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拳王”出世,现实版《铁甲钢拳》上演
《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5月25日晚举行,这是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格斗竞技赛事比赛。比赛采用积分制,共3回合,每回合2分钟。击中头部、躯干为有效击打,手部动作有效击打计1分,腿部动作有效击打计3分。倒地一次扣5分,被击倒8秒内无法起身则扣10分,本回合结束。由不同团队操作的宇树 G1 人形机器人进行了多轮对抗,并连续施展了侧踢、膝踢、勾拳、组合拳等动作,最终,经过激烈的角逐,操作员陆鑫操控的AI策算师成为全球首个机器人拳王。这场赛事不仅是技术秀场,更是观察机器人产业$机器人ETF(562500)突破的重要窗口。
一、赛事解读:如何理解格斗背后的技术含量?
1.格斗动作拆解
四月以来,宇树科技在多个渠道发布格斗比赛的备战准备视频,预热格斗赛,让人期待拉满。根据备赛视频和当天的赛事解说的信息,宇树G1机器人已经能够在立式沙袋、人机格斗以及两台人形机器人格斗三大格斗场景完成8套基础格斗动作和多个组合动作:
图一:G1用右直拳击打对手 | 图二:G1侧身摆拳击打沙袋 | 图三:G1右勾拳击打沙袋 | ||
![]() | ![]() | ![]() | ||
来源:宇树科技官方发布视频《Unitree 铁甲拳王:觉醒!》《CMG世界机器人大赛·机甲格斗擂台赛五月震撼来袭》 |
上肢拳法:机器人G1能够稳定使用左右手的直、勾、摆等不同拳法以及拳法组合攻击目标,击打目标时准确、力度大。
下肢攻守:攻击上G1能够膝踢、侧踢击打目标。防御上,G1被击中受到巨大冲击时,能够降低重心、小步后撤等动作不被击倒并迅速恢复平衡;被踢倒后,G1可以采用“单侧手肘撑地”的方式,快速站立恢复平衡。
2.“遥控”=“儿童玩具”?
本次比赛仍然需要操作人员实时操作机器人,这也引发了部分观众的质疑:这种“遥控”模式是否意味着人形机器人目前仍是一款“不智能”的“大号玩具”?对于这个问题,一方面是看到了人形机器人未来还有技术进步空间,另一方面忽略了“遥控”格斗背后的技术含量和复杂系统:
• 感知系统:视觉传感器、3D激光雷达、深度相机等部分,捕捉跟踪对手位置距离,识别对手动作;
• 决策系统:基于强化学习把抽象的指令转化为具体的迈哪条腿,哪个关节该如何转动,如何维持所有系统的协调和平衡的策略方案;
• 控制执行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关节轴承、力/扭矩传感器、线性执行器、丝杠等等硬件,将策略准确转化为现实的物理动作。
完成上述格斗动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模块架构完成多线程、高协同的协作。以比赛中的侧踢动作为例,当操作者发出抽象的“侧踢”指令后,感知系统需要在复杂环境中快速定位对手,尤其是在对手快速移动或遮挡的情况下,这对传感器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决策系统需要根据对手的动作和环境变化实时调整策略,这背后是复杂的算法和大量的数据处理;最后,控制执行系统需要精准控制全身关节的扭矩和运动轨迹,确保动作的准确性和力度。这一过程绝非传统意义上“前后左右”的简单“遥控”,而是高度复杂的技术协同。
同时,G1在格斗比赛中也出现动作扑空、明显划痕的“意外”,暴露出了运动控制等方面的不足:
• 动态控制与实时感知:在动态对抗中,从传感器捕捉对手位置到关节执行动作存在毫秒级延迟,导致挥拳时机偏差。特别是在快速移动或遮挡场景下,视觉和激光雷达数据可能出现噪声,影响对手位置的实时定位。
• 抗冲击性与多模态感知协同:G1的金属外壳在比赛中遭到了外界的击打,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伤痕”。正如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周迪教授所说“G1的运动性能之所以不太受到这些‘皮外伤’的影响,除了是因为内部关节模组、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的稳定之外,还与其算法的抗冲击性、多模态感知协同等有关。格斗中的碰撞和冲击测试能暴露电机、传感器等硬件的薄弱环节,推动抗干扰设计和材料升级。”
图六:宇树科技G1机器人产品参数 | 图七:比赛中G1收到击打留下划痕 | |
来源:Unitree宇树科技官网、 | 来源:央视新闻直播 |
整个格斗场景的实现是一项多模块协同的系统工程,当前精准锁定单个技术突破口较为复杂,投资者可以关注通过$机器人ETF(562500)打包机器人产业机会。
二、从擂台到产业:技术突破如何撬动万亿市场?
有人质疑格斗大赛是 “表演秀”,但历史经验表明,技术突破往往始于极限场景的探索 —— 正如 AlphaGo 推动深度学习普及,宇树 G1 在擂台上验证的多技术栈协同能力,正是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跳板。民生证券认为,人形机器人板块正从主题 投资迈向成长投资,2025 年有望成为全球量产元年。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已经进入“技术升级+场景成本突破+政策”三重驱动的正确循环:
1)技术基座升级:非具身大模型实现任务分解与规划,具身大模型直接输出高频动作指令,AGI终极形态下机器人将具备单模型闭环、主动理解与强适应能力;
2)场景成本突破:特斯拉Optimus将率先导入超级工厂,车端供应链复用推动售价降至2-3万美元,远期规模效应下成本有望进一步下探;
3)政策密集催化: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具身智能纳入未来产业培育,地方政策围绕技术攻关、产业集群、应用示范三方面加码,形成“中央定调-地方落实”的立体支持体系。
三、投资视角:如何捕捉产业红利?
当技术突破遇见场景需求、政策东风,这场 “格斗秀” 终将成为撬动万亿市场的支点,催生关键的投资窗口,作为全市场唯一规模破百亿、流动性最佳、覆盖中国机器人产业链最全的机器人主题ETF机器人ETF(562500)凭借清晰的产业卡位与独特的配置优势,成为把握机器人时代的核心标的:
1. 资金流向验证产业趋势和资本共识共振
截至5月21日收盘,基金份额已达153.64亿,最近三个月份额增长65.61亿;基金规模达132.62亿元,最近三个月规模增长43.71亿元。最新资金净流入1.45亿元,最近三个月累计“吸金”64.16亿元。数据印证资本对机器人产业的长期共识, ETF 通过打包机器人产业链龙头,分散单一标的风险,实现产业红利的高效捕捉。
2. 宇树概念含量超 20%,精准卡位核心赛道
作为本次格斗大赛的主角,宇树科技代表了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前沿水平之一。机器人ETF(562500)持仓股中,宇树产业链相关标的权重超 20%,涵盖感知系统、运动控制、核心零部件等关键环节。这一配置既聚焦技术突破的 “先锋企业”,又兼顾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为投资者提供了 “押注技术黑马 + 分享产业成长” 的双重价值。
来源:各公司公告,包含宇树科技供应链(含送样)、战略合作、wind宇树指数成分
3. 关联标的:科创人工智能 ETF 华夏(589010)机器人“大脑”
$科创人工智能 ETF 华夏(589010):聚焦机器人 “大脑”,科创板20% 涨跌幅 + 中小盘弹性,捕捉AI产业“奇点时刻”。
风险提示:以上基金风险等级为R4(中高风险)。以上基金属于股票基金,风险与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个股不作为推荐。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指数表现不代表产品业绩,二级市场价格表现不代表净值业绩。本基金为ETF基金,投资者投资于本基金面临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成份券停牌等潜在风险、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基金份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折溢价的风险、申购赎回清单差错风险、参考IOPV决策和IOPV计算错误的风险、退市风险、投资者申购赎回失败的风险、基金份额赎回对价的变现风险、衍生品投资风险等。
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观点仅供参考,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