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新品发布,中国在供应链“生态”中地位有多稳?
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苹果2025年秋季新品发布会以“前方超燃”为主题盛大举行,引发全球科技爱好者的广泛关注。此次发布会推出的iPhone17系列亮点纷呈,而中国在苹果供应链中依旧占据着关键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01 iPhone17系列亮点
本次发布的iPhone17系列有四款机型,在工业设计、显示与性能、影像系统上均有突破。
工业设计方面,iPhone17Air以5.6毫米厚度成为苹果史上最薄款,搭配钛金属边框等材质,轻巧坚固;Pro系列首用一体成型铝合金机身与横向矩阵摄像头,散热升级为VC均热板,持续性能提升40%。
显示与性能上,全系标配120Hz自适应刷新率屏幕,标准版尺寸增至6.3英寸、亮度达3000尼特;标准版与Air搭载A19芯片,Pro系列配备A19 Pro芯片,采用3nm工艺,晶体管密度增15%、能效比优化10%。
影像系统也有新突破,Pro系列后置三摄升至4800万像素,Pro Max支持8倍光学变焦创iPhone纪录,前置提升至2400万像素且新增人物居中功能。
02 苹果供应链:全球协同深度把控
苹果能够持续推出创新产品,离不开其强大的供应链体系。苹果的供应链体系呈现出多层级结构,核心企业有200余家,涉及800多个工厂,广泛分布于27个国家的数百个城市。
苹果深度参与产业链各环节,打造了全球独有的合作模式。一方面,通过注资或收购供应商获取核心外部技术,确保自身技术领先;另一方面,在非核心技术领域合作多家供应商,使其相互牵制、压价,精准控制供应价格。这种模式既让供应商能借助苹果平台创新,又保证苹果在供应链中的主导权,实现互利共赢。
03 中国在苹果链:关键地位显著
重要地位凸显
在苹果庞大且精密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中,中国凭借独特优势占据关键地位。苹果产业链涉及700-800家供应商,核心供应商约200余家。
2024年苹果公布的供应链名单中,中国(含港、澳、台地区)供应商占比达44%,美国本土仅占17%。从工厂分布看,中国工厂占比超80%,每年为苹果贡献超2000亿美元产值。
以富士康为例,苹果为其提供大量订单,派驻近5000名工程师协助优化生产线,投资建设自动化车间,助其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富士康则承诺独家供应和“年降 5%”条款,双方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苹果产品大规模生产和市场供应。
成就中国消费电子供应链
苹果与中国的供应链合作由来已久。1998年库克加入苹果后,对供应链进行重大调整,引入亚洲供应商替代美、欧供应商。2000年,富士康拿下iMac全机型装配订单,深圳龙华产线正式投产,标志着苹果供应链在中国扎根。此后,2001-2006年,iPod、Macbook陆续在深圳、昆山完成装配;2007年iPhone放量生产,富士康组装第一代iPhone,苹果借此进入Gartner供应链前25强。
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进入苹果产业链,中国消费电子供应链蓬勃发展。2011-2024年,相关公司营收CAGR为26.38%,高于申万电子行业整体增速,苹果推动了中国消费电子产业的技术升级和规模扩张。
04 苹果产业链:结构清晰
了解苹果供应链态势及中国关键作用后,小编再帮大家梳理下产业链结构。
上游主要包括芯片材料、PCB、连接器、被动元件、晶振和面板等供应商;中游则是模组、整机组装和服务器的制造公司;下游则是苹果的品牌自身及其分销渠道。
此图内容整理来源于慧博智能投研终端
05 券商观点
国泰海通证券称,苹果新机发布将引发新一轮消费电子换机潮,iPhone17系列在假日季拉动需求,其性能、影像升级会增强消费者换机意愿,刺激市场需求,为中国电子制造业带来新增长动力。
招银国际表示,苹果和安卓新机秋季发布,端侧AI设备出货量预计强劲增长,苹果新机将带动AI创新,折叠iPhone是明年关注重点,这会推动中国电子制造业加大高端技术研发生产投入,提升产业竞争力。
天风证券指出,尽管特朗普希望苹果在美国生产手机,但目前iPhone最终组装在印度,约1000个零部件需先在中国的庞大工厂网络中完成预组装,再运往印度进行最后的组装和包装。可见苹果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仍根深蒂固,供应链的深度和广度转移需要数年及巨额投资,苹果新机发布将持续利好中国电子制造业。
内容来源于券商研报,媒体报道、仅供参考。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