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新股前瞻|存储行业步入涨价周期,高库存的晶存科技能否释放高业绩弹性?

自 2025 年 9 月以来,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迎来了普遍涨价,多家巨头宣布提价,DRAM 产品涨幅普遍达 15%-30%,NAND 闪存价格也上调 5%-10%。

存储全品类价格上涨的背后,是因为 AI 需求引爆 “存力” 革命,AI 服务器对内存 (DRAM) 和存储 (NAND Flash) 的消耗量远高于传统服务器,这使得国际存储巨头调整策略,削减传统制程产品产能,将更多资源集中于 DDR5 和 HBM 等高端产品。这种战略倾斜导致中低端存储产品供应紧张,出现结构性缺货,从而推动了全品类存储产品价格的上涨。

市场预期这一轮涨价趋势有望延续到 2026 年,这提振了投资者对存储芯片公司未来盈利的信心,因此 9 月以来市场中的存储企业股价纷纷大涨,例如香农芯创 (300475.SZ)、德明利 (001309.SZ)、江波龙 (301308.SZ) 等存储概念股一个月内便实现了股价翻倍。

乘着行业进入涨价周期,来自深圳的晶存科技开始冲击资本市场。智通财经 APP 了解到,9 月 29 日,晶存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了主板上市申请,招商证券国际、国泰君安国际为联席保荐人。至 10 月 13 日,晶存科技进一步委任东方证券 (香港) 有限公司、浦银国际融资有限公司及华富建业证券有限公司为其此次 IPO 的整体协调人。

据招股书显示,晶存科技是全球领先的嵌入式存储产品独立厂商,主要专注于嵌入式存储产品及其他存储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2022 至 2024 年,晶存科技的收入分别为 20.96 亿元、24.02 亿元、37.14 亿元,期内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 4441.7 万元、3701.3 万元、8888.7 万元。在 2025 年上半年中,晶存科技的收入为 20.60 亿,同比增长 19.28%,净利润为 1.15 亿元,同比降约 5.7%。

晶存科技能否借着行业进入涨价周期的东风于 IPO 中博一个高估值?透过公司招股书或许便可找到答案。

产品销量持续快速增长带动业绩稳步提升

成立于 2016 年 12 月的晶存科技已在存储行业深耕近 9 年,公司持续专注于嵌入式存储产品及其他存储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并已形成了 RAYSON® 和 ARTMEM® 两大品牌。

从产品层面看,晶存科技目前的嵌入式存储产品包括基于 DRAM 的产品 (DDR、LPDDR)、基于 NAND Flash 的产品 (eMMC、UFS)、以及多芯片封装 (MCP) 嵌入式存储产品 (eMCP、uMCP, ePOP)。此外,公司也销售包括固态硬盘和内存条在内的其他产品。同时,晶存科技也为部分客户提供测试及存储技术服务,作为存储解决方案的补充。

据招股书显示,2024 年时,基于 DRAM 的产品、基于 NAND Flash 的产品、以及多芯片封装 (MCP) 嵌入式存储产品的收入占比分别为 66.6%、18.1%、8.4%,而固态硬盘、内存条及测试服务的收入占比为 6.8%。显然,基于 DRAM 的产品是晶存科技的主要收入来源。

晶存科技表示,公司的该等产品可用于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教育电子、智慧家居、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等诸多消费电子领域,并可用于包括工业领域和智能座舱系统等多元化场景中。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全域变革,晶存科技也将为 AI 手机、AI PC、机器人及智能座舱系统等跨时代产品落地提供富有市场竞争力的存储方案。

从销售渠道来看,晶存科技采取了直销 + 分销的双轮驱动模式。2024 年中,晶存科技直销与分销的收入占比分别为 41.1%、58.9%。从 2022 至 2024 年,两大销售渠道的收入均呈现持续的上升趋势。

从地理位置来看,晶存科技的产品主要销往中国内地和香港,2024 年时,晶存科技在中国内地与香港的收入占比分别为 38.9%、59.5%,在韩国的收入占比 1.2%,在其他国家及地区的收入占比为 0.4%。值得注意的是,销往香港的产品绝大部分也有中国内地客户所购买,因此晶存科技主要面向的还是国内市场。

从业绩来看,晶存科技 2022 至 2024 年收入的持续增长主要是因为基于 DRAM 的产品和基于 NAND Flash 的产品销售收入的快速提升,再加上包括固态硬盘、内存条及测试服务的其他收入的增长,共同推动了公司整体营收的持续提升,2025 年上半年亦是如此。

而晶存科技基于 DRAM 的产品和基于 NAND Flash 的产品销售收入的持续提升主要是因为公司产品销量的快速扩大,其中基于 DRAM 的产品的销量从 2022 年的 4387.4 万吨增至 2024 年的 9570.2 万吨,基于 NAND Flash 的产品的销量从 949.4 万吨增至 2024 年的 4161.1 万吨。虽然售价有所波动,但晶存科技通过大规模的加速出货实现了产品收入的持续增长,变相的 “熨平” 了价格波动。2025 年上半年亦是通过销量的提升推动收入的持续增长。

随着销量的持续快速攀升,规模效应显现,晶存科技的毛利率稳步提升,2022 至 2024 年,其毛利率分别为 7.6%、8.9%、9.2%,但净利率有所波动,期内分别为 2.1%、1.5%、2.4%,这主要是因为 2023 年的其他收入的减少,以及行政及其他运营开支的增加影响了期内净利润释放。而 2025 年上半年晶存科技在收入增长 19.28% 至 20.60 亿元的情况下净利润却下滑约 5.7% 至 1.15 亿元,这亦是因为报告期内录得汇兑亏损以及销售及营销开支、行政及其他运营开支增长所致。

短期库存红利释放有望带动业绩高弹性,中长期仍具挑战

若从行业层面看,当前的存储产业或已迎来发展新机遇。弗若斯特沙利文表示,2020 年至 2024 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导致存储行业供需有所波动,市场规模出现短暂下滑,但随着 AI 模型从单模态走向多模态,革命性地推动了数据存储需求,同时,AI 赋能下的电子产品形态与应用升级将驱动对高性能低功耗存储的需求,另外汽车与工业领域的智能化发展也将需要大量的存储产品,因此其预计全球半导体存储产品的市场规模 (以出货量计算) 将增长至 2029 年的 194 亿块,2024 年至 2029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升至 7.1%,远高于前五年的复合增速 1.8%,市场增速明显加快。其中嵌入式存储产品的增速稍高于大盘,为 7.4% 的年复合增速。

据招股书显示,若以 2024 年的出货量计算,在全球前五大嵌入式存储独立厂商中,晶存科技以 1.4 亿块的出货量在所有独立厂商中排名第二位,且在全球前五大 LPDDR 独立厂商中,晶存科技以 5910 万块的出货量位居第一名。显然,晶存科技在细分领域的细分产品中已有一定规模,其必将受益于行业需求的快速增长。

目前,由于存储巨头的产品结构战略性调整导致行业出现结构性缺货,从而推动了全品类存储产品价格的上涨,晶存科技短期内可通过库存增值直接受益。根据行业数据,存储模组企业在涨价周期中可通过库存周期实现利润释放,尤其第二梯队厂商因规模灵活,业绩弹性更大,库存红利释放有望带动晶存科技毛利率提升。

据招股书显示,2022、2023、2024 以及 2025 年上半年,晶存科技的存货分别为 6.82 亿元、8.73 亿元、11.62 亿元、20.01 亿元,分别占各期流动资产的约 65.6%、58.1%、50.0% 及 61.6%。如此高的存货,有望让晶存科技的业务经营在短期内享受高弹性。

但从中期来看,处于涨价周期中的上游晶圆厂 (如长鑫、长江存储) 或将优先保障大客户供应,中小模组厂商面临原材料获取压力和价格波动,此时晶存科技需以更高价格采购晶圆,但产品价格传导至下游客户存在滞后性,或会出现挤压毛利率的情形。且高价备货需占用更多资金,或将加剧现金流压力。

而从长期来看,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存储行业国产化大势所趋,但行业分化或会出现加速,其逻辑在于存储涨价周期推动资源向上游集中,中游模组厂商面临梯队分化,晶存科技需通过持续的技术升级、市场聚焦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否则可能在长期维度上受头部企业挤压。

其实从贸易款项周转天数亦能看出晶存科技对上下游的低议价能力。据招股书显示,2022 至 2024 年,晶存科技贸易应付款项的周转天数分别为 10 天、12 天、14 天,而贸易应收款项的周转天数分别为 26 天、37 天、54 天,应收款项的周转天数远大于应付款周转天数,且还有明显的拉长趋势,这并不利于晶存科技资金的高速周转,这就导致晶存科技欲扩张只能推高负债,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晶存科技的资产负债率为 78%,较 2022 年时提升约 6 个百分点。

而晶存科技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大幅拉长的背后,与其客户集中度高有直接关系。据招股书显示,2022 至 2024 年,晶存科技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 49.7%、45%、49.3%。客户集中度高导致晶存科技议价能力弱且存在头部客户流失冲击公司业务经营的潜在风险。

此外,高额的应收账款亦值得投资者注意。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晶存科技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总额为 6.36 亿元,这是公司当期营收的近三成,若出现坏账拨备,或会对公司利润造成一定影响。

总体来看,晶存科技近几年实现了稳健成长,在目前存储行业步入涨价周期后,晶存科技凭借高库存红利有望释放高业绩弹性,但中期的成本及资金压力或会是公司挑战,而长期如何打造差异化竞争壁垒亦是公司需探寻的方向。此外,客户集中度高、应收账周转天数拉长等风险亦需投资者重点关注。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