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赚1.4万,募资94%付费用:量化派上市为自救?首日狂欢暗藏“庄股”风险?
11月26日,内地消费电商平台“羊小咩”母公司量化派(02685.HK)在上市前暗盘交易中股价一度飙升近290%,最终收盘涨幅达200%,每手盈利超9000港元。次日正式挂牌首日,量化派开盘即实现近170%的涨幅,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然而,如此惊艳的首发表现中,量化派的业务结构、盈利模式与长期增长潜力仍需市场冷静审视。
一手最高赚1.4万!量化派打新热的冷思考
量化派此次上市的市场表现堪称惊艳。2025年11月26日的暗盘交易,若以每手500股计算,不计手续费,投资者单手盈利最高可达14150港元。这种强劲势头延续至上市首日。
富途证券数据显示,量化派此次上市融资申购倍数达7104.15倍,预计申购倍数达11864.24倍,足可见投资者参与意愿之强。从市场情绪角度看,这种热烈的认购氛围与近期港股打新市场回暖趋势相符,反映出投资者对科技赋能消费板块的持续看好。
然而,耀眼涨幅背后隐藏着值得警惕的资本运作细节。根据招股书披露,量化派此次上市发行价格区间为8.8-9.8港元。若以中间价9.3港元计算,募资总额约为1.24亿港元,但扣除上市开支后,净募资额仅580万港元。
而上市开支却占到募资总额九成以上,这一比例创下年内港股IPO市场纪录。华南地区一位投行人士对此评价道:“不好卖的项目费率会很高,有公司付的上市费用甚至可以占到上市募资额八成以上,但占到九成以上确实很少见,有点夸张了。"
如此高的上市成本,似乎使得本次IPO的实际融资效果大打折扣,近乎成为一场“自掏腰包上市”的资本运作。
而这背后的无奈现实是,量化派的资本化路一波三折:先后尝试美股上市一次、向港交所递表四次均未成功,直到今年彻底剥离助贷业务后才通过聆讯。
曲折之下是监管环境的深刻变化。
量化派成立于2014年,最初以助贷业务“信用钱包”起家,通过撮合金融机构与借款人获取收入。但随着监管对金融科技业务的收紧,量化派果断做出清醒决策,于今年初完全停止了羊小咩平台上的金融撮合服务功能,并向监管承诺不再涉足助贷业务。
此次上市前,量化派还终止了与关联方鹰潭广达的资金合作,进一步切割历史合规隐患。至此量化派的业务将高度集中于“羊小咩”,且成功跨越了上市这艰难的一步。
要知道,此前该公司曾通过优先股融资约14亿元,并附带对赌条款,若未按期上市将触发赎回条款。截至2024年10月末,这批优先股账面值超16亿元,而同期公司账面流动资金不足亿元。
于量化派而言,此番上市确实像是一场规避流动性危机的"自救”,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大概也是驱使量化派“断腕式”修剪业务线的关键刺激因素。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号称“中国最大的金融居间机构科技服务商”的优卡集团便就相关金融助贷问题遭遇监管拷问后,目前赴港招股书已失效。
与此同时,尽管此次港股被认为是“自掏腰包式”上市,但更具价值的真相却是助贷导流机构冲刺上市的核心目标本就不是融资,而是增信。
CAGR 44.7%背后:盈利增长,AI新故事浮现
量化派此次上市周期中的资本热度,离不开过去三年呈高速增长态势的业绩基本面支撑。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总收入从4.75亿元增长至9.9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4.6%;2024年毛利率高达96.9%。
盈利能力方面,同期经调整净利润从1.26亿元增长至3.63亿元;2025年前五个月经调整净利润已达2.12亿元,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的1.43倍,同期净利润1.26亿元。
这种增长势头主要得益于其核心平台“羊小咩”的快速扩张。截至2025年5月31日,该平台用户数突破6030万,合作伙伴达2646家;平均月活跃用户为93.7万人,平均月付费用户约6.7万;2025年前五个月贡献收入4.06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达98.1%。
除此之外,上市后市场初步对量化派的高估值,还部分反映了对其AI技术的期待。该公司宣称其“量星球”技术平台能通过算法实现消费场景的精准匹配,并凭借“消费地图”案例入选2025年人工智能+创新案例TOP100。
根据行业数据,2024年中国AI行业市场规模达7470亿元,同比增长41%,预计中国AI软件及应用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64亿美元增长至2026年的211亿美元。这一背景为量化派的技术故事提供了宏观支撑。
公司创始人周灏的教育与职业背景也为这一技术叙事增添了可信度:北京大学天体物理系本科、美国莱斯大学物理学博士,曾任职于Capital One、巴克莱银行、摩根士丹利等知名金融机构。
核心专业领军人物带队下,量化派的研发实力与知识产权积累确实表现不俗。截至目前,公司于中国国家版权局持有50项软件版权、736项各个类别且已于中国商标局注册的商标,在中国持有九项专利,包括有关研究及推荐的算法,以及已有五项待申请的专利。
当然长期这种技术基因是否已有效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仍需市场进一步观察。
至少眼下,相较于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行业巨头已在消费大数据领域建立更成熟的模型生态,量化派的AI能力尚未完全转化为竞争壁垒,具体业绩贡献程度并未明确量化,未来仍需证明其技术不仅能驱动用户增长,更能提升复购率与客单价,而非依赖分期付款的金融属性支撑GMV。
考量到核心产品曲线“羊小咩”平台当前的竞争实力确实过于薄弱,且存在一些增长瓶颈,通过AI技术构建竞争壁垒成为量化派必须做好的事。
根据招股书数据测算,2024年羊小咩平台交易总额仅占中国消费领域线上商店市场总交易额的0.03%,而行业前五大公司合计占据82%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量化派在激烈的电商竞争中仍处于行业边缘位置,面临巨大的市场突围压力。
纵观量化派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信用钱包”到如今的“羊小咩”和“消费地图”,其业务转型轨迹映射出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的集体蜕变。在监管环境与市场需求的动态平衡中,量化派能否真正实现从金融助贷向科技赋能的核心能力转换,仍需时间检验。
随着上市完成,公司获得了宝贵的资本平台,但如何破解业务依赖、构建可持续增长模式、平衡技术投入与商业回报,将成为管理层面临的全新考验。
最后,当短期打新获利上头时,投资者切记要警惕无基石投资者和低流通盘暗藏的“庄股”风险。量化派本次发行未引入任何基石投资者,机构长期信心的缺失与散户打新热情形成鲜明反差;且发行股份仅占总股本2.6%,远低于港股常规流通比例,这意味着这个盘口的股价很容易被少数资金操控。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