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靠MO3和P7+两款爆品驱动高增,小鹏(09868)还能走多远?

连续六个月月销破三万辆,稳坐新势力前榜三,依靠 MO3 和 P7 + 两款爆品,小鹏(09868)也是站起来了。

智通财经 APP 了解到, 近日小鹏公布了其 4 月份销量,实现 3.5 万辆的交付量,同比增长 273%,保持翻倍趋势,同时也赶超了理想,成为仅次于零跑的销售亚军,前四个月小鹏交付量达 12.9 万辆,同比增长 313%,跃升为新势力冠军。而这功劳归功于 MO3 和 P7 + 两款爆品,带动销量不断走高。

去年 8 月底,MO3 上市交付,9 月开始放量,使得公司销量走出了 1 万辆的徘徊区,突破两万辆,10 月开始月销持续破万,并占据着几乎一半的销量份额;11 月 P7 + 上市并成为该公司另一款爆品,将公司销量抬上 3 万辆高度,2025 年 P7 + 月销基本在 8000 辆左右,两款爆品于 2025 年月销合计份额均在 70% 以上。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从同行表现看,由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了 40%,增量空间缩小加剧了行业竞争,不断有新品牌退出历史舞台,包括去年闪崩的极越,以及岌岌可危的哪吒汽车。但龙头恒强的格局未变,比亚迪仍具是最强龙头,销量一尘绝迹,传统车企逐步加快新能源转型,而新势力头部趋于稳定,行业正朝着良性格局发展。

不过小鹏两款爆品订单消化接近尾声,交付周期也逐步缩短为 1-2 周,而各大车企也将进入新的产品周期,该公司能否稳住市场份额,仍需要深度探讨一番。

聚焦性价比打造爆款,2025 年将上线多款新车型

小鹏为何能成功?其实小鹏和零跑跑在同行前面,其成功都有可取之处。前者目标锁定年轻人喜欢的轿车,通过技术投入打造 20 万元以内的爆品,MO3 价格带 10-13 万元,P7 + 为 18-20 万元。而后者锁定年轻人喜欢的 SUV,全域自研打造 20 万元以内的超长生命周期的爆品,C 系列及 B 系列均得到了用户认可。

这些爆款车型都有类似的特征:聚焦目标群体,自主研发精耕细作,并以极致品价比获得市场认可。其实小鹏车型非常多,产品阵营有 G 系、P 系以及 X 系,另 MO3 为独立品牌,覆盖目标群体也较为全面,包含轿车、SUV 以及 MPV,但唯独 MO3 和 P7 + 脱颖而出,正是由于这些 “爆款特征”,同时也将科技平权下移。

以 MO3 来说,比如 2024 款 515 长续航,厂商指导价为 11.98 万元,在同价位车型中,比同行配备更多的智能硬件,如配备了 12 个超声波雷达、2 个毫米波雷达,再搭载自研端到端的大模型以及小鹏天玑 AIOS,辅助驾驶能力达到 L2 级别。而且 MO3 电控能耗优化,每百公里电耗 11.8 kWh,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而 P7 + 作为全球首款 AI 汽车,在软硬件上都给到了极致的配置,全系首发搭载小鹏全新一代 AI 鹰眼视觉方案,价格下移的同时也比老 P7 更高智能水平,而且相比于同价位车型,入门版就配备了 800V 超充平台,CLTC 纯电续航最高可达 710km,极大地缓解了消费者的续航及充电焦虑。

但经过半年多的热销,MO3 及 P7 + 的存量订单正加速清零,根据其 APP 显示,MO3 及 P7 + 的长续航版以及超长续航版交付周期均仅为 1-2 周,相比之下,小米 SU7 热销的生命周期更长,目前排队仍超过 40 周时间。热度消退,加上同行发布更加低价的新车型,小鹏两款爆品恐难维持高月销趋势。

不过小鹏新计划 3 年内规划新品或改款约 30 款,有消息称 2025 年计划推出 3 款全新车型及 4 款重大改款车型,其中将推出 B 级 SUV G7,及 C + 级大型六座 SUV G01,需要注意的是,在新增车型及改款车型中或将加入增程版本。该公司发布的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包含增程系统和纯电系统,可使增程车型的纯电续航达 430km,综合续航里程超 1400km。该公司今年产品矩阵丰富,仍有望打造新的爆款车型。

单价下移不影响高成长,降本增效降低亏损

受益于销量增长,小鹏业绩保持高增趋势,但产品结构上的变化,导致销量和收入增速上存在一定的误差。以 2024 年第四季度来说,由于 MO3 迅速起量,并占比销量份额达到 50%,拉低了整体价格,期间销量增速达 52.5%,而收入增长为 23.4%。2025 年第一季度,该公司销量翻超 2 倍,预计收入增长超 1 倍。

若保持在量上的高增长,单价下移不会影响公司的成长,而且在当前高度竞争的环境中,最重要为控制成本,提升盈利能力,以及获得稳定现金流。该公司在第四季度盈利能力明显提升,毛利率提升至 14.44%,股东净亏损比例缩窄至 8.26%,2024 年全年,其毛利率 14.3%,创下新高,而股东净亏损 57.9 亿元,同比缩窄 44%。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小鹏的降本增效计划源于供应链的贪腐事件,何小鹏任命王凤英为总裁后推动了一系列的组织变革及人事调整,涉及供应链、市场营销、人力资源、智能数据、生产制造和产品规划等多个部门,大幅降低了零部件采购成本。同时该公司在多个关键零部件自研,包括智驾系统 XNGP、底盘系统扶摇架构以及座舱系统天玑 AIOS 等,这些研发成本通过销量放量摊薄并实现成果转化,从而提升盈利能力。

该公司正朝着规模盈利方向发展,目前 MO3 及 P7 + 仍具有同价位车型的竞争力,2025 年产品矩阵丰富,以该公司在智驾领域的优势,在定价上给出合理价位,有望打造新的爆款销量并保持销量高增趋势。截止目前,该公司共拥有肇庆、广州、武汉三个工厂,规划年产能分别为 20 万辆、12 万辆和 10 万辆,合计 42 万辆 / 年,此外,其计划在广州基地扩建二期工厂,现有产能足以满足其成长需求。

手持超 300 亿应对决赛,未来仍值得期待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最后决赛阶段,极越预计哪吒的落幕让更多的车企意识到现金流的重要性,接下来融资将愈发艰难。车企要想在决赛中胜出,一方面保持销量高增以及市场份额稳定,同时也要大幅优化成本费用,降低非必要开支;另一方面要保有足够的现金流,支撑亏损带来的损耗,及保障运营支出。

截止 2024 年 12 月,小鹏汽车账上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共有 327.22 亿元,相比于同行对有息债的覆盖率更高,经营现金流净流出相对健康,若按照 2024 年的亏损速度看,具有更高的存活率。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在非汽车业务上的投入可能对现金流带来压力,新业务短期难以提供现金净流入。比如在低空经济领域,该公司旗下的小鹏汇天主要研发飞行汽车,产品包括陆地航母飞行汽车、高航速长航程飞行汽车以及一体式飞行汽车,定价均不低,何小鹏曾于 4 月份表示,公司收到了 4000 台飞行汽车订单,计划将在 2026 年量产。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今年上海车展上,该公司展出人形机器人 Iron,搭配自研的 3000T 算力图灵 AI 芯片,目前 Iron 已在小鹏广州工厂投入使用,参与 P7 + 车型组件组装,计划 2026 年量产 L3 级别人形机器人。两个新业务短期虽无法提供业绩支持,但均具有较高商业化前景,若 2026 年行业实现规模商业化,将为公司带来业绩助力。

总的来说,小鹏的 MO3 和 P7 + 两款爆品持续热销,驱动公司销量连续 6 个月破三万辆,并持续霸占新势力榜三,这其中与公司销售及营销转变、智驾、底盘以及座舱系统等自研能力以及降本增效密切相关,正是由于这些优势,才能打造低价位高品价比的车型。同时销量高增也反哺业绩,实现高成长且不断提升盈利水平。

在行业决赛的关键阶段,小鹏能否持续打造爆品,保持行业竞争优势,并稳住份额位居新势力头部梯队,让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