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AI泡沫”争议之际,英伟达交出炸裂财报!

继软银、桥水之后,又一家资管巨头选择清仓英伟达。根据最新披露的13F文件,硅谷“风投教父”彼得·蒂尔(Peter Thiel)旗下的蒂尔宏观基金(Thiel Macro Fund),已在今年第三季度将其持有的全部英伟达股份悉数抛售。这些动作发生在英伟达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之际。

美东时间周三盘后,英伟达公布了超出预期的三季度财报。在美股市场因估值担忧而持续低迷之际,英伟达不负众望,再次交出耀眼成绩单,其股价在盘后飙升大涨。

01

英伟达三季度财报

“满分”似乎已成惯性。

财报显示,英伟达第三财季营收为570.1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的549.2亿美元;净利润为319.1亿美元,同比大涨65%,经调整后的每股收益为1.30 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1.25美元。

数据中心——英伟达最重要的业务——Q3营收为512亿美元,轻松超过分析师预测的490.9亿美元,同比增长66%。其中,“计算”(即GPU)业务贡献了430亿美元营收;网络业务(即允许多个GPU能协同工作的组件)贡献了82亿美元。

英伟达首席财务官Colette Kress在声明中表示,公司当前最畅销的芯片系列是Blackwell Ultra,这是Blackwell芯片的第二代产品。

英伟达CEO黄仁勋还在声明中提到:“云端GPU已经全部售罄。”

这一表态回应了投资者的担忧,即英伟达快速增长的营收高度依赖于少数几家大型云服务商(即超大规模客户),而这些客户必须找到终端用户来消化芯片产能。

其他业务方面,英伟达游戏Q3营收为43亿美元,同比增长30%。在数据中心兴起前,游戏业务曾是英伟达最大业务板块。

专业可视化业务Q3营收7.6亿美元,同比增长56%;汽车与机器人业务Q3收入达到5.92亿美元,同比增长32%。

英伟达的业绩和指引被视为衡量AI热潮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英伟达预计,四季度营收约为650亿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的616.6亿美元。

02

近期多家机构减持英伟达

近期,投资者纷纷抛售英伟达及大型科技公司股票,他们担心各家公司在争相打造和运营全球最强AI模型的过程中,在数据中心、芯片及其他基础设施上投入过多,并且短期难以看到投资回报。

尽管英伟达最新财报再次超预期,暂时安抚了市场对AI投资回报周期过长的焦虑,但机构投资者的集体撤离却揭示出更深层的担忧——在估值高企、宏观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即便是AI浪潮的“卖铲人”,也难以独善其身。

彼得·蒂尔被誉为硅谷“风投教父”,其职业生涯与多家里程碑式的科技企业紧密相连。蒂尔创立的蒂尔宏观基金(Thiel Macro Fund)最新提交的13F文件显示,今年三季度,该基金对其持有的54万股英伟达股票进行了“一键清仓”。

除了蒂尔宏观基金,软银和对冲基金桥水也大幅抛售了英伟达。软银集团在三季度已经清仓英伟达,套现58.3亿美元。

桥水基金的调仓更为激进。最新13F文件显示,截至9月30日,桥水持有英伟达251万股,较二季度末的723万股暴降65.3%。这一转变尤为剧烈——就在第二季度,桥水才对英伟达持仓大幅加码逾150%。两个季度的急转弯标志着明显的策略转向:从"追随趋势"到"风险管理优先"。

除了英伟达,桥水三季度还大幅减持了iShares核心MSCI新兴市场ETF(IEMG)、谷歌A、SPDR黄金ETF(GLD)、微软等,这些标的涨势在本季度都有所放缓。
桥水创始人瑞·达利欧曾发出警告称,美国经济可能已经进入“大债务周期”的后期,美联储的宽松政策正在刺激泡沫进一步扩大。等到美联储不得不开始收紧货币政策时,即是泡沫破裂的时刻。

另外,瑞银全球资产管理(美洲)11月14日披露的13F报告显示,截至三季度末,该机构持有1.96亿股英伟达,相较于二季度末环比降低17.33%;巴克莱三季度持有英伟达股票数量较二季度末环比降低53.67%;美国银行和海纳国际集团三季度分别减持英伟达股票11.2%、11.11%。

此外,瑞银集团、瑞士国家银行、蒙特利尔银行、汇丰控股、花旗集团等知名机构,均在三季度对英伟达进行了不同程度减持。

03

人工智能“泡沫论”的讨论愈演愈烈

AI热潮推升美股,科技七巨头屡创新高,但估值泡沫争议亦随之升温。巨头举债加码,部分机构却悄然减持,市场情绪在追涨与避险间摇摆,震荡加剧。巴菲特曾言:“每个泡沫都藏着一根针。”如今,这根针似乎正悄然逼近。

今年,美国AI巨头掀起“发债潮”,发债规模已超过2000亿美元。9月,甲骨文发行了180亿美元债券,用于基础设施租赁项目;10月底,Meta再发300亿美元,刷新公司债纪录;11月初,谷歌母公司Alphabet加码250亿美元,其中175亿美元在美国发行,75亿美元在欧洲发行。

“这股AI公司‘发债热’,背后的核心驱动力主要是AI基础设施投资进入密集期。”联合评级国际有限公司董事李为峰对媒体表示,当前的AI算力竞赛需要巨额的资本支出作为支撑,美国各大AI公司的资本支出预测持续上调,但这些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在扣除大规模的股票回购和分红后已经无法覆盖AI相关资本开支,因而积极转向债务市场融资。

然而,巨额融资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市场对资金压力和资本支出可持续性的担忧。

一个“危险”的信号是,此前,科技巨头们主要依靠自身强劲的经营现金流来支持扩张,鲜少利用债券市场进行大规模融资。然而,眼下这一模式已被打破。

当地时间11月18日,科技巨头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伊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被问及如果AI泡沫破裂,谷歌能否免受其影响。对此,皮查伊表示,相信公司能撑过这样一场风暴,但肯定还是会受到影响:“我认为没有任何公司能完全幸免,包括我们。”

皮查伊补充道:“看到(AI)这项技术的潜力,现在的兴奋程度是合理的。我们回过头去看互联网,此前显然存在大量过度投资,但现在没有人会质疑互联网是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人们工作的方式。我对AI的预期也是一样的。所以我认为,这样一个时刻是理性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非理性因素。”

美国银行此前发布的10月全球基金经理调查显示,随着AI概念股今年经历强劲上涨,全球基金经理对AI泡沫的担忧正上升至空前水平,54%的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概念股已进入泡沫区域。

不过,也有机构持不同意见。例如,景顺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布莱恩·莱维特表示,尽管当前市场确实呈现出一些类似泡沫的特征,但整体而言,目前尚未进入典型的泡沫状态。当今市场与上一轮的互联网泡沫时期存在明显差异。

04

市场观点

源达信息证券研究所所长吴起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期部分机构投资者减持或清仓英伟达及其他大型科技股,巴克莱下调甲骨文债务评级,质疑AI资本开支可持续性。这是由于AI权重股估值高、机构持仓集中,导致机构主动抛售。同时,AI产业增长也正受算力、配套设备与能源等基础设施瓶颈制约。

不过,机构减持英伟达可能更多是短期的战术调整和风险控制,并不等同于看空整个AI赛道,市场对AI的长期投资逻辑并未被颠覆。

渣打中国财富方案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对媒体分析称,英伟达本次盈利将保持强劲,但是市场似乎已经习惯了英伟达超预期的业绩报告。因此,相对于本次业绩,对于未来的指引可能更重要。

在王昕杰看来,AI牛市遭遇一定程度怀疑,叠加投资过度拥挤,造成高贝塔标的回撤。接下来可以关注几大方面,首先是AI支出的持续性、未来收益情况以及对整体产业链的影响。第二是市场对于美联储12月降息的预期,以及2026年是否持续保持鸽派预期。第三,美国劳动力市场持续温和下滑,市场对于经济预期的韧性也有所动摇。

内容来源于券商研报,媒体报道、仅供参考。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