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区域谋发展,郑州银行(002936.SZ/6196.HK)2025Q3以“稳”破局、以“优”提质
在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与行业竞争加剧的环境下,银行业呈现分化格局。在此背景下,近日郑州银行披露的三季度业绩报告,展现出这家深耕河南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态势。
截至三季度末,郑州银行资产总额突破7400亿元,营收净利实现双增,零售转型与风险防控多点突破,在复杂环境中彰显出“规模与质量并重”的发展特质。
一、规模增长锚定实体需求,风控护航夯实发展底座
资产规模的跨越式增长成为本季度最亮眼的业绩切面。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郑州银行资产总额达7435.5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93%,671.87亿元的资产增量更是去年同期的1.87倍。这一增长速度远超自身历史同期水平。负债端的坚实支撑为资产扩张提供了稳固基础。前三季度全行吸收存款本金总额达到4595.18亿元,同比增长13.59%,增量近550亿元。
规模增长的核心价值在于转化为服务实体的能力。截至三季度末,全行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4067.1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91%,信贷资源精准投向经济关键领域。
在河南“7+28+N”重点产业链群建设中,郑州银行通过聚焦先进制造业、城市更新等领域,将规模优势转化为产业赋能实效。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该行落实融资协调机制,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并以“一企一策”纾困方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充分展现了本土银行对实体经济的赋能效益。
这种“规模扩张-实体赋能-生态共建”的良性循环,正是城商行在区域经济中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所在。
与此同时,降本增效与风险防控的同步推进,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底线。
前三季度业务及管理费支出同比压降2.45%,成本收入比下降1.57个百分点至23.99%,这一成果源于该行在组织架构优化、数字化转型与流程再造上的持续投入。通过“对外客户体验第一、对内提升效率第一”的双导向改革,数字化服务水平与业务协同能力显著提升,既降低了运营成本,更改善了客户体验。
风险防控能力的提升则为经营发展保驾护航。截至9月末,不良贷款率较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至1.76%,拨备覆盖率提升19.94个百分点至186.17%,两项核心指标的“一降一升”,印证了资产质量的稳步改善。
这种变化与行业趋势高度一致:在严监管与宏观经济回升的双重作用下,城商行通过加大存量风险处置、优化信贷结构,实现了风险防控能力的系统性提升。
二、结构优化+零售突破,多维发力锻造增长韧性
在规模扩张的同时,郑州银行通过收入结构优化与精细化管理,构建起更具韧性的盈利模式。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3.95亿元、归母净利润22.7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91%和1.56%,在行业息差普遍承压的背景下,这份双增成绩单凸显了其盈利韧性。
盈利增长的背后,是“传统业务筑基+多元收入赋能”的清晰逻辑: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5.83%至78.16亿元,延续了传统业务的“基本盘”优势;非利息收入达15.79亿元,规模显著提升,有效对冲了息差波动风险。收入结构优化意味着该行从单纯依赖存贷差的传统模式,向综合化经营模式转型迈出关键步伐。
零售转型成为驱动结构优化的核心引擎,截至三季度末,个人贷款余额963.0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8%,增速较上半年进一步提升,展现出转型提速的良好态势。个人存款表现同样突出,余额达2671.43亿元,较上年末激增22.44%,新增规模达490亿元。
这反映了河南居民对本土银行的信任提升,更体现了其将客户流量转化为资金“留量”的经营能力,为后续业务扩张提供了低成本、可持续的资金来源。
深层次看,这是郑州银行打造的“四大管家”生态体系价值持续释放。
“市民管家”通过打通医保、社保等民生场景增强客户黏性,“融资管家”精准服务小微客群,“财富管家”提供定制化资产配置服务,“乡村管家”推动金融服务下沉县域,四个维度形成了覆盖全场景的零售服务网络,既契合了银行业“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趋势,更将零售业务从单一产品销售升级为综合服务体验,为长期盈利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三、结语
郑州银行呈现的是一家区域银行在复杂环境中“稳规模、优结构、强风控”的清晰发展脉络。资产规模的跨越式增长夯实了服务实体的根基,零售转型的深入推进优化了盈利结构,风险防控的持续升级筑牢了发展底线,三者共同构成了其高质量发展的“铁三角”。
站在“十五五”规划即将开启的节点,银行业正加速向综合化、数字化、场景化转型。对于郑州银行而言,依托河南区域经济的发展红利,持续深化“四大管家”生态建设,进一步提升资金营运能力与数字化服务水平,有望在巩固本土优势的基础上,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金融动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