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进入第三阶段。证监会日前宣布就《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公开征求意见。
业界将其视为公募费率改革已进入收官阶段,此次改革不仅从认申购费、销售服务费等多维度降低销售环节成本,还直击基金销售结算资金利息归属、基金投顾业务双重收费等问题。
本轮费率改革的突出特点是进一步降低投资者的综合成本,实实在在让利投资者。《规定》降低认申购费率,将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的认申购费率上限分别调降至0.8%、0.5%、0.3%。同时,鼓励销售机构在覆盖成本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认申购费打折力度。《规定》规范销售服务费,将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指数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的销售服务费率上限分别调降至0.4%/年、0.2%/年、0.15%/年。《规定》还明确代销机构清算账户沉淀资金应当按照活期存款利息划归基金财产所有、基金投顾业务不得双重收费。根据业内测算,按照近三年平均数据,本轮基金销售费用改革将整体降费约300亿元,降幅约为34%。在降低销售费用的同时,《规定》还积极引导投资者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规定》优化赎回费安排,将赎回费全部计入基金财产,并将四档赎回费率安排简化成三档,降低收费机制复杂性。同时,优化7日、30日、6个月持有期限的赎回费安排,引导投资者长期投资。对持有期超过1年的基金份额(货币市场基金除外),不再继续收取销售服务费。。
华福证券认为,赎回费机制改革和对持有满一年的份额免除销售服务费的规定,与5月7日证监会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鼓励长期持有”的理念一脉相承,有助于减少投资者频繁申赎带来的交易损耗和行为偏差,《规定》从约束短期行为与奖励长期持有双向发力,构建了正向激励循环,从制度层面引导投资行为长期化。从本次改革对于费率水平、费用归属等做出的制度性安排来看,监管层除了意在充分让利投资者,在呵护权益类基金长期发展,倡导长期投资与价值投资,以及扭转销售机构“赎旧买新”风气等方面均着力加以引导。
从不同类别的基金申购费率下调幅度看,股票型基金申购费率最高下调47%,混合型基金最高下调67%,债券型基金最高下调63%。尽管费率普降,但相对而言,股票类基金降幅相对较低。同时,此次改革针对权益类基金发展作了特别安排。例如,对于向非个人投资者销售形成的保有量,销售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获得的客户维护费占基金管理费的约定比率仍然维持不超过30%;销售其他基金获得的客户维护费占基金管理费的约定比率的上限由30%降至15%。这一举措被认为是鼓励基金销售机构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据慧博智能策略终端显示,9月7日,天风证券发布研报表示,此项规定延续了推动长期资金入市、鼓励权益型基金发展的政策导向,纯债产品扩容动能或减弱。当前我国基金市场的产品结构并不均衡,债基和货基的资产净值占比分别达到32.15%、40.99%,而股票型基金仅占到14.11%。在吸引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导向之下,提高权益品类占比为大势所趋。9月7日,银河证券发布研报表达了此次《规定》对行业与市场的长远影响:(1)新规的发布,通过调降销售费率、优化赎回制度等措施,压缩销售机构赚取“流量”收入的空间,引导其更加关注投资者获得感和资产保值增值。对强化基金销售费用规范的明确规定,将进一步规范基金销售市场秩序,提升行业的规范化和透明度。随着新规的进一步推进和配套措施的逐步完善,公募基金行业将在服务实体经济和居民财富管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2)一系列改革举措利好A股市场长期运行。首先,这有助于吸引增量资金入市,提升市场活跃度。基金在费率下降后竞争力增强,能吸引更多资金从银行理财、债券等领域转移至基金。在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的政策导向下,增量资金有望以此流入A股市场。其次,A股市场有望形成更加健康、稳定的投资生态。在直接降低投资者投资成本的同时,新规也在引导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份额,基金管理人在投资运作时也能更专注于长期投资价值,形成更加理性的投资氛围。此外,新规的发布传递出监管层深化资本市场改革、重视投资者利益的强烈信号,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稳定市场预期,为A股市场的长期稳健运行打牢基础。9月8日,长城证券也发布研报表示,总体而言,《行动方案》就公募基金行业从顶层上进行了制度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任重道远。从文件表述看,需要修订和发布的制度和规章不少,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和吸收行业的实践建议。此次《规定》初衷是进一步降低基金投资者成本,规范公募基金销售市场秩序,保护基金投资者合法权益,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很可能倒逼金融机构把重心迁往其他更创收的业务上。短期对基金公司、代销机构、基金投顾收入上的影响肯定是有的;未来低费率、标准化的ETF可能会被放到了更高的位置。总体导向是做大行业蛋糕,实现“好玉富三家”。内容来源于券商研报,媒体报道、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