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兵场看中国军工
从街上的铁流滚滚,到天空中的战机呼啸,阅兵场不仅是国威军威的展示平台,更是中国军工企业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
2025年9月3日,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举行,所有受阅武器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这是继2019年国庆大阅兵后我军新一代武器装备的又一次集中亮相,也让我们得以从阅兵场这个窗口,一窥中国军工的发展轨迹。
01
阅兵装备:军工技术突破的缩影
阅兵是展示国家军事实力的舞台,而不同于往年,此次阅兵又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是我军力量结构新布局在阅兵中的首次集中展示,相较以往更有看点。
陆海空天各方向多款新型装备亮相。这次阅兵由徒步方队、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组成。徒步方队重点展示我军改革重塑后的军兵种结构布局;装备方队集中呈现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体系化成果,涵盖陆、海、空、天全领域,通过群队联合、方队合成编组方式,体现我军联合指挥、联合行动、联合保障力量运用新模式;空中梯队重点表现我空中作战力量体系化水平和快速提升的先进战斗力。
本次阅兵在展示新一代传统武器装备的基础上,纳入无人智能、水下作战、网电攻防、高超声速等新型作战力量,所有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主要有以下特点:
以新型四代装备为主体,比如新型坦克、舰载机、歼击机等;遴选陆上、海上、空中系列无人智能和反无人装备,以及网电作战等新型力量参阅,比如新型无人机、定向能武器、电子干扰系统等;集中亮相一批高超声速、防空反导、战略导弹等先进装备。
如此复杂的军工装备,背后是一个庞大而精密的产业链体系。从一颗特种螺丝到整艘航空母舰,从芯片设计到全域指挥系统,军工产业链贯穿国民经济多个领域,成为国家战略安全与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柱。
02
行业驱动:政策与资金双重护航
据人民网报道,2025年中国国防支出预算17846.65亿元,同比增长7.2%,连续三年增幅超过7%。考虑到中长期建军目标的推进,以及国防支出在GDP中的占比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未来的军费支出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军工的采购具有周期性,“五年规划”等关键节点往往是订单加速释放的“黄金期”。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年和“十五五”布局年,尤其是2027年建军百年目标的催化,有望推动行业步入新一轮由订单驱动的景气上行周期。
03
军贸突破:打开成长新空间
近两年,全球地缘政治正逐渐复杂,显著增加了各国在军费上的开支,带动军工贸易市场持续扩大。而中国的武器装备在作战中展示出优异的性能,有望抓住全球军备扩张的机会,扩大出口规模。
传统视角下,军工因订单的特殊性呈现出周期波动的特点,但低空经济、航空航天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军民融合程度较高,如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以及国产大飞机等,打开了行业的新增长点,有望改变行业的估值逻辑。
04
券商观点
据慧博智能策略终端显示,8月31日,东北证券发布研报表示,在当下时点,“十四五”计划进入最后一年,军工行业扰动因素已基本消除,下游需求呈恢复性增长,同时2027年建设目标迫在眉睫,中长期目标也对行业发展提供明确指引: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2050年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伴随需求恢复,产能结构逐步优化,国防军工板块有望得到大幅改善,安全边际高,具备长期成长确定性。
9月1日,申万宏源也发布研报表示,随着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加,全球军贸需求不断扩大,而随着产品迭代加快且体系能力强化,我国产品性能和供给能力获得高度认可,所以预计我国军贸的需求与供给将会发生强烈共振,从而造就中国军贸未来大格局。
9月3日,国泰海通证券也发布研报表示,行业需求高度确定,改革创新加速推进,有望延续高景气度。近年来,美国及其盟友国防战略重心逐步向印太转向,中国周边紧张局势可能逐步加剧,和平需要保卫,加大国防投入是必选项,军工行业特别是装备体系建设有望长期趋势向好。
内容来源于券商研报,媒体报道、仅供参考。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