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天农食品赴港,“清远鸡王”难逃周期波动,一场味觉符号的资本考验

“食在广东”,不仅是一句流传千年的民谚,更是一种关于味觉与经济的密码。岭南人的餐桌之上,清远鸡不仅是一道菜,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如今,这只承载着岭南味道的鸡,正从餐桌迈向资本舞台。被誉为“清远鸡王”的广东天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农食品”),正式向香港资本市场递交招股书。

这意味着,这家深耕岭南养殖多年的农企,正试图在资本层面完成从“地方名鸡供应商”到“现代农业集团”的转型。

不过,这场IPO并非仅仅是“岭南味道”的商业延伸,它更折射出中国农企上市的艰难路径。在周期波动与品牌化的双重考验下,天农食品的资本叙事既有诱人的想象空间,也潜藏着不容忽视的结构性风险。

从餐桌到资本:一只清远鸡的进化之路

在粤菜文化中,清远鸡几乎无可替代。与普通白羽鸡相比,它肉质更紧致、脂香更浓郁、价格也更高,长期以来被视为高端食材,代表着广东人对“食材本味”的极致追求。

天农食品是这一文化符号的产业化代表。公司发源于广东清远,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涵盖育种、养殖、加工、销售及品牌营销的完整清远鸡产业链布局。

公开资料显示,天农食品不仅掌握优质种鸡资源,围绕核心产品构建了垂直一体化的全产业链运营体系,还建立了“公司+农户+合作社”的供应体系,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发展了4000多户肉禽代养户,由此实现清远鸡的标准化生产。

这种深度绑定区域特色产业的路径,让天农食品拥有独特的品牌辨识度。与北方的白羽鸡养殖巨头相比,清远鸡属于典型的“土鸡经济”,以高品质和地方品牌为驱动,其产业逻辑更接近“文化加成的农产品”,兼具消费升级与地方特色双重属性。

在当前消费趋势日益分化的背景下,这一模式具备资本化的想象空间。

一方面,消费者对“安全、生态、本地”食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土鸡类产品迎来溢价机会;另一方面,食品企业正加速品牌化与产业整合,资本市场开始重新审视地方农企的潜在价值。

而天农食品上市,正是这一逻辑的体现。天农食品希望借助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与品牌曝光,实现从区域龙头到全国品牌的跨越,进一步完善上下游布局,强化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

然而,当传统农企走向资本市场,问题也随之而来:一个深植地方的养殖企业,如何讲出能打动投资者的“成长故事”?

“猪强鸡稳”现状下,周期浪潮里难逃结构博弈

在外界眼中,天农食品是“清远鸡王”;但从财务结构看,它更像一家“猪鸡并举”的综合型农企。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及2025上半年,天农食品实现收入分别约为39.52亿元(人民币,下同)、35.96亿元、47.76亿元及22.21亿元。

从业务细分来看,其主营业务涵盖清远鸡、其他土鸡、生猪以及生鲜产品,其中生猪板块的收入占比逐年上升,成为业绩的关键变量。

招股书数据显示,生猪产品的营收分别为25.87亿元、22.14亿元、32.03亿元及14.72亿元,呈波动上行趋势,相关业务占比也有所提升,分别为65.5%、61.6%、67.1%及66.3%。

这一结构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周期叠加”。

家禽与生猪行业均具明显的周期特征。以最常见的白羽鸡为例,据Wind数据,其均价从2023年4月10.65元/公斤的高位,滑落至2024年7-8元/公斤的区间。2025年的价格更是几度跳水,一季度甚至触底至5.87元/公斤,至今仍在低位震荡。

而生猪行业更是典型的“猪周期”代表,价格高低起伏,利润波动剧烈。

天农食品的业绩曲线也因此显得尤为不稳定。根据公司披露的财务数据,过去三年间,天农食品营收虽总体维持增长,但净利润波动明显:盈利高峰期毛利率接近20%(2024年为18.8%),低谷时则迅速下滑至个位数(2024年为1.6%)。

这种剧烈波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天农食品的盈利模式仍然高度依赖上游原料价格与市场周期。清远鸡虽然享有一定溢价,但仍难以摆脱行业共振;生猪业务则更直接受制于供需关系变化。当猪价处于下行周期时,公司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周期的金融化风险也因此浮现。资本市场偏好稳定可预期的收益模型,而周期性农企往往难以提供这种确定性。天农食品若无法在产业链中建立足够的“逆周期”能力,其估值逻辑将长期受限。

所谓逆周期能力,本质上是通过延伸价值链、提升附加值,来削弱价格波动的影响。例如,深加工业务、品牌销售、供应链金融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滑周期波动。

但从目前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来看,天农食品的利润结构仍偏重于初级养殖环节,附加值业务尚未形成规模。

因此,这家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最大考题,不是“有没有故事”,而是“故事能否持续”。

资本考题:地方农业的现代化与破圈之战

天农食品的IPO,既是一场融资动作,也是一场“地方农业现代化”的现实测试。

对于以清远鸡为核心的农企而言,品牌化是突围的主要途径。清远鸡的价值并不在于产量,而在于“身份”——一种可识别的地域文化和消费信任。然而,这种文化优势在资本市场中如何转化为商业护城河,是一个尚未被充分验证的问题。

清远鸡的溢价,建立在“正宗”“天然”“本地”的语境之上。但要在全国市场复制这一优势,就必须解决品牌延展与产品标准化的矛盾。太强的地域属性可能导致品牌难以破圈;而一旦标准化,则容易稀释其地方特色与溢价空间。

这种张力,是地方农产品品牌普遍面临的困境。对天农食品而言,如何在“本土特色”与“全国化扩张”之间找到平衡,将决定其品牌上限。

资本市场的态度同样值得关注。港股市场对农业标的一向谨慎,投资者偏好稳定现金流与食品安全护城河明显的公司。

相比之下,周期性强、盈利波动大的企业往往难以获得高估值。天农食品若想突破这一结构性偏见,就必须证明自己不只是“周期玩家”,而是一个具备长期品牌价值与生态协同能力的现代食品公司。

未来的增长逻辑,或许要从“卖鸡”走向“卖生态”。清远鸡作为品牌载体,完全可以延伸出更广的产业链——从深加工食品到预制菜、从餐饮联名到文化IP化。

天农食品如果能将清远鸡打造成一个“岭南味觉品牌”,从上游供应商转型为消费品牌运营商,才可能获得资本的长期信任。

然而,这样的路径并不容易。品牌建设需要长期投入,渠道扩张需要资金支撑,供应链整合需要管理能力。在周期压力尚未消解、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天农食品必须在“扩张”与“稳健”之间谨慎取舍。

结语

天农食品的上市,不仅是清远鸡产业链的资本化尝试,更是中国地方农业寻求现代化转型的缩影。

一方面,它展示了地方农企通过标准化、品牌化实现产业升级的路径;另一方面,它也暴露出农业企业普遍面临的周期性困境与资本化挑战。

资本市场向来理性,它可以为企业提供成长的资金,但不会为情怀买单。天农食品需要回答的,不只是“清远鸡有多好吃”,而是“这家公司能否穿越周期,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型”。

清远鸡的香气仍在,但资本市场更关心的是,那股香能否稳稳地传得远。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