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未来10年万亿蓝海,一文带你看懂卫星通信产业链!

【大纲目录】

一、产业链观点:

1)从需求角度看,国际规则“先占先得”,国内卫星通信加速赶超迫在眉睫!

2)从供给角度看,“造星”成本大幅下降,星网等计划正在部署!

3)从政策角度看,卫星通信是“新基建”之一,力度不亚于“数据中心”

二、产业链细分赛道:

正文

卫星通信产业链观点

1)从需求角度看,国际规则“先占先得”,未来10年万亿蓝海!

因为地球近地轨道只能容纳约6万颗卫星,所以国际规则是“先占先得”。

海外方面,SpaceX这些年的扩张非常快,截至2023年3月18日,星链累计发射了约4105颗卫星,在轨卫星约3803颗。

这几年全球卫星发射的数量也在急速增加,尤其是低轨道卫星发射!

按照目前海外各国已经公布的计划,未来将有超5万颗卫星发射。

摩根士丹利的报告预测,2040年全球太空经济的价值将达到1万亿美元其中卫星互联网将占市场增长的50%,最乐观的情况下可达70%。如此巨大的商机,任何一个相关联的企业显然都不想错过。

反观国内,这几年发射数量却寥寥无几,都是试验卫星。所以加速赶超迫在眉睫!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36 氪研究院数据,国内 2021 年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为 292 亿元,2022 年达到 314 亿元,到 2025 年有望达到 447 亿元。

2)从供给角度看,“造星”成本大幅下降,星网等计划正在部署!

卫星互联网已被国家发改委划定为“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之一。目前卫星发射技术已经趋向成熟,造星、载星、发射能力都得到大幅提升!

① 载星:最大的固体火箭“力箭”,6月8日一箭26星

② 造星:广东南沙脉动生产线,有望实现10天1发,年产30发

③ 发射:酒泉专门发射工位,4小时发射

从成本上看,目前,美国星链计划单颗卫星成本约为50万美元,我国银河航天单颗卫星研制成本已降至千万量级,是传统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长光卫星研制中的第四代亚米级卫星,重量在20kg级,目标批量化单颗制造成本不超过400万元。

从产能规划上看,根据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向ITU提交的卫星星座计划,未来组网卫星规模接近1.3万

民营企业方面,银河航天提出的“银河Galaxy”卫星星座计划到2025年前发射约1000颗卫星;

时空道宇主要定位高精度定位导航,预计到2025年底将拥有72颗卫星,2030年底将拥有168颗卫星。

3)从政策角度看,“新基建”之一,力度不亚于“数据中心”

相比于5G,卫星互联网不断可覆盖范围广,传输速度快,其成本优势也非常明显,一年的运营费用为25.7亿美元,是5G的九分之一。

所以自2018年以来,政策层面对卫星互联网高度重视,已被国家发改委划定为“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之一

2015年以来,我国多个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相继启动,如虹云”星座工程、“鸿雁”星座工程、“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项目、“银河Galaxy”星座以及规模最大的中国某公司“GW”万颗星座计划

2021年4月26日,中国星网成立,统筹卫星互联网行业发展,加速产业落地。今年2月,中电科设立的电科蓝天成功中标商业卫星90颗卫星能源系统的研制任务。

、产业链分析

卫星通信产业链主要包含了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卫星运营及服务四大环节。

① 卫星制造环节主要包括卫星平台、卫星载荷。卫星平台包含结构系统、供电系统等;卫星载荷环节包括天线分系统、信号再生处理分系统以及星间路由、陀螺、测控仪、信标、路由、馈电等。

② 卫星发射环节包括火箭制造以及发射服务。

地面设备包括天线系统、发射系统等,移动站主要由集成式天线、调制解调器和其它设备构成;用户终端包含设备上游关键零部件及下游终端设备。

④ 卫星运营及服务主要包含卫星移动通信服务、宽带广播服务以及卫星固定服务等。

从收入占比看,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处于上游,分别占比5%和2%。国内外的成熟企业较少,技术壁垒较高,主要由国家单位引领。

★★★地面设备和卫星运营位于产业链中下游,分别占比50%和44%,市场容量大,而且研发成本较低,所以更多上市企业将目光投向了技术、资金要求相对较低的中下游产业链★★★

1、上游:卫星制造

卫星制造环节分为卫星平台成本20%~30%有效载荷(成本70%-80%)两部分。

1)卫星平台包括姿态与轨道控制系统、电源系统、结构系统、星务系统、测控系统和热控系统。其中,姿态与轨道控制系统涉及的元件和技术最为复杂,因此其成本占比也最高,占据了全卫星平台的30%。

相关上市公司如下:

电源系统:中国卫星

太阳敏感器、动量轮、轨控系统:航天智装

星敏感器:航天智装、天银机电

控制电路:航天电子、航天电器、中航光电、鸿远电子、宏达电子、振华科技、欧比特

测控系统:中国卫星、航天电子、海格通信

数管系统:航天电子、理工雷科、佳缘科技

结构系统:中国铝业、光威复材、上海沪工、宝钛股份、钢研高纳、国机精工、铂力特

热控系统:长盈通

2)有效载荷会根据卫星的功能进行调整,按卫星的各种用途主要分为:可见光相机载荷、相控阵雷达载荷、通信载荷、红外相机载荷等

相关上市公司如下:

可见光相机载荷:奥普光电、航天宏图

相控阵雷达载荷:臻镭科技、铖昌科技、航天电子、复旦微电、华力创通、国博电子、亚光科技、国光电气

(注:相控阵雷达是核心技术,而有源相控阵雷达的T/ R 芯片及组件是核心中的核心)

通信载荷:信科移动、创意信息

导载载荷:天奥电子、中国卫星

2、上游:卫星发射

卫星发射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其中,火箭研制和发射服务行业壁垒高,研发周期长,投资大。主要负责单位为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其他也多以非上市公司为主。

3、中游地面设备

地面设备向卫星发射信号的同时接收卫星转发的信号,是地面与太空之间通信的特殊桥梁。主要有:

固定地面站指固定在地面的地面设备;

移动站是由舰船、飞机甚至汽车搭载的,它们由于载具的移动性而被称为移动站;

用户终端则是指卫星电视、广播、宽带以及移动通信设备等。

由于相关设备非常多,所以参与的上市公司也非常多,而多为细分零部件中的佼佼者。

相关上市公司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

1)地面站的天线阵列微系统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天线阵列微系统采用多芯片组装和先进3D封装技术,将功放、低噪放、移相衰减器、ADC/DAC 等器件与电源管理芯片、基带处理等芯片进行异构集成。

相关上市公司有:臻镭科技

2)测控站的第三方商业测控公司有望受益低轨卫星星座建设。

一方面,随着低轨卫星建设启动,迅速增加的在轨卫星数量释放更多的测控需求;

另一方面,自建测控站的初期投入、运营费用等是较大的成本压力,尤其对于一些民营商业卫星公司。

相关上市公司有:中科星图

2)卫星宽带通信终端采用相控阵天线,相关T/R芯片及组件厂商亦有望受益。此外,现有卫星通信芯片供应商也有望受益。

相关上市公司有:铖昌科技、华力创通、国博电子、亚光科技、国光电气、海格通信

4、下游卫星运营

我国卫星运营商有北斗导航运营商、遥感数据运营商、卫星通信运营商等。

应用服务的场景多种多样,包括:遥感与成像、移动通信、宽带连接、卫星导航、紧急响应与灾害救援、广播、IoT(物联网)与M2M(机器对机器)、卫星远程医疗等。

根据SIA数据,与用户侧相关的地面制造(终端)、卫星服务等为卫星产业的重心所在,2021年卫星服务实现收入1180亿美元,占卫星产业的比重达到42.3%。

相关上市公司如下:

三、风险提示

■技术研发稳定性变化:卫星产业属于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的特殊行业,技术难度高、资金投入大以及研制周期长,存在无法突破技术瓶颈而遭遇研制失败的风险

■市场化机制不及预期:卫星下游应用开发的商业逻辑无法充分验证的风险

■业务拓展不及预期:产业链不断完善后,存在供应商增多下游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存在可能因客户采购规模化、采购机制变化、对成本费用从严控制等原因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或者点击这里下载云掌财经APP

以上内容由投资顾问汪***(执业编号:A079******)提供,仅供投资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