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欢并不相通,投资也是。

进入2024年之后,这轮由OpenAI带火的行情,最终让英伟达成为了最大的受益方,而在这个链条上的所有企业以及投资人,只要足够坚守,也都赚的盆满钵满。其中,赚得最多了除了英伟达的CEO黄仁勋,还有软银的创始人孙正义。

当然,在这轮AI的浪潮中,比起黄仁勋的志得意满,孙正义还是有稍许遗憾的。

6月21日,在软银年度股东大会上,孙正义回顾自己投资生涯中出现的重大失误,就是过早的清仓了英伟达股票,错失了高达1500亿美元的潜在收益,约合人民币10893亿元。

孙正义称,“我不得不含泪抛售英伟达股票,因为当时软银的投资工具愿景基金觉得有必要锁定回报。这条溜走的鱼很大。”

投资就是这样,有遗憾,但也有收获。

孙正义在国内被家喻户晓,是当年对于阿里巴巴的那笔投资。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股上市,创造了当年美股最大的IPO。

在那场互联网的狂欢中,作为当时阿里最大的股东,软银以及孙正义,成为了最大的赢家。此后,随着国内互联网的狂飙,阿里市值一度突破了8000亿美元, 而孙正义一直琢磨着复刻阿里的这笔投资。

如果做成了这件事,孙正义也就顺势“退休”了。于是,2015年之后,他将退休的事情提上了日程,并且给软银找来了一位印度裔的掌门人。但天不遂人愿,孙正义的退休计划很快被打乱了。

由于尼科什·阿罗拉投资失误,软银陷入到了巨大的亏损当中,孙正义最终不得不重新回来接手这个烂摊子。

为了对冲收购美国无线运营商Sprint的这笔亏损,他开始了抛售阿里股票。为了弥补损失,他甚至产生了更大更疯狂的想法。

后来,他说服了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成立了愿景基金。手握1000亿美元,孙正义再度将自己的投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大开大合的投资下,全球出行领域的头部公司,几乎都出现了软银的影子。仅一年的时间,他就向Uber、印度Ola、东南亚Grab、巴西99Taxis、欧洲Taxify、中东Careem等公司投下了200亿美元。

错失英伟达

也许是性格使然,也许是风口有限。

在投资大出行领域受挫之后,孙正义又将目光盯向了共享经济领域,浮躁的投资环境当中,软银注定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持续的亏损,让孙正义以及软银焦头烂额。为了弥补投资带来的亏损,从抛售优质资产阿里开始,孙正义也卖飞了英伟达,甚至差点卖掉了Arm。

孙正义在6月21日软银的股东大会上回忆称,早在2016年,软银收购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之后,他将黄仁勋请到了位于加州家中的院子里,就潜在的收购进行了四个小时的讨论。

孙正义对黄仁勋说:“我已经收购了Arm,现在我想买下英伟达”。

按照孙正义的设想,买下英伟达之后,会将该公司私有化,但黄仁勋可以继续带领英伟达前进。

不过,这个提议被黄仁勋果断拒绝了。

最终,这笔交易不了了之。

2022年,由于之前投资的亏损,在几乎卖光阿里股份之后,他还将Arm摆上了货架,拟将该公司出售给英伟达。

由于反垄断问题,他将ARM出售给英伟达的计划也没能成功。

回过头来看,其实不管是孙正义也好,还是巴菲特也罢。他们的每一笔投资实际上都是在关键的节点做对关键的事。

尽管,2019年他卖掉了英伟达4.9%的股票,错失了1500亿美元。但从结果来看,这笔投资也没有亏损,反而盈利了33亿美元,对于当时资金流比较紧张的软银而言,这似乎是一个注定的结局。

好在他没有成功的卖掉Arm,如果当时不是因为监管原因,孙正义可能错失的不仅仅只是AI时代的门票,而是整个投资生涯。

在股东大会上,孙正义也表示:“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在ARM和英伟达之间做出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ARM。我对ARM的未来充满信心。”

孤注一掷,选择AI

尽管经历了WeWork 的挫折,但去年,软银的净资产价值已从14万亿日元增长到34万亿日元。

让软银净值增加的原因,正是Arm。

而Arm,也是软银当下最大的资产。

孙正义称,过去一年软银的收入达到6万亿日元,增长了 2%至3%。由此可见,软银的至暗时刻已过。

面对未来逐步明朗的趋势,以及确定的投资方向。孙正义再次公开表达对AI的看好,宣称他的目标是要打造出“超级人工智能”,而软银此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AI梦想的热身。

孙正义称,“下一个项目可能会大获成功,也可能惨败,但是软银别无选择,只能尝试”。

面对AI可能的机会,孙正义也表示,他原本计划向OpenAI注资,但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最终决定接受微软的投资。

在侃见财经看来,尽管软银这几年投资一言难尽,且失误频频。但是从结果来看,软银似乎已经复刻了对于阿里的投资,且相当的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孙正义在股东大会会上宣布,软银的使命是实现ASI,并相信这将推动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他强调,ASI是AGI的升级版,智能水平是人类的100倍甚至10000倍。

不仅如此,他还找到了AI领域新的投资方向—AI发电。

孙正义表示,软银集团将主要在美国加强发电业务,为全球人工智能项目提供电力。目前,软银旗下的全资子公司SB Energy已在美国经营再生能源发电业务,并将继续在海外物色投资标的。

业内普遍认为,虽然目前AI能耗还不至于引起大规模的电荒,但是随着AI未来的大规模应用,缺电的情况可能会愈发严重。高盛今年4月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30年,AI电量需求预计将占美国用电量的8%,与目前需求相比大增。

侃见财经认为,孙正义的做法看来有些疯狂,押注的方式又有点孤注一掷,但是对于孙正义和软银而言,之所以能够复刻阿里这种投资奇迹,完全在于对于某一领域的专注。另外,孙正义也还准备同英伟达掰手腕,有报道指出,Arm将进军人工智能芯片开发,计划在2025年推出首批产品。据悉,Arm将承担高达数百亿日元的初始开发成本,软银将出资,一旦建立批量生产体系,人工智能芯片业务可能会分拆出来,并置于软银旗下。

从当下的AI发展路径来看,孙正义正在借着AI,一步步将软银推上更高的维度,这也注定了孙正义可能会在该领域,创造更多的奇迹。