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出海毛利率翻倍!海博思创内销16%vs外销36%,疯狂锁芯为哪般?

这几天,储能圈被一则消息刷屏了:2025年11月12日,储能集成商龙头海博思创与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签下了一份长达十年的战略合作协议。

图片

最震撼的是协议的具体内容:2026-2028这三年,宁德时代要保证向海博思创供应不低于200GWh的电芯。

200GWh是什么概念?

2024年全年,全球储能电芯的总出货量还不到320GWh。这意味着,海博思创一家公司,就锁定了超过全球去年六成出货量的电芯供应!

这已经不是普通的采购订单了,更像是一场关于未来市场地位的“军备竞赛”。

人们不禁要问:海博思创为什么要囤这么多“粮草”?

这纸十年合约的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行业变局和企业野心?

从“价格血战”到“一芯难求”。

要理解这笔订单的意义,我们得先看看储能行业正在经历怎样的深刻变化。

过去三年,储能行业可谓一片红海。大量技术含量不高的电芯产能涌入市场,大家拼的不是技术,而是价格。2023年至今,锂电储能系统的价格累计下跌了近八成!仅仅最近一年,4小时储能系统的最低中标价就降了超过30%。

图片

即使是海博思创这样的行业老大,也不得不跟着降价保市场。2024年,海博思创的储能产品出货量冲到11.82GWh,同比猛增90.19%。然而,卖得越多,却不一定赚得越多,其毛利率持续下滑,2025年前三季度已经降到了18.01%。

就在大家以为行业要继续无底线内卷时,游戏规则突然变了。

以前,储能电站大多是风电、光伏项目的“配套工程”,相当于买一赠一的那个“赠品”,纯粹是为了满足政策要求。

但从2025年开始,风光强制配储的政策被叫停,新能源项目全面接入电力市场。储能电站一夜之间需要“自力更生”,它得作为一个独立的盈利主体,到电力市场里去赚钱。

这个转变,是根本性的。储能的需求,瞬间从“有没有”升级到了“好不好”。

你的储能电站循环寿命是不是足够长?

衰减是不是足够慢?

响应速度是不是足够快?

这些都直接决定了它能不能赚到钱,多久能回本。

图片

核心部件电芯就是储能的“CPU”。在这种背景下,电芯的重要性凸显无疑。它就像是电脑的CPU,是储能系统最核心、成本最高的部件,能占到总成本的55%以上。

更要命的是,现在市场正好处在电芯技术更新换代的节骨眼上。行业正从主流的280Ah电芯,向314Ah、500Ah甚至更大容量的电芯升级。

图片

这就造成了尴尬的局面,旧规格的电芯大家不想要,新规格的优质电芯产能又一下子跟不上。头部电池企业的先进产线几乎全部满负荷运转。宁德时代的产能利用率高达90%,亿纬锂能、赣锋锂业等企业也纷纷表示订单饱满。

“优质电芯”一下子成了稀缺资源。未来,谁能锁定稳定、优质的电芯供应,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海博思创的这笔天价订单,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为自己构筑的一道又宽又深的“护城河”。

海博思创的野心,“储能+X”的万亿生态梦。

如果你以为海博思创囤积这么多电芯,只是为了在现有的储能市场中继续称王,那就太小看它的野心了。

图片

2025年4月,海博思创在储能国际峰会上首次提出了“储能+X”战略。这个战略的核心思想,是要把储能系统植入到各种各样的细分用电场景中。

简单来说,就是“储能+数据中心”、“储能+矿山油田”、“储能+充电场站”……

只要是用电的地方,未来都可能看到储能系统的身影。

比如:数据中心,它对电力的稳定性和备电要求极高。一套高效的储能系统不仅能替代有污染的柴油发电机,还能通过峰谷电价差显著降低运营成本。

然而,“储能+X”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一个GWh级别的大型储能电站,需要的电芯数量动辄超过百万颗,比造一架C919大飞机的零件还要多!核心电芯能否稳定供应,直接决定了这个宏大战略能否顺利推进。

海博思创创始人兼董事长张剑辉对此充满信心,他曾表示:“这次的战略合作,不仅是为我们的生产基地上保险,更是为海博思创未来十年的发展路径锁通道。我们要做的,不只是买卖设备,而是构建一个‘储能无处不在’的生态。”

如今,海博思创通过这笔订单,在电芯可能紧缺且涨价的预期下,为“储能+X”这个远期规划备足了“粮草”。这步棋,看得足够远。

高增长背后的隐忧与破局。

我们来看看海博思创最新的业绩表现,就能更理解它为何如此不惜代价。

图片

2025年前三季度,海博思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营收79.13亿元,同比增长52.23%。净利润6.23亿元,同比暴涨98.65%。

增长动力来自哪里?

随着储能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海博思创作为头部企业显著受益。2025年上半年,其储能系统中标标段数位列全国第一。但亮眼的增长之下,隐忧依然存在。虽然净利润几乎翻倍,但整体毛利率仍然承压。这背后反映的,正是行业价格战的后续影响。

更重要的是,海博思创的破局之道已经清晰可见——出海。根据海博思创技术总裁杨洸的透露,海外客户对产品全周期表现、风险容错率要求更高,并愿意为此支付更高的溢价。

图片

数据证实了这一点:2025年上半年,海博思创内销业务毛利率为16.22%。同期,其外销业务毛利率高达36.23%,两者相差近20个百分点!

然而,海博思创的海外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2025年上半年,其不到3亿元的外销营收,仅占总营收的6.59%。

加速出海,已成为海博思创未来3-5年的核心规划。公司的目标是,在未来3-5年内,推动海外业务的规模与国内持平,使其成为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

言西认为海博思创与宁德时代的这场“联姻”,绝不仅仅是一笔简单的采购合同,而是一场关于未来十年行业话语权的“精准卡位”。

在优质电芯可能成为稀缺资源的预期下,海博思创直接用长期协议锁定了未来三年全球六成以上的产能。这相当于在竞争对手们还在为明年货源发愁时,它已经备好了打到2028年的“弹药”。这种安全感,在行业转折期是无价的。

这不是“单押”,而是“组合拳”。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早在2025年初,海博思创还和亿纬动力签了三年50GWh的采购协议。加上宁德时代的200GWh,它在未来三年累计锁定了250GWh的电芯产能,这几乎是其2024年出货量的20倍!这说明海博思创不是在某一棵树上吊死,而是在编织一个强大的、多元化的供应链生态。

锁定如此天量的产能,势必需要巨额的预付款或保证金,这对海博思创的现金流将是严峻考验。电芯技术仍在快速迭代。如果未来出现颠覆性技术,长期协议锁定的产品是否会变成“落后产能”?

如果全球储能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如此庞大的产能将造成巨大的库存和资金沉淀压力。但无论如何,在当前这个时间点上,海博思创的这步棋,展现了一家行业龙头应有的战略魄力和前瞻性。它不仅仅是在购买电芯,更是在购买时间,购买确定性,购买未来市场的入场券。

对于海博思创来说,与宁德时代的十年之约,是其宏大战略的基石。它既保障了“储能+X”生态梦的顺利推进,也为高利润的海外扩张注入了强心剂。

在储能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新兴行业,海博思创用一纸合约,试图将最大的不确定性供应链,转化为最确定的竞争优势。这笔看似疯狂的订单,很可能成为储能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成熟整合的关键分水岭。

海博思创的最终答卷,我们拭目以待。

注:(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