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赎窗口期股价涨7%,触发强赎至今还能再涨10%:市场为何持续看好杭州银行?
过去一年是上市银行转债转股的大年。这很好理解,得益于银行板块整体走强嘛,虽然今天回调了一下,可毕竟行业指数过去一年间涨超40%(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下同)。自去年末至今,成都银行、苏州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齐鲁银行的可转债先后触发了强赎,其中南银转债和齐鲁转债的转股正在推进中,其余银行可转债均已顺利完成转股和摘牌。
这一势头想必还会延续,目前全市场还存续着7只银行可转债,其中若干银行股价已贴近可转债当期转股价格的1.3倍(即强赎触发水平),包括常熟银行、上海银行、重庆银行等。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团队预计,今年大约有1000亿元的银行转债可能会完成转股。
一、杭银转债表现
在一众债转股正股银行中,杭州银行的表现相当抢眼:
一是,在强赎触发前的关键窗口期(2025年4月28日至5月26日),同期上证指数是走平的,但杭州银行股价却坚挺上涨了7%;
二是,在强赎触发后至本文发稿(2025年5月26日至7月11日),杭州银行股价继续上涨约10%。
对,也就是在过去两个半月里,杭州银行涨了17%,期间也不断刷出该行股价历史新高。
这是很不容易的,“愉见财经”来说些观察门道。
一则,杭银转债的定价估值起点本身就比较高,并且持有结构也更为分散。在这些硬约束之下,杭州银行正股股价依然表现强劲。
二则,强赎触发后的这一阶段通常被认为是市场对于一家机构信心的“压力测试期”,因为难免会有部分投资者选择“落袋为安”,从而给正股造成赎回压力。横向对比同业,在杭州银行之前触发债转股的三家城商行,可转债转股后,正股股价都面临近10%的回撤。
而杭州银行一举打破了这一“魔咒”,不跌反涨了10%。
以上种种,足可见市场真金白银的认可。
谈及转股比例,150亿元的“杭银转债” 99.96%完成转股,微幅跑赢同业。当然了,只要正股表现好,银行债转股的高转股率很常见,毕竟能触发强赎,一般来说二级市场股价都是高于债券赎回价的。不过呢,在转股率上的“跑赢”,也体现了杭州银行董办对投资者服务与宣传工作的重视,让更多债转股投资者共享了杭银发展。
一头是投资者的“信心变现”,另一头是杭州银行核心一级资本进一步夯实,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奠下更坚实基础。
7月7日,150亿元的杭银转债已经完成市场化转股和摘牌,最终149.94亿元的实际转股,带动杭州银行股本总额由59.30亿股增加至72.49亿股。
本次可转债强赎转股,也是杭州银行历史上最大一笔外源性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据测算,完成转股后的杭州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提升至9.7%以上。
二、杭州银行内功
市场的眼睛总是雪亮。经过2024年以来的股价节节攀升,如今杭州银行的PB(市净率)已悄然跃升至A股全系42家上市银行的前三甲。
在前不久发布的英国《银行家》杂志2025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杭州银行凭的排名较上年大踏步前进20个座次,上升至全球银行第110名。
总结来看,无论是杭银转债强赎后的强势表现与近乎全额的转股,还是在同业中获得的更高估值,抑或是不断夯实的全球业界口碑,其实都是表征。其背后深层原因,是一家银行卓越的战略布局、“常青树”般穿越周期稳定优秀的业绩、以及扎扎实实的股东回报。
“愉见财经”过往专栏文章也多次覆盖杭州银行这一标的,并在本轮股价启动前就挖掘了其增长动能。敬请参见如下:
《疾风知劲草:杭州银行缘何穿越周期成为“业绩常青树”?》(2023年4月,首篇观察稿)
《业绩持续高增:“低估值”杭州银行凸显长期投资价值》(2023年10月)
《以杭州银行为样本,看中小银行如何在低利差时代探寻稳增长动能》(2024年4月)
《杭州银行股价年涨幅超六成背后:8年分红170亿,“业绩常青树”连续4年净利润保持两位数增长》(2025年1月)
《从四组数据,看见杭州银行的高质量发展》(2025年4月)
通过我们的文章“追剧”杭州银行近年来的发展,不难发现其高质量带动了市场认可。具体到这次债转股的顺利完成,归纳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动因:
一是我们打的比方“业绩常青树”,亦即该行始终以审慎经营、长期主义为导向,历年业绩表现稳定。
在行业普遍面临息差缩窄、风险上升的经营压力下,2021年至2024年,杭州银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9.77%、26.11%、23.15%和18.07%,ROE分别为12.33%、14.09%、15.57%和16.00%,盈利水平持续提升。每股净资产从2020年末的10.77元提升至2024年末的18.03元,以持续优异的业绩“消化”了转债强赎对应的估值压力。
2025年一季度,杭州银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22%和17.30%,其中净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分别增长6.83%和22.16%。
二是良好的合规和风险管理文化。杭州银行坚守风险合规底线,合理把控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平衡,始终保持良好资产质量水平,同时该行长期坚持资产风险分类进不良“应进尽进”、不良贷款核销“应核尽核”原则,对已分类为不良的贷款,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及时核销,为未来发展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较低的不良生成率和充足的“拨备池”为实现跨周期的业绩稳健增长提供了基础。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杭州银行不良贷款比例0.76%,拨备覆盖率530%,排在上市银行首位,资产质量和风险抵补能力持续维持行业第一梯队。
三是得益于转股价下修奠定强赎基础。2021年8月,杭州银行敏锐把握股价回调窗口,将转股价从16.71元/股下修至12.99元/股,降幅达22.3%。此次下修使得强赎触发价从21.72元降至16.89元,为2025年股价突破强赎线提供关键支撑。
四是政策红利强势共振推动资金加速布局优质资产。
今年以来,多部门密集发布政策引导长期资金入市。2025年1月六部委联合印发《中长期资金入市实施方案》,明确险资新增保费30%投入A股、公募基金持仓年增10%。2025年年初,新华保险斥资43亿元以协议转让的方式举牌杭州银行,该项股权变更已于6月初顺利完成股权交割。
2025年5月,《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动公募基金更加重视价值投资。受到政策红利共振影响,银行板块估值持续回暖,杭州银行在转债转股期间实现股价强势上涨,期间日均成交额超过10亿元,收盘价持续创新高。
五是股东回报与利润增长同频共振。作为A股上市银行中的价值成长标杆,杭州银行始终将稳健经营与效益提升作为践行股东回报的根基,自该行2016 年上市以来,净利润增长3.3倍,每股分红增长了3.3 倍,现金分红总额增长超过4.4倍,同期现金分红的增长幅度位列上市银行首位,是上市银行均值的 3 倍左右。
杭州银行2024年度分红总额预计达42.5亿元,分红比例将超过26%。
2025年5月26日,该行董事会通过《关于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决定2025年度中期利润分配方案的议案》,率先落实分红承诺,既是响应监管层关于“强化上市公司分红导向”的积极实践,更彰显管理层以制度性安排回馈投资者的坚定决心。
在初始估值承压、持有人高度分散、行业估值下行的三重挑战下,150亿元杭银转债实现了市场化转股,不仅为银行业市场化资本工具运作提供了可参考的实施路径,更印证了“业绩持续增长—资本有效补充—股东回报提升”的正向循环价值逻辑,为上市银行高质量资本管理树立了实践标杆。
2025年是杭州银行“二二五五”战略的收官之年,也是新一轮战略的谋划开篇之年。坚持“客户导向、数智赋能,持续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战略定位,杭州银行坚持走“轻资本、流量化、国际化、数字化”转型路径,着力推进“两大工程”,守正创新,实干争先。如今150亿元债转股的完成带动核心一级资本更为充足,进一步保障了杭州银行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全速前行。
华泰证券研报认为,转债完成强赎后,杭州银行在信贷投放、中间业务拓展等方面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中泰证券研报表示,转债转股的落地使杭州银行扩表空间进一步打开,在高业绩增速、高ROE维持的情况下,其估值和股息率具备性价比。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