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拍价不及银行净资产的三分之一,海安农商行股权被拍卖又被撤回
在商业的棋局里,每一步落子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当司法拍卖的槌声落下,一笔股权的归属改变,背后牵动的可能是企业的命运、资本的流向,甚至是区域经济的微妙平衡。
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江苏阳光”)持有的江苏海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海安农商行”)4.95% 股权司法拍卖一事,正是这样一个引人瞩目的落子。
然而,这场本应按部就班进行的拍卖,却在起拍前被紧急叫停,理由是 “录入信息有误,撤回重新发布”。截至笔者发稿时,这场拍卖仍未重启,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江苏阳光,曾经的毛纺巨头,其身影在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历程中赫赫有名。从乡镇小厂起步,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全球最大的毛纺生产企业和高档服装生产基地,生产规模位列世界第三,还曾在 2002 年跻身中国企业 500 强。
然而,辉煌似乎已成为过去式。近年来,江苏阳光因涉嫌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控股股东银行幕内交易被重罚,最终走向股票终止上市、摘牌的命运。而今,它又因债务问题被推至司法拍卖的台前,其持有的海安农商行股权成为为数不多的优质变现资产。
海安农商行,这家成立于 2011 年 2 月 28 日的本土银行,是海安市营业网点最多、服务触角最长、资产规模最大、经营实力最雄厚的金融机构。截至 2024 年 12 月末,全行资产总额达 976.44 亿元,各项存款余额 771.25 亿元,各项贷款余额 644.33 亿元。2022 至 2024 年,分别实现净利润 8.23 亿元、8.61 亿元、9.02 亿元,业绩表现堪称稳健。
这样一家在区域金融领域举足轻重的银行,其股权自然具备吸引力。然而,江苏阳光所持的这部分股权,却因司法拍卖的波折,陷入了不确定的漩涡。
从评估报告来看,这笔股权在 2024 年 12 月 31 日的估值为 21348 万元,折合每股 4.31 元。而司法拍卖的起拍价仅为 14969 万元,相当于在估值基础上折价 3 成,起拍单价为 3.02 元。
若以海安农商行 2024 年末每股净资产 10.14 元、2025 年上半年每股净资产 10.59 元来衡量,起拍价竟不及每股净资产的三分之一。
这样的价格,不禁让人对这场股权拍卖的合理性产生疑问。实际上,江苏阳光的现状早已拉响了警报。
2025 年 3 月,江苏阳光集团被光大银行无锡分行申请破产,目前被列为被执行人 5 次,执行金额近 6 亿元,同时被申请限制高消费 2 次。
重压之下,其持有的海安农商行股权成为少数能快速变现的资产。但即便如此,这场股权拍卖也并非江苏阳光主动为之,而是其深陷债务泥潭后,法院进行的司法强制执行。
海安农商行的股权结构也将因此拍卖而面临改变。作为前五大股东之一,江苏阳光的退出,或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值得一提的是,海安农商行的上市之路同样充满波折。2016 年进入上市辅导,2023 年 3 月 IPO 获得受理,看似前景一片大好。
然而,2024 年 3 月底,因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过期,IPO 审核状态变为 “中止”。停摆近 3 个月后虽状态更新,但同年 6 月,海安农商行及其保荐人国泰君安证券撤回上市申请文件,上海证券交易所随之终止审核。
上市折戟,对海安农商行的资本扩张战略无疑是重大打击,也为其未来发展平添诸多变数。这场股权拍卖的暂停,恰似一场未完待续的戏剧。
未来,这场拍卖将何去何从?海安农商行又将如何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找到新的方向?这些问题,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