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透视9家上市股份行业绩:净息差继续收窄,对公业务成破局亮点

上市银行2024年财报披露季落下阶段性帷幕。9家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中,除了华夏银行外,其他8家银行均公布了完整的财报。

根据财报,前三季度,9家股份行共计实现营业收入15,173.04亿元,同比下降1.31%;归母净利润5006.91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和浙商银行实现了双增长。

尽管整体业绩较2023年有所改善,但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压力仍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驱动银行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其中,加大对对公业务的深耕力度,成为一大亮点。

01 整体业绩虽有改善,但仍然承压

根据财报数据,规模最大的招商银行增利不增收,实现营收3374.88亿元,同比下降0.48%;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1483.91亿元,同比增长1.22%。

光大银行同样增利不增收,其年报显示,该行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1354.15亿元,同比下降7.05%;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416.96亿元,同比增长2.22%。

兴业银行在结束了两年的下滑趋势后,业绩开始反转。该行2024年实现营收2122.26亿元,同比增长0.66%;实现归属净利润772.05亿元,同比增长0.12%。

同比实现双增的还有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和浙商银行,营收分别为2136.46亿元、1707.48亿元、971.46亿元和676.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6%、0.92%、3.21%和6.19;净利分别为685.76亿元、452.57亿元、276.76亿元和151.8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3%、23.31%、4.98%和0.92%。

而平安银行和民生银行则分别同比“双降”。其中平安银行营收为1466.95亿元,同比缩水10.9%;净利润445.08亿元,同比下滑4.2%。民生银行营收1362.90亿元,同比下降3.2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2.96亿元,同比下降9.85%。

从各行的数据来看,作为银行营收支柱的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或者增长乏力,拖了后腿。

柒财经注意到,除了仅公布业绩快报的华夏银行,其他8家A股上市股份行的财报显示,仅有两家的利息净收入同比实现正增长。

两家分别为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具体来看,2024年兴业银行实现净利息收入1481.07亿元,同比增速1.09%;中信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466.79亿元,较上年增长2.19%。

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为2112.77亿元、1147.17亿元、966.66亿元、986.90亿元、934.27亿元和451.57亿元,同比分别下滑1.58%、3.14%、10.06%、3.65%、20.8%和4.99%。

02 净息差继续收窄,但刹车迹象明显

这背后则是净息差整体持续下滑。

受人民币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及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存款定期化等因素的影响,柒财经注意到,上述8家银行的净息差同比均收窄。

财报数据显示,中信银行的收窄幅度最小,收窄0.01%至1.77%。

光大银行、浙商银行和平安银行银行为收窄幅度前三的银行,分别收窄0.2%、0.3%和0.51%至1.54%、1.71%和1.87%。

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的降幅则均在0.1%-0.2%之间,分别降至1.98%、1.82%、1.42%和1.39%。

根据利率自律机制在2023年4月发布的《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商业银行净息差需满1.80%的标准线。从绝对值来看,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净息差仍高于这一标准线。

另外,据天眼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2%。对比来看,已有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低于这一数据。

不可忽略的是,针对净息差持续下滑,此前各家银行均掀起了息差保卫战。招商银行就在2023年的年报中直言,将持续面临规模增长与成本管控两方面的压力,并在阐述相关举措时强调,要坚持核心存款为主的推动策略,通过结算服务、财富管理、产品创新等方式拓展稳定的低成本存款。

兴业银行也在彼时的年报中表示,要“坚决打好息差保卫战”,坚持把压降负债成本作为稳定息差的关键抓手,不断加大低成本定期存款置换高成本协议存款、结构性存款力度。

所以尽管同比持续下滑,但在去年年内按季度来看,下滑的幅度已经“刹车”,有的还企稳回升。

和各自去年中报显示的净息差相比,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此次的净息差均与之持平,民生银行的净息差甚至回升1个基点。和前三季度的净息差相比,兴业银行也回升了3个基点。

所以,一些银行在业绩说明会上,针对净息差的收窄也表现得更加淡定和从容。

“我们的净息差虽然在收窄,但收窄的幅度比其他银行小一些,绝对水平比其他银行好一些。”招商银行缪建民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该行副行长彭家文认为,今年息差收窄的趋势可能还会延续,压力依然存在。招行的目标是息差收窄的幅度较上年有所改善,同时息差水平仍然保持同业领先。

兴业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林舒在业绩说明会上称,去年兴业银行自律机制方面在做成本压降,并坚定构建低成本负债策略。总体来看,兴业银行的息差管控比较有效。而经内部初步测算,2025年该行存款付息率大概还有20个BP的下降空间,但同时因为资产端收益率的下行,按照该行现有资产结构,预计全行净息差将继续下行10个BP,跑赢大市。

谈及息差情况,浙商银行行长助理侯波表示,为了应对息差收窄,浙商银行深化智慧经营,通过资产端和负债端双向发力。而下一步,浙商银行将进一步深化智慧经营的策略,尽最大努力将净息差控制在合理水平,力争继续能够跑赢同业。

03 深耕对公业务,成增长“新引擎”

与此同时,各股份银行也在积极探索增长的新路径。其中,加大对对公业务的深耕,多家银行表现出色。

以平安银行为例,在对公业务方面,平安银行聚焦“做精行业、做精客户、做精产品”,截至2024年末,该行企业贷款余额16069.35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2.4%;企业存款余额22464.98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2.1%;对公客户数85.33万户,较2023年末增加9.93万户,增幅达13.2%。

具体来看,在做精行业方面,平安银行持续深化落实对公大类资产投放策略。一方面,稳住基础行业基本盘,实现基础设施、汽车生态、公用事业、地产四大基础行业的稳定增长,2024年,该行四大基础行业贷款新发放4424.56亿元,同比增长35.4%。同时,该行积极拓展新制造、新能源、新生活三大新兴行业的新场景、新模式,贷款新发放2159.88亿元,同比增长41.9%。

做精产品方面,截至2024年末,平安银行数字财资平台签约集团客户数2975户,较2023年末增长209.3%;供应链金融融资发生额15983.12亿元,同比增长19.9%;跨境贸易融资发生额2505.08亿元,同比增长44.0%。

以“零售之王”而著称的招商银行在去年同样加大了对对公业务的投入。财报显示,招商银行服务的公司客户总数达316.64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2.26%;公司客户存款余额4.9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67%;公司贷款余额2.5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58%。这远高于其零售贷款余额6.06%的增速。

中信银行对公业务去年贡献了952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5.03%,占总营收的 44.91%。公司贷款余额达2.92万亿元,同比增长8.31%。

而本就有着股份行“对公之王”之称的浦发银行,在对公业务上继续突飞猛进。数据显示,2024年末,该行对公信贷规模余额创新高,达到2.93万亿元,年增量超过4000亿元,增量位列股份制银行首位。该行行长谢伟在该行2024年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025年将保持对公投放的长板和优势,对公业务成为全行经营的压舱石。

在业绩说明会上,光大银行副行长刘彦在谈到“对公信贷投放重点领域”时也表示,光大银行将持续加强对重大项目、重大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持续提升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2025年我行对公信贷中,我们单列了贷款高质量发展的专项计划,突出表现我行在对于科技、绿色、普惠、制造业、民营、涉农等一系列领域的信贷支持,这些领域的信贷支持在今年全年信贷增量计划中能够占到对公信贷增量计划的70%以上。”其表示。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