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科技:重组专业户“百废待兴”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借助AI的爆发,加上政府推行的以旧换新政策,今年国内手机、PC等赛道开始回暖。订单向好,需求扩大之下,二级市场消费电子板块开始蠢蠢欲动。例如在上周,老牌手机触控厂商星星科技连续2日收获涨停,市值一举突破百亿大关。
股票交易异常波动,也迫使星星科技在10月31日发布公告,近期公司经营情况未发生重大变化,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希望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如果单看走势,短短一周内股价累计上涨43.7%,总成交额突破70亿元,不少新股民可能认为星星科技大有可为,但实际上其目前还处在亏损之中。今年前三季度,星星科技归母净利润为-1.28亿元。
当然在立马集团入主后,星星科技的业绩数据可圈可点,营收和利润都开始回暖。尤其将电动两轮车资产注入星星科技,令很多投资者充满了无限遐想。只是如今在二级市场“复宠”的星星科技,何时在消费市场“得宠”,依旧还是个难题。
多次自救,难掩业绩下滑
对于很多老股民来说,星星科技的名字肯定是“如雷贯耳”,也是避之不及的存在。原因非常简单,在经过多次重组之后,星星科技业绩不仅没有腾飞,反而暴了雷。
2021年8月20日,星星科技突然发布公告,在编制2021半年度财务报表时,发现2020年财务报表在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存货等多个会计科目存在差错。更正后净利润由盈利5203万元变为亏损24.93亿元。
这一消息发布后瞬间在国内股市中炸了锅,星星科技直接披星戴帽股价跌停,持有星星科技股份的股民们更是损失惨重。值得注意的是,在“暴雷”之前,星星科技多名高管因个人原因相继离职。
当年8月23日,萍乡中院对星星科技启动预重整。2022年立马集团出资7.05亿元成为重整投资人,星星科技才避免了退市的尴尬。其实在此次财务“大洗澡”之前,星星科技早就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例如在2018—2019年间,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了16.99亿元和12.81亿元。对于接连的亏损,星星科技的解释为受行业竞争激烈,以及收购产生的商誉所致。
实际上,自2011年上市以来星星科技的业绩已经多次变脸,问题根源就在于并购扩张。2013年出现上市首亏之后,以8.39亿元并购深越光电。2014年底以14亿元收购华为供应商深圳联懋,2018年又以5.3亿元收购光宝移动三家公司。
在业绩下滑之际,星星科技选择并购延续公司的生命力。只是并购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让企业营收快速增长,拓展产业结构,但也能将公司利润拖进亏损的深渊。
2018年星星科技商誉高达15.45亿元。与此同时,并购也增加了存货风险。可以说彼时的星星科技已经是“拆东墙补西墙”。2019年萍乡范钛客以4.88亿元收购星星科技14.9%股权,成为其新实控人。
从战略角度看,萍乡国资委是想通过星星科技实现地方经济结构转型,向高科技领域迈进。然而背靠萍乡国资委,星星科技依旧没有见到曙光,由于并购导致的产业结构复杂性,反倒是彻底将产业问题暴露无遗。
如今立马集团成为接盘侠,虽然通过债务重组方式大大降低了财务危机,产业发展步入了正轨,但是仍要处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例如和深圳一二三四投资公司的官司仍在进行中。
当然如果此项案件诉讼成功,无疑对星星科技的利润产生积极影响。只是除此之外,星星科技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如何将产业继续做下去。
消费电子,不是救命火种
星星科技成立于2003年,前身为星星光电薄膜技术有限公司,早期主要给各种电子显示器做视窗防护屏,客户包括索尼爱立信、诺基亚等手机厂商。中期收购深越光电、深圳联懋扩展到触控模组、机密结构件领域,后期通过光宝移动布局智能穿戴电子元件赛道。
毫无疑问,消费电子领域是星星科技的传统强项。近二十年来,消费电子市场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年国内消费电子市场规模19201亿元,那么星星科技业绩是否值得期待呢?
在13年前,很多投资者都认为星星科技未来可期,一度是市场热捧的白马股。然而事实证明,在竞争激烈的消费电子领域星星科技和同类型的蓝思科技、欧菲光相比,已经落后了一个身位。
今年上半年其触控显示、视窗防护屏业务营收分别为1.05亿元和0.8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出现了26.19%和12.38%的下滑。自2022年重组后,星星科技这两项业务的发展走势并不太好。
2022年视窗防护屏和触控显示营收规模都在2亿元左右,目前视窗防护屏业务一直处于下滑状态,触控显示业务呈现疲软之势。当然可以理解为疫情下,消费电子需求减弱所致。但是在行业回暖的2024年,星星科技的传统基本盘出现下滑,只能说明竞争力不足。
众所周知,消费电子市场更新迭代非常快,本质上是以技术驱动的行业。2013年星星科技业绩首次变脸的原因,就是因为视窗防护屏业务跟不上了时代潮流,触控显示业务同样也是这个道理。
2017—2023年,星星科技研发费用累计仅为12.97亿元。而蓝思科技在2023年的研发费用就高达23.17亿元。换句话说,在电子器件领域星星科技还在吃老本。
不过在消费电子赛道,星星科技也有亮眼的地方,那就是精密结构件。2023年至今,该项业务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其零部件产品可用于智能穿戴、手机、智能电器等行业。
在2023年财报研发投入项目中,用于AR眼镜显示的超薄高清晰PV镜片已经进入量产阶段。在充电宝、TWS耳机等领域,星星科技还是小米的供应商。
那么精密结构件会是其电子产业的救星吗?答案也并不乐观。虽然星星科技背靠产业园有强大的制造基础,但是目前该项业务还未处于盈利状态。今年上半年结构件毛利率为-15.26%。更何况身为中游企业,星星科技并没有太大的话语权,这也给结构件业务带来了些许不确定性。
内卷加剧,立马出圈尚待时间
8月1日,星星科技发布关于收购资产进展公告。以2.1亿元收购的广西立马已经完成工商变更,正式成为星星科技的全资子公司。至此星星科技的产业结构除了电子元器件之外,又新增了两轮电动车业务。
在公告发布后,外界一致认为老牌电动车企业立马集团成功借壳上市。那么立马会让星星科技实现产业重生吗?显然短时间内也不太可能。
不可否认,目前星星科技在消费电子领域的优势逐渐丢失,能够维稳就已经是大获成功。业绩的增长还是看新注入的两轮车业务。不过立马在两轮车赛道所面临的困难也并不少。
目前电动两轮车市场竞争激烈,赛道空间在经历红利爆发期后,已经进入存量博弈阶段。据艾媒咨询数据,2023年国内两轮电动车销量为5500万辆,预计今年销量会降至5000万辆,市场降幅在9%左右。
最明显的表现是,今年各大电动两轮车企业均陷入了成长焦虑。例如上半年,雅迪营收下滑了15.42%;爱玛前三季度营收仅增长了0.05%。
在今年初举行的2024年品牌战略发布会上,立马喊出了销量突破350万台的目标。只是在行业下行之际,立马能否完成目标还尚存疑虑。毕竟从市场地位来讲,除了爱玛、雅迪和台铃年销量在千万辆级别,绿源、小刀、新日和立马的差距并不大。
或者说两轮电动车第二阵营的竞争十分激烈。去年绿源已经在香港成功上市,小刀在今年和白电巨头美的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剑指行业前三。立马入主星星科技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一方面在江西落子,建设第四个基地,和浙江、河南、河北三大工厂正好形成南北战略格局,不仅解决产能问题,也能进一步开拓全国市场。另一方面,借助星星科技在精密结构件、触控显示领域的优势实现电气智能化转型。
目前星星科技旗下子公司江西立马在去年已经实现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的量产,今年上半年两轮电动车业务营收1.29亿元,超过了第一大业务触控显示。包括前三季度营收的大幅增长,很大原因在于电动两轮车的产能释放。
不过值得担忧的是,想要在两轮电动车领域实现突破,仅靠和星星科技的融合还远远不够。去年立马围绕“大动力”大做文章,走差异化路线。但是在营销上还欠缺眼光,此前立马的两位代言人都传出负面新闻,这对于刚刚好转的星星科技无疑是百害无一利。
结语
在产业内容上,星星科技虽然拥有AR镜片、触控模组、视窗防护等多个热点,尤其立马注资后又增加两轮车概念,但重组后的星星科技无论是消费电子业务还是电动两轮车业务都处于百废待兴阶段。
在以旧换新政策下,毫无疑问消费电子和电动两轮车市场又将迎来一场盛宴。能不能抓住时代红利,就要看星星科技在研发创新上能不能紧跟时代潮流,生产出符合下游厂商和消费者的好产品。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