒙牛发力常温奶,并迅速在全国市场拉开局面。而另一边,光明由于产品主打低温鲜奶市场,对奶源地、供应链的要求更高,进一步提升了营业成本,导致其净利率非常低,这一情况一直保持至今。
《眼镜财经》注意到,2021年,光明乳业的销售净利率仅为1.94%,在诸多上市奶企中排名倒数第一。
当然,这对于光明乳业来说,并非致命的问题。致命的是,回顾近几年光明乳业旗下的产品,除了莫斯利安之外再无其他能打的子品牌了。
而且曾经的热门单品莫斯利安也没有延续过去的风光。东北证券报告显示,莫斯利安零售额从最高时的约80亿元下降至2019年的50.6亿元,市占率从2014年的11.7%下降至2019年的3.4%。如今,光明乳业已经不再公布莫斯利安的销量。
在2021年年报中,光明乳业列举了过去一年公司发布的系列新品,如致优A2β-酪蛋白鲜牛奶、0蔗糖如实饮用型系列、莫斯利安白桃大福新口味、英雄联盟联名款宇宙风味爆珠酸奶、优加3.8蛋白纯牛奶等。
但以上产品在市场上都未产生太大的水花,对销量的贡献也较小,远达不到蒙牛旗下纯甄、特仑苏,伊利旗下的金典、安慕希那样的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光明乳业研发费用再创新高,达8925.94万元,同比增长22.53%。逐年增高的研发费用,却没砸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实在让人疑惑。
管理层动荡,14年5次换帅
对于光明乳业的没落,媒体们都默契地从王佳芬的离职开始算起。
2008年,因为内部体制问题,执掌光明乳业15年的王佳芬主动离职。在其离职前后,光明乳业的管理层便开始了“动荡不安”的旅程。
郭本恒继任之后的一段时间,可以说是光明乳业最后的“高光时刻”。其在职期间推出了明星产品莫斯利安,并收购新西兰新莱特。2007至2015年,光明乳业营业收入累计增长136.08%,营收规模也由82.06亿元增长至193.73亿元,一度让光明乳业重见“光明”。
但在2015年,郭本恒因贪腐落马,光明乳业的复兴之路随即中断。之后,张崇建和朱航明分别成为董事长和总经理,但没过几年,在2018年8月到10月期间,他们带着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相继辞职;同年9月,濮韶华接棒光明乳业董事长一职;2021年年底,董事长濮韶华、总经理罗海相续辞职,老将黄黎明继任公司董事长。
《眼镜财经》注意到,从2015年至2021年,光明乳业营业收入累计增幅只有50%。而从2008年至今,光明乳业已经经历了5次换帅。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曾表示,光明乳业首先需要一个给力的管理团队。“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没有一个熟知行业的管理团队来运营公司,光明会活得很难。
光明乳业何时等来“光明”?《眼镜财经》将继续关注。
最近更新
-
Biotech商业化闭环的可持续优势
股票 · 06-09 07:24
-
哪些创新药企将率先盈利上岸?
股票 · 06-08 15:14
-
营收增速垫底,股价长期低迷,可转债转股遇冷,江阴银行高光远去
股票 · 05-23 18:21
-
张家港行业绩增30%逾期贷款增50% 年内30多次机构调研仍扶不起股价
股票 · 05-18 23:36
- 河南村镇银行暴雷后:有银行存款每天下降几个亿 有银行动员全体员工拉存款
- 央妈放大招!比亚迪登顶 A股市场新方向突现?
- 大盘探底回升!北向才是最大的赢家,猪肉、芯片、医药怎么看?
- 世界第一!中国汽车出海狂热,比亚迪问鼎
- 极兔速递之危,危在行业驶入高“质”发展周期
- 持续减持,王忠军兄弟二人年内套现2.2亿,华谊难“渡劫”
- 突发异动!猴痘概念火了,龙头股大涨超15%!
- 重心持股,方向低吸
- 停产、立案调查、平台下架 曾“惊为天奶”的麦趣尔纯牛奶跌落神坛
- 【20220705早评】大周期找方向,小周期找点位
- 每周一股 | 本周重点关注:新风口,底部启动一触即发!
- 水冷板之后,手机散热黑科技来了,这家公司布局石墨+VC+石墨烯
- 低开反弹收上3400,市场热点活跃,汽车产业链/智能机器依旧领涨
- 邓小平和他的香港朋友们
- 被曝违规挪用房款、由盈转亏,我爱我家的内忧外患
- 河南村镇银行暴雷后:有银行存款每天下降几个亿 有银行动员全体员工拉存款
- 刚刚,重要宣布!A股热点集体熄火,啥情况?
- 再放大招!A股逼空式上涨 大佬:“好日子”还很长
- 方向和机会的选择
- 河南村镇银行背后,度小满浮出水面
- 成长赛道“变脸”!大盘出现高位十字星,接下来要注意什么?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6月8日投资逻辑
- 十三议重组标的:**山
- 指数冲高回落,破局之路在这里,欢迎新朋友加入!
- 麒麟电池、水冷板概念掀起涨停潮,叠加汽车下乡,水冷板行情有望延续!618活动最后一天欢迎订阅
- 产业升级重塑新蓝海,国产厂商迎发展先机!
- 新能源上游的小而美,二季度业绩有望保持高增长
- 每周一股|本周重点关注:热点潜伏底部放量,值得期待!
- 东南亚四国输美关税暂获豁免:公司光伏板块主营电池片、组件及电站运营
- 重视A股唯一的基建设计蓝筹股:慢工出细活,再议**山!
- 指数井喷式拉升!成长赛道加速上涨,该如何把握后市?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6月7日投资逻辑
专栏推荐
-
研选 浓缩机构研究精华,提前捕捉市场风口 1297人已购
¥258.00/月 -
排股掌内功心法 股市修炼有三大要素,即方法、选股、择时。 43人已购
¥399.00/月 -
尾盘擒牛之如何选股? 学完这些方法,告别选股难! 3人已购
¥288.00/月 -
强庄集中营 板王掘金强庄集中营,热点强庄+涨停突破好股,你要的都在这! 74人已购
¥488.00/月
推荐阅读
-
地产股何时回暖?外资建议:关注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量
-
房地产观察第4期 | 上半年政策暖风频出,销售端有望好转
-
半年车市盘点之资本篇:从至暗时刻到绝地反击 多重利好助汽车股6月起飞
-
创新药市场前景广阔,创新药ETF(159992)连涨6周,恒瑞医药、泰格医药齐涨
-
又见公司虚假上市?BOSS智购宣称并入秀商时代,证券代码都能写错
-
中国“果链”下南洋
-
润际新材IPO:七年没有专利申请 业绩含金量不高
-
两轮问询回复后,安芯电子7月11日迎来科创板IPO上会
-
“全球IoT第一股”正式登陆港交所,首日高开1.35%,腾讯与高瓴参投
-
小米12S系列新品发布:大多数情况下,小米12S都比苹果做得好
-
赣锋锂业股价涨超70%,但22万股民却陷入担忧,这是为何?
-
光大银行内控问题频发连收罚单 高层“大换血”能否破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