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人寿三季报业绩高增,国寿财险高综合成本率挤压利润空间

近日,标准普尔全球市场情报发布的2024年全球寿险公司50强榜单出炉。“寿险一哥”中国人寿凭借7980.7亿美元的准备金规模,成全球最大寿险公司。

至于中国人寿具体经营成色,可以从前不久公司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报告窥探蛛丝马迹。

资负共振助力业绩高增

5家A股上市险企前3季度合计归母净利同比增长超3成。得益于对权益类资产大比例配置,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于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增速领先。作为“寿险一哥”中国人寿业绩在A股五大上市险企中营收规模位列第二,净利规模排名第一。

2025年前3季度,中国人寿营收同比增长25.9%达5378.95亿元;归母净利同比大增6成达1678.04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仅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就同比大增91.5%高达1268.73亿元。

对中国人寿来说资负共振推动了业绩高增。一边严控负债成本,一边把握市场机会加大权益投资力度,投资收益表现亮眼是拉动业绩高增长的主要原因。中国人寿通过对权益类资产增持,高比例配置FVTPL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从而使得股价浮盈助推利润增长。2025年上半年中国人寿股票FVTPL占比达77.4%。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3685.51亿元,同比增长41%;总投资收益率6.42%,同比提升104个基点。

截至2025年3季度末,中国人寿总销售人力65.7万人。其中个险销售人力60.7万人,较年初61.5万人有小幅下滑,较2025年中期59.2万人环比增长2.53%。

新业务价值方面,中国人寿主要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推进向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的转型战略。前3季度,浮动收益型业务在首年期交保费中的占比同比提升超过45个百分点。2025年前3季度公司新业务价值较2024年同期重述结果同比提升41.8%。

虽然纵向来看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增长强劲,但置于行业来看其新业务价值增速却算不上亮眼,在五大A股上市险企中排名仅高于太保寿险。其中,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6.6%,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增速50.8%,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速46.2%、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31.2%。

截至2025年前3季度,公司偿付能力较年初有所下滑。其中,2025年3季度末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15.84个百分点,降至137.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年初下滑23.82个百分点,降至183.94%。

国寿财险综合成本率较高压缩盈利空间

A股上市五大险企中,除新华保险外其余四家均涉猎财险业务。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因市场份额、盈利能力及行业影响力长期占据国内财险市场主导地位,素有“财险老三家”美誉。

2025年前3季度,86家财险公司创造净利778.27亿元,同比增长超5成。财险老三家就贡献了净利润的7成。同期,老三家保险业务收入上千亿规模。

国寿财险因与财险老三家在以上经营指标上有断层差距,被排挤在外。2025年前3季度国寿财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855.77亿元,同比增长3.10%;净利34.81亿元,同比增长56.24%。(合并口径)

2025年前3季度,国寿财险录得签单保费833.91亿元。其中,车险签单保费占比56.44%,为471.64亿元。渠道方面,代理渠道仍是支柱,该渠道签单保费占总签单保费比例达7成。

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一方面得益于资本市场回升带动的投资收益改善,另一方面缘于对承保端成本控制显成效。

2025年前3季度,国寿财险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同比减少3.28亿元。同期,公司录得投资收益38.23亿元,同比增长23.80%。其收益率指标均较2025上半年有所提升。累计净资产收益率9.03%,总资产收益率2.27%,投资收益率3.41%,综合投资收益率4.75%。其中,后两项投资收益指标远超近3年公司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2.53%和2.56%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同期国寿财险综合成本率为99%,较2025上半年末环比提升1.53个百分点,逼近监管红线。其中,综合费用率25.09%,综合赔付率73.91%。经统计,同期超百亿保费规模的险企平均综合成本率98.23%,国寿财险显然低于及格线。

事实上,2022-2024年国寿财险连续3年年末综合成本率虽有小幅下滑,但仍超盈亏红线,分别为101.29%、100.88%、100.48%。综合成本率作为衡量险企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长期处于红线之上收窄了国寿财险盈利空间。

偿付能力方面,2025第三季度末国寿财险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0.08%,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5.46%,符合监管要求。不过较上季度降幅较大,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环比下降25.73个百分点,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环比下降4.74个百分点。国寿财险偿付能力下降主要受赎回2020年存量45亿元资本补充债影响。

高管变动

除业绩引市场瞩目外,今年以来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寿险和财险公司出现了部分高管变动。尤其国寿财险管理层出现重大变动。

继2024年国寿财险原董事长蔡希良岗位变动,获监管核准担任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董事长后,2025年3月蔡希良卸任国寿财险董事长一职,由李祝用接棒成为国寿财险新任董事长。

近日,国寿财险2025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披露,傅天明被免去副总裁一职。但这并不意味着傅天明彻底告别国寿,其在国寿财险身兼数职,除副总裁职务外,还担任财务负责人、航运保险运营中心总经理。

同时,国寿财险撤销了监事会,作为监事长的曹杰被免职。

除了正常职务变动外,10月1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一纸通报,揭开了国寿财险内部治理存严重漏洞的一角。

经查,国寿财险原总裁刘安林存在“靠保险吃保险”,利用职务便利侵吞公共财产,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财物等违法违规行为,已被开除党籍,涉嫌犯罪问题移交司法机关。据悉刘安林1990年踏入保险行业,2015年时担任国寿海外公司总裁一职,曾被委任国寿财险总裁、首席风险官等要职。

相较,今年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高管变动较为简单。董事会秘书刘晖,总裁助理侯晋、非执行董事牛凯龙任职资格相继获批。因工作调动,白凯于2025年7月卸任副总裁一职。

业务合规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经国寿财险披露的对机构行政处罚有28件,累计被罚金额约483.40万元。同期,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各级机构受到行政处罚金额累计达2059万元;此外,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省级及以下分支机构被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采取监管措施215项。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不慌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