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前瞻|印象大红袍再闯港交所:“一碗茶”撑起一个IPO
在首次递表失效九个月后,武夷山文旅旗舰再度叩响港交所大门。10 月 14 日,印象大红袍股份有限公司更新招股文件,延续其资本市场征程,兴证国际、铠盛为其联席保荐人。
业绩 V 型反弹 盈利修复之路喜中带忧
公开资料显示,印象大红袍是一家国有文旅服务企业,总部位于福建省武夷山,主营业务包括演出及表演服务、印象文旅小镇及茶汤酒店。
业绩表现来看,2022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印象大红袍实现收入分别实现收入约 6303.9 万元、1.44 亿元、1.37 亿元及 5588.4 万元。2023 年收入的爆发式增长(同比激增 128.3%),直观地反映了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被压抑的旅游需求得到集中释放。然而,2024 年全年收入相较于 2023 年出现约 4.7% 的小幅下滑,这或许意味着第一波报复性消费浪潮过后,旅游市场的增长回归常态,并面临一定的经济压力。

利润表现则更为亮眼。公司成功扭转了 2022 年亏损 259.9 万元的局面,在 2023 年及 2024 年分别录得净利润 4750.4 万元及 4280.9 万元,盈利能力显著修复。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为 677.5 万元。深入分析利润表可以发现,其盈利能力的提升主要来源于毛利的改善。公司的毛利从 2022 年的 1717.8 万元,大幅增长至 2023 年的 8312.2 万元和 2024 年的 7489.3 万元。
毛利率的跃升是其中的关键。 计算可得,其毛利率从 2022 年的 27.3%,飙升至 2023 年的 57.8%,并在 2024 年维持在 54.6% 的高位。这一变化揭示了文旅行业高经营杠杆的特性:在固定成本(如演员薪酬、设备折旧)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收入的增长能带来边际利润的快速提升。
然而,高毛利也伴随着隐忧。2024 年毛利和毛利率的同比微降,以及 2025 年上半年毛利降至 2375.3 万元(毛利率约 42.5%),表明成本的刚性开始显现。随着收入增长放缓或小幅回落,销售成本(主要为演出运营的直接成本)的下降速度未能同步,正在侵蚀其利润空间。此外,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在 2025 年上半年同比大幅增加,达到 857.1 万元,需关注其后续能否有效控制费用率。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单一 IP 的深度依赖
印象大红袍的业务模式最大的亮点,也是其最核心的风险点,均来自于其王牌产品 ——《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
根据招股书,这部演出是 “福建省首个大型户外山水实景演出”,历来是公司的绝对收入支柱。数据显示,在过去三个完整财年及最近两个半年期内,该演出贡献的收入占比分别高达 91.4%、94.3%、94.6%、93.0% 和 87.8%。这一系列数字清晰地表明,印象股份的成败,几乎系于《印象・大红袍》一身。
这种深度依赖是一把双刃剑。
积极的一面在于,《印象・大红袍》已经建立起强大的品牌护城河。作为由著名导演张艺谋领衔的 “印象系列” 作品之一,其本身就具备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市场号召力。它深度融合了武夷山的自然山水与茶文化,提供了不可复制的沉浸式体验,使其成为前往武夷山游客的 “必看项目”。这种独特的定位,使其在 2024 年中国文旅演出市场中排名第八,具备了强大的定价能力和稳定的客源基础。
但消极的一面在于,招股书中也明确提示了 “业绩对演出及表演服务具有高度依赖性” 的风险。这种风险具体体现在:其一,抗风险能力脆弱,公司的业绩极易受到外部冲击。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都可能直接导致演出停摆,对公司收入产生不利影响;其二,增长天花板明显,单一演出的接待能力存在物理上限。每天演出的场次、每场演出的座位数都是固定的。这意味着,在不提价的前提下,收入的增长存在瓶颈。其三,创新与迭代压力。一旦产品老化,吸引力下降,公司将缺乏其他有力的收入来源进行对冲。
多元化探索道阻且长
意识到单一依赖的风险,印象大红袍也并非无动于衷。公司正在尝试进行业务多元化拓展,主要围绕 “印象文旅小镇” 和 “茶汤酒店” 两大业务板块。
这一战略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它试图将《印象・大红袍》的客流优势进行二次开发和变现,打造 “观看演出 + 小镇游览 + 茶文化主题住宿” 的一站式体验,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提升客单价。
然而,从收入构成来看,这些新业务目前尚未能撼动演出业务的绝对主导地位。在 2025 年上半年,演出收入占比仍高达 87.8%,意味着新业务合计贡献约 12.2% 的收入。多元化探索虽已起步,但仍在萌芽阶段,其规模效应和盈利能力有待时间检验。
另外,文旅小镇和主题酒店的运营,与演出业务是截然不同的逻辑,涉及更复杂的业态管理、更高的资本开支和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它们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导流效果,更取决于其自身的产品力、运营效率和品牌塑造。对于长期深耕演出业务的印象大红袍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深刻的内部能力挑战。
综上,印象大红袍的港股之旅,不仅是一次融资行为,更是一次对其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和成长性的全面考验。这杯源自武夷山的 “大红袍”,能否在资本市场的沸水中泡出持久回甘,尚待时间给出答案。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